《隋唐笔记,一笔话尽三百年。一部精彩好看看着爽的历史书》
第56节

作者: yy281683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10 09:41:57
  由于苏威捣乱,之前在江南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已经被慢慢的消耗掉了,紧接着杨坚又下了一步臭棋,这让他险些失掉了在南方的统治根基。
  随陈叔宝北上的大队伍里基本囊括了江南地区所有有威望有势力的士族阶层,他们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除了像袁宪之类的极少数人能分配出去,绝大部分还是被安排到了北方定居。江南的重要地区重要的岗位是派北方的官员去接管的。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这么做并没什么错,只是杨坚对江南的上层社会改造还是太着急了,没有具体分析一下江南长久以来的意识形态和通知结构。
  陈朝的政治格局从东晋开始并没有太大改变,都是士族当家。这些士族的能量之大甚至已经超越了皇权,不管南朝皇帝怎么换朝代怎么换,这些士族的地位都是妥妥的。
  现在杨坚告诉这帮士族,你们的时代结束了,现在都得听我的。士族们不管从个人情感还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听这话都是很不高兴的。
  杨坚不是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只是老大当久了处理的方法也很强硬直接。他想把江南所有够得上威胁的士族全都搬回北方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圈着。
  在这个计划具体实施之前,先在江南传了一点口风过去,看看江南人民的态度何如。
  谁知一下就炸锅了。
  日期:2015-03-10 11:29:36
  现在也是社会变革的大时代,大家都身处于洪流之中,很多事还是身不由己啊

  我还是相信,在习大大的带领下,咱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日期:2015-03-10 15:46:31
  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数次改版,慢慢的从隋朝想把士族搬到北方变为隋朝准备让整个江南人民全部都搬到北方去。
  仔细推敲一下就能发现让江南的全体民众都搬到北方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但谣言的杀伤力实在太厉害了,大部分群众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怀疑精神,还是选择相信这个神奇的谣言。

  能强迫人背‘五教’的皇帝,还有什么荒唐事办不出来呢?饱受‘五教’摧残的江南人民被激起了普遍而强烈的反抗情绪。
  还是得说这次的全国统一进行的实在太顺利了,江南很多土豪并不甘心稀里糊涂的就这么当了亡国奴,在一些有心人的极力诱导下民众的抵抗情绪再次猛然高涨。
  隋朝在刚刚平灭陈朝仅一年多之后,一场席卷江南全境的大骚动、大叛乱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越州(今浙江绍兴)高智慧、婺州(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苏州沈玄懀相继起兵造反;同时乐安(今浙江仙居西)蔡道人、泉州(今福建福州)人王国庆等人亦举事反隋。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叛乱行动。其中高智慧、汪文进、沈玄懀聚拢了数万人实力雄厚,不但开始称帝还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剩下的蔡道人和王国庆等人有手下几千人,自我感觉称帝还欠火候所以自号大都督。
  不管是称帝还是称都督,这些人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妄图让国家再次分裂成之前南北割据的统治格局。
  日期:2015-03-12 09:54:04
  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了一统全国的大好基业,杨坚怎么可能让这几只秋后的小蚂蚱乱蹦跶。他准备派一个靠的住的人,去清理这些小杂碎。
  平陈战役才刚刚结束,在江南有过赫赫战功的人不少,但杨坚首先就PASS掉了韩擒虎和贺若弼。
  抓到陈叔宝之后,杨坚本来对韩擒虎和贺若弼都很欣赏,奈何回到首都之后这两人就一直在自己的耳边争吵到底谁的功劳最大。吵到最后杨坚都烦了,在他俩中做了个中间人和了和稀泥,两人都受到褒奖才把这事给压了下去。
  他俩不知道这么吵架邀功已经在杨坚心里埋下了阴影,一个功劳争的没完没了明显是不争气。所以杨坚把再平江南的任务交给了另一边稳稳当当的杨素。
  贺若弼曾点评隋朝诸将‘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言下之意他才是大将之才,其他人不过尔尔。
  从当年卖王轨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贺若弼也算是心机深沉之人,可终究还是深的不到位。他本来就不是很讨杨坚喜欢,只是因为能力不错为人也够低调才被杨坚抬到了前边。

  他爹是怎么死的,他以前记得,现在估计忘了。那是用命总结出来的政治经验,忘了就得用命还。
  贺若弼不但太高估了自己,还太小看了杨素。
  说杨素猛将倒还中肯,说杨素非谋将,简直就是笑话。
  不要因为杨素怕老婆就以为他是一个窝囊的小角色,整个隋朝中最不好惹的就是有‘妻管严’的人。
  如果给隋朝所有的大臣个人能力排排序,杨素不是最谋的,也不是最猛的,但他是综合实力第一位,连高熲都要靠边站。
  同时排在第一的还有地位最稳和心性最狠。
  江南的叛军们抓到隋朝派过去督导他们背‘五教’的官员,处理的方式是把肠子抽出来把人剁了当饭吃…人家不过是督导大家背课文嘛,都是混口饭吃用不用把师生关系搞得这么僵啊。这帮叛军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做事风格也算够狠了,但要跟杨素比起来,这些人就像小绵羊这样温顺。
  日期:2015-03-12 10:53:37
  江南叛军只是找别人的茬,杨素则是先找自己人的茬。
  在开战之前,他先找一些偷懒、不听话犯了点小错的小兵,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二话不说拉出来就给砍了。打仗的时候也只是先派出一二百人的小分队出去,这些人可不是只进行试探性攻击,任务要求是攻必取战必克,赢不了就不用回来了。如果实在打不下来,退回来怎么办呢?一个不留,回来几个砍几个!

  更可怕的是杨素看着尸山血海,竟然还谈笑自如,如此狠辣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光听听就脖子发凉,全身起鸡皮疙瘩。
  有这么一位不好伺候的领导,在他手下混日子是有多难。还没跟人打就先杀自己人,这样得队伍能有战斗力吗?
  有的,而且还非常强!
  杨素不是傻子,他杀的人都是混日子的,留下来的当然就不是混日子的人。而且杨素不光杀人痛快,赏人也痛快。只要有功甭管多小,哪怕别人打人你只是上去踹了一脚,也有钱拿。

  旧社会当兵是一份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职业,这条命给别人拿去和给自己人拿去区别都不大。而当兵的人大部分也是社会底层中最好勇斗狠的人,不光喜欢拼命,也喜欢拿钱。
  能一立功就给钱这份魄力和资本也不是那个年代每个将领都具备的,所以别看杨素杀自己的兵杀的High,别的部队里有理想的兵也是挤破头想往杨素的队伍里钻。
  杨素靠着自己狠辣的个人魅力,凝聚出一支没有兵油子也不会混日子,有着极度冲动的立功欲望,作战能力异常彪悍的部队。
  可见,杨素可不是吃素长大的。这是一位顶级的狠人和猛人。
  江南的叛军们遭殃了,他们怎么也无法理解跟他们打架的军队怎么瞳孔好像都是铜钱做的,还是带闪光的那种。这帮人一点不怕死,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不管前方多高的城墙、多深的壕沟、多少队友的尸体都不理不顾,一门心思就是不要命的往前冲(不往前冲,命也没了)。
  日期:2015-03-12 16:24:02
  可是还得说可是啊,即便杨素这等猛人带着这么强横的部队,这场仗也不好打。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的平叛剿匪战比之前的平陈统一战的难度还有高两三个档次。平陈好歹还有个重点,只要抓住皇帝陈叔宝发几封诏书,战争基本就可以结束了。而这次的叛乱不同,到处都是草头王,互相之间并不隶属,干倒了一个又站起来十个,打不过大不了跑山里窝着躲一躲风头,等你走了再出来继续蹦跶。
  此战中跟随杨素一起南下的悍将史万岁就陷入这等游击战术的泥潭之中。

  史万岁带了两千人,在南方翻江倒海攻破无数叛军老巢,前前后后打了七百多战,战线打了一千多里地都没有打完。
  江南深山老林中的地形何其复杂,史万岁进去之后打着打着都打迷路了。自史万岁进山之后长达一百多天杳无音信,隋朝众人都以为这个人就这么没了,已经开始商量怎么给他准备后事了。好歹史将军还颇有浪漫主义精神,将自己的事迹写成书信放在竹筒做的漂流瓶里,这个漂流瓶又辗转流到了主帅杨素手中,杨素把史万岁的事迹又转发给了朝廷。杨坚读了这篇小说一般的奏疏感动的稀里糊涂,好在丧事还没办,马上嘉奖史万岁给他升了官,把丧事变成了喜事。

  连史万岁这等硬汉都被连绵不绝的战斗摧残至如此,可想打这场战斗是多不容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