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街第三部——危机边缘》
第9节

作者: 摩罗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经济问题,肇事方给的补偿基本都是用在了孙招娣的康复治疗上,而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属于医保报销范畴,只能自费,比如李怀明总是托人去购买一些国外的义肢,希望能帮助妻子站起来,但是装义肢其实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截肢者后期的康复训练和配合上,而这些康复训练需要时间也需要费用,太多太多没想到的事情让李怀明实在难以承受,他常常呆坐在某处,回想着这个家庭没出事前的种种美好回忆,幻想着自己的妻子没事,他们全家可以幸福地各地旅游……

  随着花销越来越多,各种情况都逼迫李怀明不得不考虑回到原单位上班,去赚取高额的补贴。
  于是,他在征得妻子同意后,向单位提出了申请。他原本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电气工程师,甚至在南极那样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可以设计和改造了一些电子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基地的保障效率,上上下下的同事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也极其需要他这样有经验的工程师归队。
  随后,他从劳务市场请了名家政阿姨来代替自己照料妻子,也拜托了小姨子经常来家里帮助照看下自己的姐姐,这才恋恋不舍地登船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南极科考站。
  日期:2015-02-11 16:26:00
  第二节
  回到基地,好心的领导悄悄借助某个由头将其的级别提升了一级,每月的补助津贴也多了很多,私下,也有同事知道了这个情况,但是心照不宣。
  李怀明领到工资后,心里顿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非常感激领导和同事的关照,只能以更加负责任的投入更多精力来从事这份工作,来回报单位,同时也尽量去解除自己精神上的疲倦和无助感。
  因为他是电气设备工程师,基本整个南极站里各种电控及安保设备都是他全权负责维护,出于工作关系原因,他可以随意进出派驻南极的科考站。

  而派驻南极进行病毒研究的徐度因为工作上关系,也熟识这位沉默寡言,总是默默工作的工程师,虽然交流不多,但是彼此间都非常尊重。
  徐度所在的站是中国驻南极最大的站点,相对来说,设施更完善点,也才能建立有符合生化P4标准的双重屏蔽门设备以及喷淋系统。
  这些系统因为在极端气候下,也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小毛病,这些设备的维护与更换大部分都是由李怀明来完成的,虽然南极基地还有两三个类似李怀明这样的电气工程师,但是因为工作量都不算大,却涵盖高技术含量,通常都是由技术经验更丰富的李怀明单独来完成。
  A病毒此类项目虽对外是保密项目,但是由于李怀明本身就是安防设备的工程师,任何安保设施对于他来说,形同虚设。
  而维护过程中,见徐度和其他同事穿的像个太空人一般从实验室出来,事后偶尔他也会好奇地向徐度他们询问几句,徐度和同事出于客气或者无聊,也会多多少少告诉他一些关于A病毒的研究状况,李怀明也由此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A病毒的情况和秘密,也对其巨大的威力惊恐不已。

  每次收到工资,因为他在站里基本没什么花销的必要,他都是一笔笔积攒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就邮回家里给妻子看病或者补贴家用。
  闲暇时候,李怀明就上网,他分外关注各种有关再生器官以及义肢等医疗康复信息,甚至有的队员也会主动向他推荐和分享一些国内外最新的相关信息。李怀明幻想着有天妻子康复训练成功,可以装上最新款的义肢重新站起来,然后夫妻俩去接送女儿上学放学,一起下馆子吃顿好吃的,这是他们最幸福最开心的事情了。
  直到每半年一次的例行的科考站设备检修又开始了,出了任务单后,李怀明将检修设备和必须的生活物资装载到雪地车,准备出发。
  李怀明的常驻科考站是处于中山站,实际上,中国派驻在南极的科考站相互之间距离遥远,比如长城站就坐落在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是最南边的科考站,而彼此间距离最近的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距离就有600多公里,早年从中山站到昆仑站做一次物资补给,路上就要1个月左右时间。因为地势和气候关系,不能用直升机,只能用车运输。
  运输工具就是雪地车,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公里/小时左右,油门踩到底,大概也只能飙个50码。(不过,2014年2月新修建的泰山站,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这是个后勤保障为目的的科考站,可以极大改善南极科考站补给时间长,物资短缺的状况。)

  因此李怀明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出发到急需维护的科考站。
  和往常一样,李怀明开着红色的雪地车一路驰奔,有时他也很无奈,可能去了现场,当天就可以处理好故障或者保养工作,但是返回或者去新的报修地址又要在途中浪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途中,瑰丽的南极景色美丽异常,白雪皑皑的冰川上间或有几只企鹅或者海象之类的南极动物在那嬉戏玩耍,但是李怀明实在没心情欣赏,他希望早点到达目的地,早点完成任务。
  因为南极平均风速17.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受风力影响,雪地车在冰原上行驶并不快,几乎是雪白一片的世界,常常使得李怀明感觉似乎是闯入了另一个星球一般,如果不戴着墨镜,在这片明晃晃的白色世界映照下,他的眼睛早就瞎了。
  因为习惯了孤独,他开车时候,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瞥一眼后视镜上插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那是妻子出事前带着孩子和自己在上海的一所公园里的合影,照片上,妻子如玉,女儿如花,他则一脸满足地微笑地站在旁边……
  每当他觉得困倦和疲惫时候,他就喜欢瞅一眼这张照片,他想象着等哪次回去无论如何,哪怕推着轮椅也要和妻子女儿再拍一张全家福照片,女儿那时只怕也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吧。
  就在他一晃神时候,他无意间瞥见远远地白色山丘上似乎有什么东西移动,他以为那可能是某种动物一闪而过,没有在意,继续手握方向盘向着目的地驶去。
  日期:2015-02-13 19:12:00
  第三节
  雪地车一路奔驰,无聊单调的路途使得李怀明极度疲倦和焦躁,因为途中没有什么信号,他不能像在基地那样可以随时获取家中的信息,得知妻子孩子最新状况,他只希望能尽快到达目的地,完成任务,好早点和家里联系上。
  可惜雪地车由于自身马力有限,油门踩到底,也就35公里左右,比普通自行车稍快点。
  李怀明比以往更加焦躁地期望能熬过一段段乏味的旅途,进入到工作状态,忙碌的工作反而能让原本就不善言辞的他得到些许的放松,忘却内心的苦闷和焦虑。
  这一路行进就是20多天的时间过去了,南极的气候十分特殊,风力很大,但是极为干燥,平均-25℃--50℃左右;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