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水浒:水泊梁山无好汉》
第56节

作者: 地瓜熊老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13 21:38:15
  赤发鬼刘唐回到房间后,越想心里越憋屈:你妹的,雷横这个王八蛋,把我无缘无故冤枉成贼,白白被他吊了一晚上不说,还敲诈了晁盖大哥十两银子。要不是晁盖大哥出手相救,我现在早就被雷横这个王八蛋抓到了大牢里去,是死是活都不好说。这口恶气我实在咽不下去!雷横你丫的,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个说法!想到这里,雷横趁大家不注意,从兵器架上找了把朴刀,提着刀出门全速向雷横走的方向追去。刘唐一口气跑了五六里路,终于看到了雷横他们,刘唐在后面大喝一声:“雷横你个王八蛋,你给我站住!”雷横正走着,忽然听到后面有人骂他,不禁大吃一惊,回头一看刘唐正拿着朴刀凶神恶煞般跑过来。雷横赶紧从身边小兵手里取过一把朴刀,一边做出防御动作,一边质问道:“你丫跑来做什么?”刘唐:“识相的话,今天你把那十两银子给我留下,我放你一马。”雷横:“你看我肚子大吗?”刘唐:“不大啊,你什么意思?”雷横:“知道不大,还跟我要银子。除了孕妇,你见过谁会吃了吐的?”刘唐:“你的意思是不想还喽?”雷横:“回答正确,加十分。再说了那十两银子是你舅送我的,关你屁事!要不是看你舅的面子,我现在早结果你了。还跟我要银子?留着明年给你烧纸钱去吧。”刘唐:“我不是贼,你凭什么冤枉我!不但把我吊了一夜,还诈骗我舅十两银子。你现在若是还了我银子,咱们的恩怨一笔勾销。你若是不还,先问问我这把刀答不答应?”雷横:“答应你妹,你以为你是猴子搬来的救兵啊。你先叫叫我的刀,看它能答应不?也不撒泡尿照照,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跟我讨价还价!”刘唐:“你敢骂我?我今天非扒了你这身皮不可!”雷横:“能动手解决就别瞎吵吵,有本事尽管放马过来!怕你,老子不是大宋公务员!”刘唐:“打就打,WHO怕WHO!今天老子就让你知道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说着刘唐大刀一挥,狠狠地向雷横头上砍去。

  日期:2013-04-13 22:40:16
  刘唐拿朴刀砍雷横,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袭警!两个人斗了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围观的小兵看老大不能赢那只红毛猴子,正想一拥而上,单挑变成群殴。这个时候忽然旁边篱笆门里冒出一个人,只听得仓啷啷两声响,从那人手中掷出两条铜链子,重重地砸在两条朴刀上,顿时火花四溅。那人声音不高却底气十足地喊道:“两位好汉不要再斗了,暂时先中场休息一下吧,我有几句话想说。”刘唐和雷横斗得正欢,冷不防旁边冒出个第三者插足,不由地收了朴刀,暂时住了手。这个第三者不是别人,正是江湖人称智多星的吴用。施耐庵老爷子在描述吴用外表的时候,有一句话写得特别传神: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是秀才就是秀才,不是秀才就不是秀才,为何要说“似”呢?那是因为吴用穿得像秀才,手里却拿着两条铜链子。像诸葛亮的鹅毛扇,那才是秀才的标准道具好不好。就算没有鹅毛扇,像郑板桥那样随便拿把扇子写个“难得糊涂”也行。就算拿把唐伯虎的霸王枪那也够拉风,偏偏拿两根破链子,难道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关键时刻掉会链子嘛。再说了就算拿链子也就罢了,金的不拿,铁的不拿,非要拿个铜的,是想告诉别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吴用说得好听点叫文武双全,说得难听点那就是不伦不类。就跟白衣秀才王伦一样,你明明是混黑道的土匪,还叫自己白衣秀士,施耐庵老爷子取得名字也真是贴切,王伦王伦果然是不伦不类。不过落榜秀才王伦和乡村教师吴用也不是无可救药,最终他们还是听取了白晶晶姑娘的建议:“唉,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不做山贼,你想做状元啊?省省吧你!改变什么形象,好好地做你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

  日期:2013-04-14 23:27:47
  吴用江湖绰号智多星,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这古人还真是浪费,一个人就起四个名字,还是现代人节约,你看人家韩寒和他父亲两个人才共用一个笔名韩寒。就像鲁迅写得那样: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韩家有两个男人,一个叫韩寒另一个也叫韩寒。先说说“吴用”这个名字,一方面是指:良善每多屠狗辈(好像也可以理解为梁山每多屠狗辈),百无一用是书生。另一方面是指:怀才不遇,君子无用武之地。“吴”这个姓,“口”在“天”上也很好地体现了小知识分子喜欢嘴炮吹牛逼的本质。“智多星”这个名字的确是挺给吴用脸上贴金的,你看智多星吴用、赤发鬼刘唐、插翅虎雷横三个人站在一起,一个是天上下凡的星宿,一个是地下的鬼,还有一个是中间的禽兽,这么一比较智多星吴用的确是比梁山上的众人高好几个等级。吴用自命道号“加亮先生”这个就更好笑了,自从诸葛亮出名以后,从此无数中国人心中就多了一种“诸葛亮”情结。“诸葛亮”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成为了一个代表智慧的符号,或者说是一个品牌。比如阿迪达斯、肯德基、麦当劳出名以后,各种山寨名字诸如阿迪王、肯他基、麦肯基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城市到乡村,中国每一个角落但凡有点小聪明的人,都希望跟诸葛亮扯上一点关系,各种外号“小诸葛”“赛诸葛”的山寨诸葛亮到处一抓一大把。自命不凡的吴用自然也很希望自己就是诸葛亮再世,所以就取了“加亮先生”的道号,不但是诸葛亮,并且还是加一号更加亮的诸葛先生。

  日期:2013-04-14 23:37:49
  “学究”这个词最早原本是科举考试的专用术语。唐朝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易》、《诗》、《书》、《礼》、《春秋》。可以参加五经科举考试的人就叫做“学究”,学究简单说就是学会的意思。到了宋朝,宋神宗改革了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录取的考生分为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都赐进士及第,第三等赐进士出身,第四等赐同进士出身,最后第五等赐同学究出身。不过随着“学究”这个词语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用后,词意也慢慢地发生了转变,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人们常常用“学究”来比喻那些死读书、读死书、食古不化的书呆子。就像刚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物质文化还不是很丰富的时候,往往会称呼别人“老板”。后来物质文化发达了,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精神文化的时候,又会称呼别人“老师”。这里的老板、老师和学究一样,已经不再特指职业,已经演化成了一个称呼。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词语本意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那些年,芙蓉还只是花的名字,苹果还是用来吃的,地沟还是地沟,油还是油,还相隔十万八千里。那些年,菊花还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些年,小姐只裹足还没失足,凤姐还是凤辣子,神马还不是浮云……

  日期:2013-04-15 00:14:36
  吴用虽然是个小知识分子,但是他一直希望自己有番大作为,所以他不甘心做一名乡村老师,让年华就这样在一个村子里默默老去。在古代,知识分子也挺不容易的,想要出人头地,一般只有两条路:第一条,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功名为皇帝服务。第二条,屡试不中,不能为皇帝服务,就想办法造反干掉皇帝。当然古代知识分子有这么多想法,主要也是因为他们闲工夫太多了,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不搞出点事来,难免会闲的蛋疼。你要是让丫月月还房贷,你看他丫还有闲工夫瞎得瑟不。吴用虽然自比诸葛亮,但是咱们实事求是地说,他那点小聪明只能叫馊主意,离着雄才大略这个词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就跟小贩和商业巨头的差别一样,同样是卖汽水,人家卖成了可口可乐;同样是卖煎饼果子,人家卖成了必胜客。吴用也希望像诸葛亮那样,能找到自己的真龙天子,然后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惜第一次找了个晁盖,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小康生活就满足了。后来吴用移情别恋换了第二任宋江,结果也没比晁盖好到哪里去,到最后无非还是想混个体制内的金饭碗。大家也许都有一个疑问,像刘邦、朱元璋、宋江这些人,他们和自己手下比的话,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可是为什么偏偏他们会成为领袖呢?如果把他们带的团队比作是一个人的话,那么军师就好比是人的大脑,武将就好比人的拳头,而刘邦他们就好比是人的身体。人有了身体才能把大脑和拳头联系起来,大脑才可以指挥拳头去战斗。只有拳头,没脑子要打败仗;只有脑子,没拳头,仗都打不了;只有脑子和拳头,同样无法把脑子的指令传达给拳头,所以说刘邦他们的作用就是把大脑和拳头联系到一起,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成功的老板,并不是自己有多聪明多能干。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有脑子的人来管理,找到有能力的人来做事,然后他自己喝喝茶、旅旅游、打打球、泡泡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