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唐史的正能量——用精彩给你好看》
第49节

作者: 木唐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仆射此言大谬不然!当年黄帝攻灭蚩尤,成汤放逐夏桀,武王伐纣,遍观历史,哪一代帝王不是在大乱之后,以推行王道而迎来盛世,得以享国长久?如果按照仆射的逻辑,说古人淳朴,后人只能越变越坏,越变越奸诈,那么时至今日,天下百姓早就都变成了豺狼鬼魅,君王如何还能治国!”
  此言一出,老封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是的,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大乱之后,才更适合推行王道。如果百姓没有变好的可能性,没有教化的可能性,只能越变越坏,那么别说王道,霸道也早就不顶事了,还拿什么治国呢?老老实实推行王道吧,别总想着争功近利搞霸道。

  迟饭是好饭,欲速则不达。
  非但不达,别速亡就是好的。作为一个统治者,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民心可用,相信老百姓向善的力量,求治的愿望。
  而一介书生的真知灼见,也往往胜过官场老油条。
  (李世民积极与群臣讨论治国之道)
  日期:2013-03-25 08:50:52
  连载43
  听完魏征和封德彝的一番王霸之辩后,李世民信心大增,遂决意推行王道。
  但其实,当时不仅封德彝主张霸道,朝臣中很多人也建议李世民实行霸道,他们的建议五花八门,涵盖了霸道的很多范畴,比如有人建议领导搞集权制,不要与群臣分享权力,这个建议好是好,但容易把领导累死,而且领导一颗脑袋也办不了天下事,勉强要办,只能越办越糊涂。还有人希望领导大搞武力扩张,征讨四方,开疆拓土。这个建议听上去也很美,但是杨广就因为这个做得过分了而玩完的。

  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建议,包括老封的主张,都是隋朝的老套路,隋朝以霸道为主治国,以霸道而速亡,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真亏他们能想得出来。
  好在魏征、张玄素等人和李世民的意见一致,主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偃武修文,大兴文治,节制欲望,推行王道。魏征告诉李世民: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目前根本没必要武力扩张,开疆拓土。李世民欣然采纳。
  但其实,这与李世民跟突厥缔结“渭水之盟”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是的,首先要练好内功,搞好自己的事,只要自己强大了,真正强大了,那么像突厥一类的外患问题,也自可迎刃而解!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
  武德九年末的这一场王霸之辩意义深远,对此后李世民的治国和唐帝国的统治都影响颇大。事不破不立,理不辩不明,正是在此之后,李世民真正确立了以王道为主,兼采霸道的治国理念,而遍观有唐一代,也基本是奉行这项治国方针的。
  这场王霸之辩还有续集,只不过到那时,老封已经不在了。到时候再说吧。
  就在这场王霸之辩中,铁血传奇的武德时代徐徐拉上了幕布。接下来,即将迎来一个气象万千、惊艳如画的崭新时代!
  第十章 开创贞观的制度

  武德九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就在这年的正月初一,李世民宣布改元贞观。
  而这新的一年,也就是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先来解释下“贞观”这个年号。贞观一词,语出《易经?系辞下》,其中一句是:“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按后人的说明,贞者,正也,观者,示也,所以合起来就是:

  行正道以示人。
  这表明,李世民决心肩负起澄清四海,恢宏正道的历史重任,以正道或王道治国,开创治世,并以大胸怀示天下,以大境界、大格局供世人评说!
  贞观年号一出,意味着李世民终于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时代。
  他将给历史导演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将给接下来时代打下自己鲜明的印记:
  贞观之治!
  夫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一、秦王破阵乐
  确定年号两天之后,也就是正月初三,李世民在宫中大宴群臣,并于席间演奏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又名《七德舞》,是唐朝统一天下期间所诞生的军歌,歌颂的是李世民做秦王时为唐王朝所建立的大功。其中两段歌词是: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李世民即位之后,亲自指导,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宫廷乐师在曲中揉入龟兹音调,再加以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秦王破阵乐》遂成为一支高亢激越、雄浑壮观的大型乐舞(属于武舞)。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参与舞蹈的人员有128人之多,皆披甲持戟,彼此交错曲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
  (日本古画《信西古乐图》之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自贞观元年春在宫中首次惊艳亮相后,李世民又于贞观七年绘制了《破阵乐图》,他与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宫廷乐师等人一道,增制歌词,加工改编,并正式定名为《七德舞》。此后,凡宴三品以上官员及外邦酋长等,都会演奏此曲,还曾于玄武门外演奏,引马军两千人入场,擂大鼓伴奏,声震百里,气吞山河,壮观异常。
  这支大型乐舞从初唐至晚唐,流传近三百年,使唐天子李世民威名远扬外邦,也是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重要象征。
  虽然《秦王破阵乐》展示的是大唐的雄浑威武,但李世民当时制定的却是偃武修文的国策。从贞观元年至贞观三年,李世民在唐帝国内政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完善与改革,通过他和贞观群臣的努力,唐帝国决策核心不仅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治国之道,使国家迅速步入了正轨,而且为为整个“贞观之治”打下了基调,尤其是从制度、作风等各方面,为此后帝国的统治者们做出了表率,奠定了基石。

  接下来就对李世民即位初期的制度建设作个盘点。为了叙述的方便,这其中,也或者会涉及到贞观中后期的一些事情。
  (《破阵乐》舞中的士兵及其所使用的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