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战略眼光读『西游』》
第47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20 22:24:20
  @老夫无奈 65 取经队伍住在Ji院里——无聊的测试(2)
  没有横批的对联,就是考题,看出来的,心里笑得发抽,看不出来的,一派庄严:出家人不能不尊重,要等这一家有人出来了,才上去打招呼——唐僧这么嘱咐大圣。
  西游世界里有一位鸭蛋大王,是大唐总理的外甥、大唐状元的儿子、如来确定的唯一取经人。

  前一阵儿,唐僧高兴过一次,骑在马上作诗,那是风景诗,就是“长河落日圆”之类, 现在,他看到这一副对联,还觉得仅仅是“日照香炉生紫烟”,没有另外的含义。这很正常,唐僧出了娘胎,就呆在寺院里,报仇的时候,一路上仇恨塞满胸膛,也不会去关心丽春院的对联,报仇之后,就又回到了寺院,那里一般不研究《丽春院花间集》,取经路上,净跟妖怪亲密接触了,看不出来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鸭蛋归鸭蛋,不算失分。

  第一个看出来的是大圣。
  看到这幅对联,大圣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进了院子,还到处翻找吃的喝的:你开门营业,我就理所当然直捣龙庭。
  想来,大圣第一次西天取经的时候,流荡了十多年,见惯了花花世界,即使当时不识字,不知道丽春院的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但是,应该没少闯进去,看看究竟里面都干些什么勾当,猴子好奇心特别强,大圣尤其强,要不,怎么就他敢先钻那水帘洞呢。
  上学以后,学了多年的生字生词,毫无疑问,大圣完全知道这样的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力气。
  鄙人感觉,取经队伍里,唐僧最好打交道,喜怒形于色,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大圣也很好交往,爱憎分明,尽管打架的时候喜欢“撞了裆”,没有大侠风度,人格上,倒是不失英雄本色——这里的“英雄”,没有道德色彩,只强调敢打敢拼、敢于亮剑、不屈不挠、不怕失败;
  猪头不易交往,这家伙假的东西太多,凭他在高老庄弄出的道德困局,轻轻松松就把唐僧和大圣都捆得结结实实,就知道他心机极深,对这种人,最好敬而远之,免得上当;
  沙和尚好像没看出来,在一堆假美女面前,他只敢背过身去:咱眼不看心不烦。
  如果没看出来的话,老沙是心里很烦,但任务在身,不敢分心,所以,背过身去;如果看出来了,他不能揭穿,只好闷声发大财。

  老沙城府最深,最难捉摸,就凭他在流沙河对观音说的那一番胡言乱语,就知道他肩负着不可告人的使命,就凭他吃了取经人,还玩儿人家的骷髅,就知道他绝对阴狠毒辣,一旦得手,就必定让你皮毛不存、死无葬身之地,大圣不下流沙河,一定是对老沙的生平、为人处事,有所了解……好在,老沙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他成功了,还指不定多么惊心动魄呢。
  那么,猪头看出来这是一场测试了吗?
  二十三回:……欲嫁他人,又难舍家业。适承长老下降,想是师徒四众。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如何。
  老鸨说:我们这里是西牛贺洲,我一寡妇,带着三个女儿过日子,早就想嫁了,你们四个来了,刚好凑成四对儿。
  有这么不要脸的地主婆吗?这是拿丽春院接客的架势,跟一群和尚谈婚论嫁。世界文学史上,这大概是最奇葩的一桩皮肉生意了。不佩服老吴,还真的说不出任何道理。
  猪头娶过老婆,猪头好色成性,他在高老庄一阵阴风而来,一阵狂风而去,说不定,把方圆五千里的Ji院都逛遍了,即使二师兄看不出来那副对联表达了什么,听了地主婆的一番求婚告白,也应该立刻了然于胸。
  三个女儿更加肆无忌惮:
  二十三回: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

  就这芳名,比韦春花敬业多了,再加上地主婆也极力自荐,要脱颖而出,除了唐僧,其他三个,一听之下,就应该醍醐灌顶。
  看官,这么荒诞的恶作剧,玉皇的贴身侍卫、水军司令,仍然看不出来的话,他俩就别西天取经了,捧着一本《西游记》,去傻看得了。
  这场测试,是侮辱一般人的智商,更别说一毕业就高官厚禄的猪头、老沙了。
  老沙阴沉,不动声色,静。
  猪头反测试、反调戏,动。

  猪头:三个我都要,我上学的时候,还学过采战术,你再多几个女儿,我也能对付。什么?你说怕他们嫌我丑?那你就嫁给我得了,我不嫌你老——八戒道:“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
  一边喊娘,一边要娶她为妻,你觉得,天蓬元帅的这调戏手法,是不是有点儿别出心裁?
  这么个荒山野岭的地方,住着一个寡妇领着三个成年女儿;连大门都不关,谁想进来就进来;一见四个外地和尚,就声称母女一起嫁。有这么不靠谱的家庭么?
  连这个都看不出来,不是猪头和老沙笨蛋,是玉皇笨蛋,因为他重用了两个笨蛋,还让两个笨蛋一起去当卧底。
  测试很失败,唐僧那架势,是在死撑,如果不是想到李世民搁在全家脖子上的屠刀,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大手一挥:不能金榜题名时,这就洞房花烛夜吧!
  测试本身,毫无价值。

  用Ji院的形式测试取经人,不是不敬业,而是测试者对测试本身的嘲弄。
  二十四回:沙僧笑道:“二哥有这般好处哩,感得四位菩萨来与你做亲!”八戒道:“兄弟再莫题起,不当人子了!从今后,再也不敢妄为。就是累折骨头,也只是摩肩压担,随师父西域去也。”三藏道:“既如此说才是。”
  肯定会有人反驳:你看,二师兄都后悔死了,声明以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脏四不怕累,好好取经呢,凭什么说测试失败?
  取经路上,唐僧或者大圣一旦有点儿噩耗,猪头就大喊大叫:分行李!回高老庄找老婆团聚了!
  别再找证据了,仅此一点,就知道二师兄这个表态比这场测试还不可靠了——
  菩萨们的那些绳子,真能困住水军司令?玉皇的大将军,也太扁了一些吧?如果真的这么扁,玉皇亲自迎接、宴请一个刚出校门的待业青年,还立刻给一个大将军,玉皇缺心眼儿?玉皇的江山是大风刮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