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相--由八十年代陈三尺真人真事改编的悬疑写实》
第41节

作者: 孤子一枚
收藏本书TXT下载
  马魁的话带着一种绝望,他明白他的下场只有一个,所谓的报酬大多不过一颗花生米。师傅也不好接这个话,搞的有些尴尬。
  马魁说了一个地址,然后吐掉了甜草根,头也不会的走掉。
  中午毫无疑问的吃了一顿土鸡炖山药,那军中厨子做的味道相当不错,马魁吃的也挺香,完全和刚才的景象对不上。
  再次回到墓门,马魁确定墓中没问题以后,老头子也下到了墓门前,各种照明装备已经布置好,一个沉寂了大约千年以后的陵慢慢的浮现在眼前。
  墓门进去,是一段甬道,这是墓室的前甬道,这里的甬道已经非常精美了,全是各种刻的非常精美的花纹,以云气纹为主。再往前走就是前墓室,也是最大的的一个墓室,映入眼帘的是数排各种各样的彩绘釉陶俑,和真人一般大小,唐朝喜欢浓墨重彩,所有的佣都绘制上了特殊的色彩,如黄、 绿、 白、红,也叫唐三彩,所有的陶俑都是女人,做歌舞状,整个整形相当的霸气,陶俑制的非常精美,许多陶俑的的发型都不一样,有双螺髻、回心髻、驚鹄髻、椎髻。

  在数排舞女之外,两边分别树立着许多陶俑,在奏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乐器,在这些奏乐的陶俑旁边,甚至还有许多陶马树立在两边,通体皆白,披鬃,缚尾,虔首,右前蹄抬起,造型逼真。
  这是一副奏乐陶俑,前墓室也就是墓主身前的生活景象,看来这个墓主比较喜欢享受,死后也不忘展现这些景象。马魁走到最近的马边上,摸着马说道:这可是白陶舞马。
  马魁继续解释道:古代有一种术叫舞马,这些马不被人骑,而是训练马听见音乐偏偏起舞,舞马在当时被视为盛世祥瑞之物,在昭陵中出土过一匹舞马。
  由几百个舞女,几十个奏乐俑及白陶舞马组成的一种载舞的景象是震撼的,将众人都惊呆了,每一个陶俑拿到黑市上价格都是天价。老头子在中年人的搀扶下走进来,看着这些陶俑,也惊得说不出话来。
  大有带着士兵进来,开始绘制各种图,给每个陶俑标上号。师傅从陶俑中拉回眼睛,观察四周,地上是平米见方的石板组成,走在上面有空洞感,师傅知道这是一种防潮措施,在石板下面放着石灰、木炭、泥沙,用来吸潮。
  墙壁和顶都是用一种白色的灰给抹起来,表面特别平滑,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材料,在前墓室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配室,也是石头三重瓦顶和方形石头柱子,中间的方形门也是由一块塞石堵住了。

  在两边墙壁在瓦顶旁边,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可惜已经看不出来究竟画的是什么,除了一些比较重的色彩,其他全部都已经氧化掉了。
  往前走,走过了跳舞的女俑,就来到前室的最后面,左右两边是六个半人高的灯奴,看不出颜色是那种金属制成的,灯奴都是女的,呈伏地状,背后背着一个大金属桶,桶中全是黑漆漆的油膏,这就是所谓的长明灯。
  在灯后,就是一个玉制的座椅,约有两米高,上面雕龙画凤,在玉椅后面是一道玉门,应该就是后墓室了,后墓室中应该就是墓主的棺椁了。
  日期:2014-10-20 23:15:00
  配室,就是所谓的放置陪葬品的的房间,一般只有普通人是将陪葬品放在棺材旁边的。配室一共有四个,除了一个证明身份的配室以外,其余三个就都是陪葬品了。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师傅与马魁,那就是这个墓主人究竟是谁,这陵是唐朝时期不假,但是看规模绝对是皇陵,师傅和马魁皆猜不到究竟是唐朝的谁。
  四个配室的塞石都被拉开,其中左边靠里的墓室是一个存放书稿书稿以及各种证明的配室,整个配室被修的非常漂亮,在配室中有一个铜壶滴漏和大自鸣鐘,滴漏早已经干枯了。在配室的中央,有几个长石台,上面分别摆放着九鼎八簋九鬲,根据周朝礼制,这是天子的规格,诸侯只有七鼎六簋,而大夫级别的就只有五鼎四簋。在这些石台的前面,也就是配室的正中央,有另外一个方形石台,上面刻满了龙纹,最顶上用厚厚的黄绸包裹着几个物体。

  马魁带着手套去碰那黄绸,结果手一碰就全部化成了灰,露出里面的印来。只见印有金有玉,一共有六个之多。
  师傅的好奇心也到达了极点,便问马魁这是什么印。
  马魁小心翼翼的捧起来一块,对师傅说:这不是印,是璽(xi),也就是皇帝用的印,只是换了个名词。璽分公私,其中有:御宝、御璽、国璽、閒章,这又叫做如意六璽,再后来到清朝的时候,皇帝璽已经有了二十五个,所以又叫二十五宝。这陵真的是皇陵,而且是皇帝陵,不然不可能有璽。
  马魁仔细的看着璽,念到:蜀汉永昌。
  师傅历史学的不好,听得蜀汉二字就联想到了三国,这三国和唐代和是差了好几代,便问马魁,马魁说:这是五代十国的前蜀御璽,皇帝叫王建,在907年称帝,国号蜀,后来改国号为汉,最后又改成了蜀,因为颁布过《永昌历》,所以这璽被刻成了蜀汉永昌,这只是一方皇帝私璽。这应该是他的后代的陵,王建墓在成都。
  其余的三个配室却空有配室,陪葬品少的可怜,和整个陵一点都不搭调,就在马魁和师傅两个人研究着配室中的东西,大有却走过来,告诉师傅和马魁,后面的墓室打开了。
  看着一件件的铜鼎用泡沫塑料包好,标上号摆出来,师傅看的特别郁闷,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再次埋入这个陵,它们所陪葬的只有野心。
  玉门上雕刻着芙蓉花和花枝,中间是一枚金锁,用红泥封住,马魁说这就差不离了,四川人爱芙蓉,早有神龟引路花芙蓉一说,在前蜀的时候就是满城皆种芙蓉花,后蜀更是独喜芙蓉花,被称为:四十里为锦绣,所以又把成都叫做蓉城。
  后甬道的的雕刻又换了一种,变成仕女群舞图,将近十米的后甬道中慢慢都是载歌载舞的仕女,其脚踏祥云,头顶仙鹤,手挥长巾,雕刻的十分精美,每个仕女的表情、发型、神态都入木三分,显示出了墓主喜好歌舞的思想。
  后墓室相对简单,椁床在左边,右边是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字,这就是墓志铭了。碑在一个方形石台上,为赑屃驼碑,碑顶一条盘龙而卧,中间便是正文了。
  马魁依旧抢先而动,贴在碑文上一个字一个字的瞧,一边看还在一边翻译其中夹杂着他的解释:这是前蜀后主圣德明孝皇帝王衍的陵,此陵为华陵,建为907年,原做高祖王建之陵,耗时二十一年,王衍喜歌舞、巡游诸郡,文高八斗,曾做《甘州曲》、《宫词》传于世。这王衍好的没学,学了个荒淫无道,后降于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天成二年被追为顺正公,以诸侯之格下葬,被无名氏迁至华陵。无名氏就是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估计是个大忠臣。配室没有陪葬品,是因为这做了亡国之君,这王建为什么不埋在这里呢?

  在碑旁边,就是王衍的棺椁了,棺椁是两层,外面为椁,里面为棺,椁为石椁,是一个比普通棺材还要大一圈的汉白玉椁,顶上是梯形,下面为正方形,立在椁床里。
  马魁摸着那汉白玉椁,对师傅说:陵是早修好的,却没用上,而这王衍捡了个便宜,亡国死后没陪葬品还要九鼎八簋九鬲证明自己当年是个皇帝,你说可笑不可笑?
  大有在旁边听的很不高兴,脸上闪过一丝怒意,被师傅看的真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