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48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确不存在艺术家雅兴大发而随意挥洒的情形。所有这些先秦礼器都是庙堂之物,其纹饰和造型都在表达某种图腾含义。今天人们看似简单的一件礼器,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只有在某种宗教意图下才有可能生成。那种把先秦礼器看成古人对美的追求,一味从今人的审美角度上去欣赏一番,夸奖一番,那么文物所传递出来的历史信息将被人为地大打折扣,在学术上就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日期:2014-01-22 10:37:11
  猪崇拜文化的源头已经非常遥远,遥远得如同一个民族的历史。在年代十分遥远的草原鹿石中,就已经有了野猪的形象,其时猪已经成为游牧民族的一个崇拜对象。
  鹿石中有箭筒,马,野猪,飞翔的鹿,明显具有图腾意义。草原鹿石通常矗立在大型积石冢前,犹如印第安人的图腾柱。
  草原鹿石与史书记载的突厥杀人石是不同的,它并非用来代表墓主人生前所杀之人,杀人石也不见有雕刻得如此精细的。
  虽然阿尔泰游牧文化中还有狼崇拜,有犬戎,有狼突厥,但终究无法与猪崇拜相提并论,因为先秦时代帝王都以猪自称,华夏文明的符号“龙”由猪而来。在华夏文化中,“犬”只会“突”,只有“豕”才会“豪”!

  野猪在甲骨文中记作“亥”或“豕”,两者原本是同一字,都象形卧躺着的野猪。
  这“豕”到了金文中,有的已带上了“龙”形,有的还带上了“帝”形,如图:
  金文豕字
  古人已经用字形明白地告诉我们,华夏文化中的龙,帝,猪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
  象形字亥(豕)也不是在甲骨文金文中才出现的,在4000年前的夏家店文化中就已经存在了。一个巨大的青铜牌饰中有两个眼睛,其实是两个对向的“豕”字,拥有此物的墓主人生前应当拥有“豕”这种称号。
  夏家店文化距今3500~4000年,为青铜时代早期,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而有此命名。夏家店文化晚于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但其间存在继承关系。夏家店文化也是自北而南扩展,愈往南年代愈晚,到晚期就进入中国历史上的夏王朝时期。

  令人吃惊的是,当猪成为部族首领称号的时候,“易”的观念,即猪鸟互动的观念就随之产生了。到殷墟甲骨文中,这种观念已经是在频繁地表达了。甲骨卜辞中的“亥”字上常常罩着一“乌”(隹)。如此这种豕和隹的组合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祈求现世之猪处于祖先乌鸦的庇护之下,这便是“易”的原始本义。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猪鸟互动的观念早在红山文化时代就已经出现,有红山文化玉猪龙为证:
  山西梁带村西周芮公大墓中的玉猪龙
  2005年,考古学家在山西梁带村西周芮公大墓中发现了一件红山文化玉猪龙,此物不仅个头大,制作精美,器形也非常典型,当是红山文化传世之物。它可能是通过血缘关系代代传承而来,或者通过征伐兼并,从权力更替中传承下来。
  看看这个红山文化玉猪龙头上长着什么:
  猪头上长有鸟翅

  长在这个玉猪龙头上的不可能是猪耳朵,因为自然界中的野猪耳朵是很小的,如此大的东西只会是鸟翅,这个玉猪龙就是一个猪鸟结合体。
  那么,此鸟不是乌鸦又会是什么呢?这个猪鸟结合体不是在表达“易”又会是什么呢?
  而最能说明“易”是女直先民创造的一种文化观念,是猪鸟关系的学说,则是语言,即读音:
  古代突厥语,古代满洲语和古代蒙古语“嘎哈”(gaahai),既是猪的读音,也是乌鸦的称呼……

  ——猪鸟同名!
  日期:2014-01-22 10:54:32
  @信立源2 3097楼 2014-01-21 18:07:24
  1。凤鸟就是乌鸦,
  ----你这个满族说说,凤鸟怎么就是乌鸦?

  2。商代的凤鸟都是乌鸦造型。
  ----你这个满族把商代的凤鸟的乌鸦造型的照片传上来好吗?
  3。由于农耕民族自古没有乌鸦崇拜习俗,
  ----既然自古没有乌鸦崇拜习俗,商朝的凤鸟怎么会是乌鸦造型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呢?
  4。汉人也就说不清凤凰到底何雌何雄,
  ----说不清怎么会凤求凰呢?

  5。什么样的女人能戴凤冠?你怎么哑巴了?
  ......
  -----------------------------
  65 所有的鸟都是同一种鸟

  梳理一下三皇五帝,夏商周秦,以及春秋战国时代主要诸侯国的姓氏,有助于我们看清他们是何种民族背景。先秦帝王以及诸侯王的名号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特征:他们都姓“鹊”,他们都姓“猪”
  他们都姓“金”,对此有必要分别说明之。
  三代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鸟图案或鸟造型器物,显示先秦时代是一个“鸟类”特别繁盛的时代。要注意的是,这些鸟既不是鹤,也不是鹰,更不是鸽,而是“乌”,也就是“鹊”,或曰“燕”,所有这些鸟其实都是同一种鸟,即女直先民的始祖乌鸦。
  古人似乎把“乌”和“鸦”分开,又相提并论,如《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腹下白,不反哺者谓之鸦。”古人其实是把喜鹊归入乌鸦中,“腹下白”者不是喜鹊又会是什么呢?
  先秦古籍中的乌鸦有多种名称,如:鵘,鵔,鵕,踆乌(cun),凤鸟,玄鸟等等,但它与“豕”(龙)一样,是权力的符号,为帝王所专有,对此“鵘”字似可以为证,它由“君”+“鸟”组成,君王之鸟也,非一般人可以染指。
  这种黑鸟还被说成有三只脚,所称的“三足乌”是也。如《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古人注曰:“中有三足乌”。但不管它有几只脚,仍然是乌鸦,而不是其他什么鸟。这乌鸦既然处太阳中,也就是在天上,代表祖先神灵。应知“三足乌”不是古人的凭空猜想,西周时代以乌鸦造型的青铜礼器确有三只脚的。
  古籍记载的三皇五帝及夏商周秦先祖的名号五花八门,但只要审之以音,都由“鹊”而来,或者说他们都姓“鹊”,全都是“鸟人”。
  先看黄帝,《竹书纪年》曰:“黄帝即帝位,神鸟来仪,帝以土气胜,遂以土德王”,又曰:“凤鸟至,帝祭于洛水”。如此这种“神鸟”,“凤鸟”非乌鸦莫属。如果黄帝部族没有鸟祖习俗,就不可能有上述这种记载。
  《帝王世纪》曰:“黄帝,少皋,颛顼,帝喾,姬姓。”注意这个“姬”,为什么与殷商始祖“契”,周人始祖“稷”读音相同?笔者以为,它们都是“鹊”异写。“姬”由一女一目组成,从造字方式看有“圣母”的意思在里面。
  《世本》曰:“少皋,黄帝之子,名契,黄帝没,契立,王以金德,号金天氏”。原来黄帝的继位者小儿子“少皋”名叫“契”,与殷人始祖同名。但我们知道商人并没有以这个“金天氏”为自己的始祖,对此只有用鸟祖习俗才能合理解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