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46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女直先民的乌鸦崇拜在汉字中烙下了许多痕迹,辨认这些痕迹,有助于我们描述出华夏文明起源的真实情景。首先要指出的是“凤”和“凰”原本都指女直先民的始祖乌鸦。
  甲骨文凤(凰)字大体上有三种写法:由表示权力的“辛”“王”或“火”(甲骨文火与“山”同形),再加鸟形“隹”字符组成,如图:
  甲骨文凤字的多种写法
  甲骨文中辛,王,火都是权力的符号,代表某种神灵属性。会意字“辛鸟”,“王鸟”,“火鸟”就是“凤”,乃是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物。
  甲骨文金文中的“隹”(zhui)出现频率非常高,原本就是指乌鸦。德国学者收集到的字形已超过400个,部分如图:
  甲骨文字典中“隹”字
  日期:2014-01-20 15:44:42
  殷人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呼唤他们的始祖乌鸦,他们把人世间旦夕祸福,战争胜败,生老病死都看成与此鸟的喜怒哀乐有关,有殷墟卜辞为证:
  卜辞:“贞,王梦白牛,隹祸?”(商王梦见白牛,我们的始祖鸟有灾了吗?)

  卜辞:“贞,勿隹土方正(征)。”(始祖鸟不同意去征伐土方)
  卜辞:“甲辰卜,古,贞,疾舌,隹有它(蛇)?”(殷王口舌生疮,始祖鸟遭到天敌蛇的袭击了吗?)
  就这样,殷人通过不停地占卜,关注“隹”的一切信息,通过隆重的献祭与他们的鸟祖沟通,祈求鸟祖赐福,甲骨文中的“隹”确有天与祖的双重属性。
  殷人把占领敌人的土地叫做“进”(進)。这个汉字由表示乌鸦的“隹”和表示脚步的“止”组成,意为是他们的鸟祖在走,如图:
  甲骨文进字 

  从造字方式可知,殷人认定战争的胜败,即能“進”与否,全由他们的鸟祖神灵决定,如能“进”,本质上是他们的始祖鸟在走。
  阿尔泰游牧民族自古以征战掳掠为生,殷人认定,出兵掳掠能否成功与他们始祖鸟的意愿有关,甲骨文“获”(獲)造字方式,正是这种奇特观念的写照:
  金文获字
  获,象形会意字,由表示乌鸦的“隹”,加上表示权力“屮”(又或手)组成。意思不是指用手捉住一只鸟,而是在鸟祖“隹”的护佑下战胜敌人,掳得各种战利品。甲骨文中如果指用手去抓某物,手符号是在旁边或者上方的,如“妻”“奴”“采”等字。换言之,“获”与“进”有相同的文化理念,相同的表达方式。
  获(獲)在古代汉语中是“得到”,“缴获”的意思。由于被掳掠而来的人身份都是低贱的奴隶,这个获字在先秦古汉语中也是贱人的代称,如杨雄《方言》:“获,奴婢贱称也。”也只有女直先民能赋予获字如此特殊的社会内涵,获字的发明权非其莫属矣!
  日期:2014-01-20 16:46:10
  女直先民的鸟崇拜习俗,在华夏文化中的影响如此深远,这《易》可算是国粹中的国粹了,令人吃惊的是,“易”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呈鸟形,其实是一个猪鸟结合体,下半部是“豕”的简化,如图:
  金文“易”字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赐”总写作“易”。一般以为两者是通借。“赐”特指帝王的赏给行为,由于先秦帝王都是凤鸟的化身,帝王所赐等同于他们的神鸦所予,因此这种“通借”可能不仅仅是字的活用,更可能是一种文化理念的表达,“天人合一”是也!
  “易”“赐”既然可以通借,说明两者原本有共同的读音,“易”如果原本读作“赐”,就与殷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弃”读音相同了,说不定两者原本只是同名异写!

  日期:2014-01-21 10:37:32
  21 黑洞效应
  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的过程中,中原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吸引和消融呈现出一种“黑洞效应”。
  黑洞现象是天文学家描述出来的星际空间状态。科学家发现,宇宙空间到处存在一种巨大的引力场,就是黑洞。黑洞由暗物质形成,质量如此之大,以致任何光和电磁波都难逃被它吸灭的命运,因此,尚无科学仪器可以探测黑洞的具体形态,但可以肯定它是确定无疑地存在的。  
  科学家说,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中央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银河系是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恒星集群,呈碟形涡轮状。离黑洞最近的恒星受黑洞的吸引力最大,围绕黑洞旋转的速度也最快,要比回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速度快800倍,如此巨大的速度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恒星以此来抵御黑洞的引力,使其暂时不被黑洞所吞灭。但只要这颗恒星速度一下降,它马上就会旋进黑洞中消失。黑洞周围的恒星何时消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星体的旋转速度最后会趋于缓慢,就像人造地球卫星一样,最终会坠入大气层中销毁。科学家认为黑洞终将吞没整个银河系。

  日期:2014-01-21 11:49:02
  我们看到如此这种“黑洞效应”,在整个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中是始终存在着的: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像被磁石吸引一样,被中原汉民族所吸引,他们心向往之,或者说就象饿狼一样紧盯着中原,垂诞着那里的猎物,他们看到那里的农耕定居民族可以为他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一切,于是他们铤而走险,他们那种入主中原的冲动常常会大到无法自控,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必须耐心等待。
  机会终于来临,那里原来的统治者开始定居化,农耕化,也就是汉化了,变得衰弱起来,这就引诱北方游牧部族开始冒险了,他们要南下“逐鹿中原”,就象数万年以来他们的祖先为生存而狩猎一样。

  于是战火蔓延起来,与北方游牧民族激战的其实是他们的远房兄弟,那些或多或少失去了一些野性的中原统治者,这些统治者面临着被新来者取而代之的危险。原来的统治者也是这样被吸引来的,如果战败他们将失去贵族身份,降格成为被统治者,最后消融进中原的农耕定居民族中去。
  与新的征服同时发生的是,新上任的统治者不可避免的汉化过程,游牧民族失去一些野性的过程又重新开始了,等待他们一样是被取代的命运。这是因为游牧民族一旦成为高高在上统治者,就会习惯养尊处优,降低了他们原有的流动性,当他们习惯被伺候的时候,原有的战斗力就削弱了,最终会衰弱得不堪一击。
  旧的强权覆灭了,新的强权出现,又重蹈覆辙的过程,就是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的全过程!
  夏,商,周,秦的更替,其实是这种黑洞效应所致,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华夏文明在黑洞效应中诞生并成长起来。
  黄土高原上为奴隶的农耕汉民族先民形成这种黑洞效应,会远远早于黄帝时代。随着中原农耕人口的增加,即黑洞质量越来越大,黑洞效应就愈发强烈了,北方游牧民族被吞没的速度是在不断加快的。“三代”夏商周历时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现象不再出现,朝代的更替呈一种加速状态。

  在中国范围内,游牧人口少于农耕人口的状况,可能上万年前就已经如此了,这显然与农耕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关。并且农耕定居民族不是能征善战的族类,他们自古不是以征战掳掠为生,这种生存方式会导致他们保有更多的存量人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