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发明》
第1节

作者: 也爱看纪录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一部重新揭示华夏文明起源的惊世之作!彻底颠覆人们固有的华夏文明起源观——
  汉字原来是阿尔泰游牧民族的发明,原本表达的是多音节的古代蒙古语!
  内容介绍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是一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论述东方文明起源的著作。
  明确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作始祖的黄帝说什么语言?夏商周秦的创建者们又说什么语言?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说什么语言的呢? 对此人们熟视无睹,从来没有人特别关注或专门研究过。说什么语言其实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因为这就是民族背景,语言才是民族最为重要的标识,揭示历史人物的语言背景就是要还原他们的民族背景。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严谨的态度去考证研究,力图揭开一个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历史谜局,作者试图建立一个东方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模型,一个好的模型能有效地推动学术研究,可惜没有人着手做过这样的工作。本书更直接的目的是要证明汉字汉字起源于阿尔泰语,汉字最初表达的是我们汉民族先民根本听不懂的多音节匈奴语,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才是汉字最早的发明者,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一种汉化,即单音节化的过程。

  现代语言学指出不同语系的人不可能有共同起源,同一个语系的人才有可能同源。多音节的阿尔泰语分支众多,少说也有三大类,细分则有几十种之多,说这些语言的人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汉语属于单音节语言,方言更是众多,分布也极为广泛,由于是同一个语系,说这些方言的人也可能存在同源关系。阿尔泰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他们是不可能有同源性的,但我们从《史记?五帝本纪》中看到的却是一种华夷共祖关系,就是说南方的农耕汉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戎狄竟有同源关系!有这种可能吗?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族类怎么会有共同的起源呢?如果他们确是共祖,岂不是颠覆人类学,语言学一般常识了吗?

  当我们从华夏文明起源角度观察思考的时候,儒家所指称的同源共祖的本来面目就显示出来:其实是一种奴役与被奴役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种真实的历史关系早就被误解和歪曲了,一方面是由于古人认知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是儒家竭力掩盖历史真相的结果。
  探求历史之真,还原历史之实,乃是时代赋予历史研究者的科学使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描述出来的那种荒谬的共祖关系不应当被永远默认,而80年前欧洲汉学家高本汉提出来的汉字“古音拟构”的设想,这个现代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也不应当让它半途而废化为乌有!

  描述久远的东方文明起源史离不开想象和推理,汉字古音拟构同样离不开想象和推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人类理性之上,历史已经证明,以儒家“人之初,性本善”人性观出发是无法描述出真实的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的,“远古有圣贤”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导向历史的真实,这种虚伪的历史观与现代人文科学格格不入,且仍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汉语音韵学的历史表明,音韵学的突破必然以旧的文明起源观突破为前提。

  复旦大学现代中国人来源研究显示,中国人确起源于非洲,华裔男性Y 染色体样本全都携带着非洲人遗传基因标志。这项研究还从遗传特征上证明,北方操阿尔泰语的游牧民族和中国南方人分属于不同的人类分支,虽然他们都被称为蒙古人种,但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起源,两支人群遗传特征分界线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
  现代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东亚蒙古人种Y染色体种类的分布,自南而北呈现不断减少,不断单纯化的状态。根据分子人类学理论,那里染色体越丰富多样,那里的人群就更原始,那里更有可能是人类的古老栖息地。就是说相比中国北方,人类出现在中国南方人的时间会更早些,但是为什么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一直在北方而不在中国的南方呢?
  现代分子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本书关于北方的游牧文化与南方的农耕文化交融汇合,从而孕育出华夏文明的观点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直到该书稿基本完成之时,笔者事实上并未看到过复旦大学这一研究成果,本书的结论和观点完全是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研究得来,竟与分子人类学的结论不谋而合,这更加坚定了笔者的自信。
  笔者坚信汉字最初表达的是多音节的阿尔泰语,乃是因为越是冷僻古奥的先秦雅言,越是对应着今天蒙古语日常口语词汇,这不会是偶然巧合,最先创造出来的汉字必定是当时人们最迫切需要,最频繁使用的词汇,那么汉字是谁创造的不就明白了吗?

  汉字古音拟构就象哥伦布的探险,在茫茫大海上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将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把握正确方向乃是成功冒险的前提条件,笔者以为多音节的古代阿尔泰语就是汉字古音拟构唯一正确的方向,一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如果从语文史方向描述的话,就是多音节的阿尔泰语最后消融进单音节百越语言中去的历史,汉字古音拟构将要还原出一个人类文明起源真实直观的历史标本.
  《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是从语言、文化、考古多角度进行论述的,明确地回答了许多千古谜题。对此,你可能无法不震撼,不愤怒,不思考……
  日期:2013-12-21 12:02:32
  引 子
  当有人告诉你:你祭拜的黄帝他不说汉语,也不是汉民族——
  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你可能会这样想:说这话的人是不是已经疯了?
  当有人继续告诉你:夏商周秦的创建者们都不说单音节的汉语。汉民族是奴隶出身,为奴的历史已超过五千年,他们原本不在黄土高原上;

  蚩尤是金发碧眼的印欧人种,丝绸之路其实是一条文明之路;
  汉字起源于多音节的阿尔泰语,甲骨文原本是多音节读音,先秦古汉语是古人说的洋泾浜英语;
  礼制的本质是奴役,造就根深蒂固的奴性,华夏文明是狂暴黄河的历史投影,历史的规律是野蛮战胜文明……
  你肯定听得越来越莫名其妙了,但当你看完本书的时候,你或许已经豁然开朗,你一定会掩卷沉思!
  我们的文明史确实有太多谜团,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华夏文明最早出现在了黄土高原上?华夏文明被称为农耕文明,而黄土高原显然不是最适宜农耕的地方。我们终将发现,中华民族的标识长城,其实是农耕定居汉民族屈辱被动的历史缩影,恰如一个民族一串深重的叹息……
  今天,汉民族的热血青年为自己民族历史上的多灾多难愤愤不平: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成了汉民族与生俱来的恶梦挥之不去?为何落后总要战胜先进,野蛮总能战胜文明?
  所有这些其实都要从华夏文明的起源说起,本书就是还原并勾勒出真实的华夏文明起源发展史,并证明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更加宽容的情怀面向世界,面向我们的未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