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兑现的法律——秦史的秦律视野》
第5节

作者: 嵩阳云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国遂战,毒输于外。
  国强而不去战争,毒素灌输于国内……国强就去战争,毒素输于国外[15]。

  怪不得秦人好战,这是国策。还包括那么一点点眼光,将国内的“毒素”悄悄地转移出去,维稳的经费就不必超过军费。
  日期:2014-08-24 10:53:46
  注
  [1]:《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16页。
  [2]:《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日]工藤元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34页。
  [3]:《秦汉法制史研究》,[日]大庭修,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20页。
  [4]:《商君书注译·开塞》,高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第87-88页。
  [5]:《商君书注译·去强》,第62-63页。
  [6]:《商君书注译·弱民》,第167页。
  [7]:《商君书注译·画策》,第147页。
  [8]:《商君书注译·外内》,第176页。
  [9]:《商君书注译·君臣》,第181页。

  [10]:《商君书注译·壹言》,第95-96页。
  [11]:同[9]。
  [12]:《商君书注译·算地》,第78-79页。
  [13]:《商君书注译·算地》,第76-78页。
  [14]:《商君书注译·画策》,第147-148页。
  [15]:《商君书注译·去强》,第57-58页。
  日期:2014-08-24 21:07:58

  【连载七】
  3.改革需谨慎
  得意于一时,还是得志于一世?这是个问题。
  管仲恰到好处的辅佐,使齐桓公成为天下人心目中主持公道的英雄,于是多次主持诸侯会盟,弱小诸侯国风一样依附过来,楚国对中原的不良企图受到警告,由此而建立起不以大欺小的国际新秩序,深得孔子赞赏。管仲做到这个层次只以暴力作后盾,却不直接使用暴力,这就是管仲的能量。问题出在这样的光辉只是昙花一现,海市蜃楼之后就是云烟过眼,以至齐桓公死了,众儿子头暴青筋猛抢王位,尸体烂在床上都没人管。

  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铖虎三兄弟是秦国有能力有品行的人,称三良,秦穆公死时却以他们殉葬。百姓实在于心不忍,于是作《黄鸟》之诗,说:“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后人不客气地评价“秦穆杀三良”。
  勾践这个人脖颈的长度超过一般人,吃东西的时候嘴唇突出,极像鸟喙。相书上说这种人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极愿意与人称兄道弟,一旦发家致富翻身做了主人,却难以与人共享富贵。范蠡警告过文种后就泛舟西湖去了,后来文种果然死于非命,伍子胥的眼睛亦被挖下来安在城门上。越国还有什么兵器可以阻挡雪崩一样复仇心切的吴王呢?
  春秋五霸莫不是这样,华丽过后,冷清的收场。
  吴起初到楚国的时候,那气象真是气贯长虹,光芒万丈,利剑出鞘,楚地震动:扒香蕉皮一样把附在贵族身上的利益层层给扒了去。谁都想对吴起动刀子,要不是碍于楚悼王的话。楚国这把剑在吴起手上一度也锃光瓦亮。“只是”或“但”这些转折词出现的时候就说明,光芒要暗淡了。楚悼王没有活出足够的岁数以让吴起的理想在楚国生根发芽,就死了。他都躲到楚悼王的尸体下面了,那些被扒得只剩仇恨的人,宁愿冒着一锅端的凶险也不准备放过他(楚法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要被诛灭三族)。雨一般密集的箭矢于是到处都有,包括楚悼王可怜的尸体,吴起瑟瑟发抖的身躯。

  跟既得利益者只适合谈天气,不适合谈理想。
  日期:2014-08-25 08:31:35
  【连载八】
  公仲连在赵国的所谓大举革新(前403年),开始虎头虎头,时间一长竟也悄无声息。迟至数十年后的公元前335年,郑国人申不害出任韩国国相。这位仁兄可是法家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向以申、韩(韩非)并称。因此下手够狠,奇的是他只对别人狠不对自己狠。他一面谆谆教导韩昭侯任用官吏要得人,约束官吏要严,一面却又拿出一份名单,请求韩昭侯给他的堂兄官做,昭侯怨形于色,说:

  “这可是从你那里学到的治国之策啊!你常教寡人要按功劳大小授以官职等级,如今又请求为没有建立功业的兄弟封官,我是答应你的请求而抛弃你的学说呢?还是推行你的主张而拒绝你的请求呢?”
  韩昭侯的矛盾其实是改革一族集体的矛盾,要么折衷,要么一条道走到黑。申不害在改革的节点折衷,这是他惜命。吴起选择了一往无前,死是非命。商鞅不可以不顾及这些问题,因为他与二老的开战,也就意味着他被彻底孤立这一事实,而在取得成功之前,依他的禀性是不会轻易收手的。因此,他必须找到一个不容质疑的办法来保护自己。蛮干是走不了多远的,保护自己也就是在保护他的改革。于是,商鞅考察了吴起的往事,并告诉秦孝公一句话,这基本就是他为自己“私人定制”的上方宝剑了。这句话是:

  君臣释法任私必乱。
  君臣抛弃法度,听任私意,必定混乱[1]。
  终秦孝公一世,外人遂很难在他面前张口离间商鞅。都说未雨绸缪,商鞅确实是未雨绸缪地解决了他的长久与改革的长久的问题。

  西河战绩奠定了吴起在魏国的地位,乃至觉得有资格跟国相田文一比高低。田文和颜悦色地答应,可以。吴起曲起一个指头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与我比,谁更胜任?”田文说:“不如您”。吴起曲起第二个指头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府库储备充实,您与我比,谁更胜任?”田文说:“不如您”。吴起曲起第三个指头说:“据守西河一线,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更胜任?”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没这道理啊!”感叹的语气表示吴起的惊讶与不满。田文直视着吴起的眼睛,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当此非常之时,政事是托付给您呢,还是托付给我呢?”

  吴起沉默许久,抬头承认:“应该托付给您”。
  日期:2014-08-25 14:54:19
  【连载九】
  田文死后,公叔继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对于并不满足于扬名军界,亦想在政治上露一手的吴起,初登相位的公叔满心芥蒂,总觉得他的存在便是自己的威胁。有仆人揣摩到公叔的意思,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公叔也不再伪装了,直接问:“怎么办?”仆人说:“吴起为人既傲气又好面子,这是可以利用的弱点”,然后如此这般一比划,公叔连连点头称赞。于是依言先去找魏武侯,对他说:“吴起是个能人,我担心我们魏国留不住他。”武侯说:“那怎么办?”公叔说:“可以用下嫁公主的办法来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留魏国的打算,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推辞。”魏武侯表示同意。然后公叔再找机会请吴起吃饭,事先做过交待,故意让也是公主的公叔的夫人在吃饭的场合当场发飙,当着客人的面十分鄙视公叔,让他下不来台。吴起见公主是这幅德性,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吴起自此失去魏武侯的信任,担心因此招祸,不得已选择离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