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相--由八十年代陈三尺真人真事改编的悬疑写实》
第30节

作者: 孤子一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07 21:00:00
  看着蜘蛛网一般的地洞,师傅无奈的大喊了几声墨白,得不到回音。张国华蹲在地上,用电筒照着地面,这些洞都是天然的岩洞,地面经过长时间的静止,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灰。张国华正是想从脚印去找墨白的去向,地上的脚印很凌乱,而且不只有一双鞋,师傅记得墨白穿的是一双绿色解放牌的胶鞋,这种胶鞋在当时很流行,很多人没的选择只能去穿这种耐磨又廉价的胶鞋。
  胶鞋的鞋底是一种很特殊的防滑印,师傅和张国华见得多了自然都认识这种痕迹,可是地面却有很多这种鞋印,把原本平整的灰给踩的相当乱,每个洞口前都是这种鞋印。看着地上密密麻麻的鞋印,张国华脑袋都大了,记得马河穿的也是这种胶鞋,马河的狡猾在这种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防止别人追他,早就准备好了对策。不用想每个洞里都有马河留下的脚印,不只是单纯的一次,而是进进出出的走过好多次,如果没有狗,追他的人只能彻底抓瞎。

  马河为了逃命准备的相当充分,给师傅和张国华却带来了麻烦,看着一地的鞋印,走那个洞?张国华有一种直觉,觉得墨白往最左边也是最大的一个洞里跑去了,虽然张国华没有充分的证明,但是他相信这种直觉,来至于他干了二十来年的刑警。
  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在最左边的洞中,张国华走的很仔细,埋着一个头看着地上的脚印,走了有几分钟,张国华说了一句有了。
  地面有一个两只手掌宽大的坑,没有鞋的鞋印,只是一个坑,师傅看不出来什么。张国华却用手在那坑里捡起来一块拇指大小的碎步片来,碎片早已经看不出来原本的颜色,呈现出一种被放置了很久的褐色,张国华用手一揉便成了灰。
  八成是那萌尸身上的布片,张国华再也不看地面,而是打着电筒往前面跑,师傅只能跟在后面,跑的气喘吁吁。洞是一种很天然的洞穴,没有岔路,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岩石,偶尔有的地方还有水滴形成的钟乳石。
  就这样顺着跑了十来分钟,洞越来越大,人工痕迹越来越严重,因为洞七拐八拐,师傅也无法判断眼前是到了哪里。

  转过最后一道弯,眼前又是一个巨大的洞穴,比那棺材崖洞还大了一圈。电筒照在洞壁上,只见洞壁全泛着白光,师傅用杀猪在墙上掏下来一小块,借着电筒光发现是盐,眼前的这个洞中有许多木头架子搭起的台架,架子上的绳子都烂在地上,但是那木头的架子依旧屹立在洞中。
  这是一个盐矿洞,早在解放初期或者以前,在偏远山区盐就是硬通货,比金银都管用,人可以没有金银,但是不可以没有盐,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体如果缺少盐,神经系统就会衰弱,人就没有力气。古代人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没有盐就代表没有饭吃,而古代很多道路不通,所以盐在山区比黄金还金贵,从古到今盐都是国家垄断的行业,私人贩盐是砍头的罪行,因为其中的暴利无法想象。眼前的景象明显这是一处私盐,谁掌握了这里,便可以说是拥有了一座金山。

  师傅没有办法把前面的棺材崖和这个盐矿给连接起来,张国华摸着盐壁却说他知道了那些人是怎么死的。
  根据张国华的推断,这里是盐矿不错,但是这里的盐却不能食用,在这盐矿中有可能混合了砷一类的毒物。有可能提炼不纯,造成了盐混合着这些毒素,周围的居民在长期的食用以后,造成了大规模的死亡。
  眼前这个盐矿已经被挖开了这么大一个坑,产的盐用吨去算不知道流出去了多少,在师傅的记忆中,如此多个盐流通出去,长期食用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在师傅的记忆中有生以来从未听见过这种盐中毒而死的传闻。
  看着周围开采出来的矿洞,师傅和张国华再次抓瞎,就在两人商量怎么办的时候,洞中却传出来一种金属声,听起来就像是墨白的剑掉落到了地上撞击石头发出的清脆声。
  张国华和师傅听的这个声音,连忙就往那洞中跑去。
  日期:2014-10-07 23:39:00
  顺着其中一个盐矿洞往里跑了几分钟,终于来到了这个矿洞的尽头,结果却发现这是一个竖立的盐矿井,盐矿的分布是从上而下,而人开采只能顺着上面往下开采,最后成一个直径大约有十米的矿井,在顶上掉着许多铁链,在井边有无数的木头搭建而成的小道,有点像伐道,围成了圈往下走。师傅站在井边上,对着矿井下面喊:墨白?
  也不知道这井有多深,电筒根本照不到底部,只听见下面又是剑撞击的声音。张国华心里着急,便想顺着那小道往下走。那小道也不知道存在了多久,张国华一脚踩上去就是一个重心不稳,差点就摔了下去,那小道的木头早就朽烂了,只有一个表面,如何经得起张国华一百来斤的重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