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笔记,一笔话尽三百年。一部精彩好看看着爽的历史书》
第35节

作者: yy2816833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对手。

  从南方眼巴巴跑来的元颢想要自立门户,一定得问尔朱荣愿不愿意。
  尔朱荣一定会说不行。
  在消灭了葛荣之后,尔朱荣一手扶起了元子攸为新帝,这才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傀儡,而不是元颢。
  尔朱荣不会容忍陈庆之和元颢稳坐洛阳,反击的风暴将会铺天盖地而来。
  日期:2015-01-29 14:17:55
  率先发难的是元跑跑元天穆。自从上次在荥阳城下被陈庆之赶跑以后,元天穆调整一下心态又跑了回来。这一次他带了四万兵马,守备空虚的虎牢和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
  陈庆之的部队虽然能打,但是最吃亏的就是没有后续兵源。虎牢那些地方打下来之后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守,而元颢手下那点兵是靠不住的,元天穆正是瞧准这个机会又拿下了虎牢和大梁。

  好在陈庆之守城没兵,攻城绝对没有问题,你来占我再抢回来就完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元天穆手下当差的诸位将领对陈庆之的名头都是吓到脚心了,一听陈庆之来找麻烦,都心里哇凉哇凉的。
  这几座城还没怎么打就回到了陈庆之手里,元天穆一看大事不妙,又跑了。这一次他是有备而跑,走的时候好歹还带了身边十几人。
  留下的费穆等人一听上面的元天穆又跑了,也不再挣扎集体投降了。
  赶跑了元天穆之后,陈庆之的历史神话基本书写完毕。‘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靠着七千兵马挨个挑战北魏各路将领几十万雄兵,而且大部分还是攻城战,这是让人胆寒的战绩。在冷兵器战争史上,这绝对是一篇神话。

  作为这个神话的缔造者,陈庆之和他属下的军队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白袍军’,而陈庆之在历史响当当的外号自然是‘白袍将军’。
  有此称呼自然是因为他和他的手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身穿白袍作战。
  日期:2015-01-29 15:58:36
  这身白袍实在是太显眼太著名了,洛阳城内传唱童谣里都留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经典名句,甚至后面还有一个陈庆之的粉丝名将薛仁贵。
  在陈庆之的光环背后,也凸显出一个重大的弊端。
  名义上的上司兼队友酒囊饭袋元颢,这人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陈庆之这样的军事奇才在侧不但不知道善加利用,还拼命的扯后腿。
  明知陈庆之兵源不足的情况下,还对陈庆之向南梁增兵的提议百般阻挠。这是一个没法扶起来的元阿斗。
  元天穆是走了,但下一个来找麻烦的人就是尔朱荣。
  元颢入主洛阳的第六十五天,尔朱荣带着逃到山西的元子攸挥师洛阳讨伐陈庆之。
  随行的都是老面孔,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还有一个新面孔,当时还只是小小的荣长史的高欢。
  同时尔朱荣还裹挟着鲜卑、柔然等胡族联军,号称百万雄狮,也算是给陈庆之面子。
  陈庆之则是带着手下七千王牌白袍军渡过黄河在中郎城对阵尔朱荣的大军。

  这是南北朝时期两方最杰出、最传奇的两位军事奇才的第一次碰撞,可以说这次交锋应该是非常有看点的世纪之战,但这一战却有些乏善可陈。
  面对大军压境,在绝对劣势之下陈庆之虽然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终究还是势单力薄、后继乏力。
  如果是元天穆、尔朱世隆那几个窝囊废,陈庆之还可一战破敌。但对手是虽然比他年轻却更难对付的尔朱荣。
  尔朱荣早已看透了陈庆之兵员不足的劣势,并没有跟难缠的陈庆之死磕,而是兵分两路偷袭洛阳,端了元颢。

  被尔朱荣斩断了后路,陈庆之也无可奈何,只得撤兵。
  更悲剧的是在撤兵的路上又遭遇黄河洪涝,军队在天灾面前死伤殆尽,最后陈庆之乔装成僧人才狼狈的逃回了南梁。
  轰动一时的陈庆之北伐如此草草收场,让人不胜唏嘘。
  日期:2015-01-30 08:56:18
  这一战客观的说,陈庆之远比尔朱荣劣势的多。除了只会坏事的元颢,萧衍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元颢派人跟萧衍说不需要增兵,萧衍居然就陈兵边境按兵不动,错失了最好的战机拱手将洛阳让了出去。
  元颢算个P,不可能说一句话萧衍就言听计从。说到底,萧衍只是想让北魏乱一乱,根本就没想到陈庆之能量大到可以傲视北朝的地步。
  萧衍早已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萧衍,他现在只有雄才,没有大略,根本没有野心一统天下,甚至可以说他对战功卓著的陈庆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怀有戒心的。
  在萧衍开始脱下皇袍穿上僧服礼佛那一刻,他已注定跟一统天下的明君之位无缘。
  最后一个要为北伐失败买单的,还是陈庆之自己。

  元颢是个什么东西,陈庆之心知肚明,他的副手马佛念就曾劝他宰了这个只会坏事的元颢,靠着一时无二的名望在洛阳站稳脚再跟尔朱荣死磕,但陈庆之拒绝了。
  陈庆之是一名不善弓马的儒将,支撑他立下这不世战功的是他一直坚守的信念,同时这个信念也束缚住了他。
  道义是他终身没有迈过去的一道坎。
  一声叹息之后只能说有信念的陈庆之虽败犹荣。
  如此经天纬地之才确实古之少有,便是我国开国领袖主席大人也对陈庆之称赞有加。
  陈庆之以他这次北伐的战绩完全可以跟古代战功卓著的名将孙武、白起、韩信比肩,可以享有作为军人的最高赞誉‘军神’这一荣誉称谓。

  回到南梁的陈庆之得到了萧衍的称赞与肯定,其后也在军事上取得一些大捷,但对于南北朝对立之局终究无关痛痒。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忠于职守政绩斐然的陈庆之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曰‘武’。
  日期:2015-01-30 16:02:17
  晚年全心全意吃斋念佛的萧衍没能善加利用陈庆之这把利刃,错失了在他统治期间北伐统一中国的最好时机,不过对他来说这其实也无所谓,不统一就不统一呗,日子还是能照过。
  但他第二次看走眼,就让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他低估的第二个人是侯景。
  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的羯族人。
  话说羯族早在五胡乱华之初起就跟汉族是世仇了,后来被北方汉族的悲剧民族英雄武悼天王冉闵杀的几乎灭了族,剩下的羯族人被其他民族慢慢同化才留存下来。
  非常可惜的留下了侯景这一脉祸根。
  怀朔镇乃是六镇之一,侯景在六镇起义那个动荡年代投奔到尔朱荣军辕之下。其人天生骁勇好战,还善于骑马射箭,这对他来说非常不容易,因为他左足天生长了一个肉瘤,走路都一瘸一拐,算是一个四级残废。
  更要命的是他虽然脚残但是不脑残,相反脑瓜还非常灵光。
  刚到尔朱荣那里报到之后就跟尔朱荣的部将慕容绍宗(尔朱荣手下有名的智将)请教兵法问题,很快请教问题就变成讨论问题、讨论问题又变成了被请教问题,其学习能力可见一斑。在尔朱荣讨伐葛荣之战时,侯景还亲手擒获了葛荣,立下大功,可谓文武双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