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
第43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邴原,字根矩,年少与管宁齐名,孔融担任北海相后,以郑玄为计掾,彭璆为计吏,原为计佐。孔融曾非常喜爱一个人,经常将此人挂在嘴边,后来却因事对那人非常恼火,必欲杀掉,郡中群吏均替那人求情,那人也叩头流血,但孔融却始终怒气不消。唯独邴原没有求情,孔融询问原因,邴原回答:“大人对那人本来就不薄,经常说年终将要举荐此人,并称此人是您的一个儿子。如此这般,群吏中没有一人像那人那样受到您的厚恩,而如今您却要杀掉他。大人喜欢他的时候,把他比作自己的儿子;憎恶时,又要杀掉,邴原我愚蠢,实在不知大人喜欢他什么地方?又憎恶他什么地方?”孔融说:“此人出身门第低微,我帮助他们兄弟,提拔他们,可是此人却忘恩负义。有善就提拔,有恶就诛除,这本来就是主上该行之道。过去应劭举荐一人为孝廉,十日之内又杀了,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邴原回答:“应劭举荐一个孝廉,又杀掉,有什么道理?孝廉是一个郡的杰出人才,如果举荐的对,那么杀掉就错了;如果杀掉做对了,那么举荐就举错了。应劭本来就做错了,大人何必要向他学习呢?”孔融大笑说:“我不过是开个玩笑!”邴原又说:“君子的话出于自身,加之于百姓,言行是君子的核心,岂有欲杀人而说是在开玩笑!”孔融无言以对。黄巾复起后,带着家属迁居郁洲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荐其为“有道”,邴原不就。

  日期:2014-01-12 11:13:17
  王烈,字彦方,当时名气比管宁、邴原还大,拜陈寔为老师,以陈寔的两个儿子陈纪、陈谌为朋友。陈寔,字仲弓,曾任太丘县(今河南省永城市西北)长,因此又被称为陈仲弓、陈太丘,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与其两个儿子并称为“三君”,曹魏尚书令、司空、设计了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度的陈群就是陈寔的孙子、陈纪的儿子,“梁上君子”的故事就出自《后汉书·陈寔传》,反映了他容人、育人的胸怀。王烈学成回乡后,也像老师陈寔那样教书育人,当地社会风气大变。一个偷牛贼被主人抓住后,说:“我一时糊涂犯了错,从今以后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你既然饶恕了我,但千万不要让王烈知道。”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又赠给那个偷牛贼一端布帛,有人询问原因,王烈回答:“过去,有人将秦穆公的骏马偷去吃掉,秦穆公反而赏赐他们美酒,后来,盗马贼在危难之时奋不顾身救了秦穆公的性命;如今,偷牛人已经改过自新,又担心我知道,这说明他已以作恶为耻,这样,他的善良之心就要生出了,因此,我才送给他布帛,是来规劝他向善啊。”后来,一位赶路的老人挑着担子,有人见状,帮助这位老人挑了数十里,把老人送到家中后,不告名字而去。不久,这位老人出行,又将佩剑丢了,有人在路上捡到了那把剑,想弃之不顾,又担心后人捡去;想暂时取回,再失物招领,又怕被人冒领,于是,就待在原地守着,一直等到天黑,老人才匆匆忙忙寻找,发现竟是上次帮助自己挑担之人,遂说:“上次,你帮助我挑担,不留下姓名,如今你又在路上守着我的剑,天下没有人像你这样仁爱,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将告诉给王烈。”那人才说了姓名而去。老人告诉王烈,原来就是过去的那位偷牛人,王烈也叹息道:“人心竟然能感化到这种程度!”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今山东省龙口市)人。年少好学,为东莱郡奏曹史(奏事官)。东莱郡太守与青州刺史有矛盾,朝廷不辨是非,谁先把奏章送到京师谁就占了先机。当时,州里的奏章已经送去,太守担心落后,寻找一个能不辱使命的使者,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史慈被选为使者,他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到洛阳后,在衙门前看到了州里来的使者,问道:“你是要递交奏章吗?”州使者回答:“是。”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答:“在车上。”太史慈又说:“奏章的落款不会错吧?拿出来再检查检查。”州使者不知太史慈是东莱郡的人,遂取出奏章。太史慈掏出藏在身上的佩刀,当即把奏章割坏。州使者捶胸顿足大声呼喊:“有人破坏了我的奏章!”太史慈把那人拉到车内说道:“刚才你不把奏章交给我看,我也无从破坏,你我罪过相同,不会只处罚我一人。不如我们一同逃去,不要一起赴死。”州使者说:“你替太守破坏了我的奏章,已经如愿,为何也要逃跑?”太史慈回答:“太守只是命我看看州里的奏章是否已经递上去了,我个人太死心眼了,竟然破坏了你的奏章,我如今回去也会因此受到责罚,因此决定与你一起逃亡。”州使者信以为真,当即离去。太史慈与那人一起出了洛阳城后,又借机返回,把郡里的奏章递给了朝廷,朝廷先入为主,遂认定刺史错误,太史慈也由此知名,但却被刺史一家所嫉恨,太史慈担心受到刺史的打击报复,遂逃往辽东避难。

  管宁等人避居辽东后,公孙度久闻他们的大名,腾出宾馆等待。管宁见过公孙度后,即在山谷中修筑房舍居住,当时逃难来此的人大多都居住在郡城(今辽宁省辽阳市)的南郊,唯独管宁住在北郊,表示不再南返。后来的人们也逐渐到北郊居住,十余日之内,这里就成了一座村庄了。管宁每次与公孙度相见,只谈论儒家经典,从不涉及世事,回到山中,也只讲解《诗经》、《书经》,教授礼仪规范,不是学者,管宁从不接见,因此,公孙度对他很放心。邴原个性鲜明,刚正不阿,经常批评时事,与同郡刘政均有雄才大略,令公孙度等人内心不安。管宁对邴原说:“潜藏的龙正因为它能隐藏起来才显示出他的能力。在不合适的时候发表言论,只能给自己招来灾祸。”公孙度要杀害刘政,逮捕了刘政全家,刘政走投无路,藏匿在邴原家中。藏匿一个多月,正值太史慈将要归乡,邴原遂把刘政交给太史慈。不久,邴原对公孙度说:“将军前不久要杀害刘政,是因为您担心此人将会危害到您,如今刘政已经离去,您的祸害已经除去了。”公孙度说:“是。”邴原又说:“大人害怕刘政是因为他有智谋,如今刘政已去,将会使用他的智谋,为何还继续关押刘政的家人,不如赦免了他们,不要增加他对您的怨恨了。”公孙度这才放了刘政的家人。后来,邴原也回到了中原。公孙度打算任命王烈为长史,王烈拒绝,并开始经商自污(经商在当时被认为很下贱),公孙度才没有勉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