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18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法国人一向认为单凭法国一家是绝对搞不定德国的,所以,自从德国在希特勒手上崛起之后,每当德国做一些比较过分的事情时,对德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法国人一直跟英国人的外交态度保持一致。
  英国人对德国强硬,法国人就对德国无比强硬;英国人对德国妥协,法国人就一定对德国妥协。基本上就是这么个路数。
  日期:2013-04-08 08:17:35
  至于苏联,尽管斯大林这个人一只在跟贝奈斯打包票,斯大林表示:德国要是敢动你们捷克斯洛伐克一指头,即便我们苏联军队派不到你们这里,我们的军援也一定到位,当然你们不要嫌弃我们苏联的“家伙”太糙就是了。

  其实吧,斯大林也就是说说而已。斯大林现在正在苏联搞“大清洗”,斯大林残酷的清洗行动将苏联的政治层和军事指挥层洗成了一片白地。“大清洗”的过程中,死去的人就算了,活下来的人惶惶不可终日,天天怕的要死,生怕哪天就不明不白地被毙了。
  这样的苏联,它的实力实在是有限。比如,1939年,苏联就发动了一场差点让全世界笑掉大牙的战争。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发动对芬兰的侵略战争。此战,斯大林满以为分分钟就能搞定。结果,打了3个月,苏联伤亡惨重,还是没能一举击败芬兰。后来,芬兰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向苏联求和,此战才算结束。
  后来,正是由于苏军在“苏芬战争”中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当希特勒进攻苏联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悲观地表示苏联可能撑不了几个月。

  好,我说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苏联自己家里乱成了一锅粥,还想管别人家里的事,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斯大林对捷克斯洛伐克仅限于口头支援而已。
  到此为止,稍稍分析一下,我们就已然明了:当德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苏绝对不会出手。
  当然,我能很肯定地说,希特勒派兵修理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苏绝对不会出手,是因为我知道结果,而希特勒不知道。英法苏究竟会不会帮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是靠他对英法苏的分析和他的直觉来判断的,希特勒的分析结果和政治直觉告诉他,英法苏会站在一边看热闹。
  在透彻的分析和直觉的指引下,希特勒决定用解决奥地利的方法来解决掉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做后盾,用欧洲大战的可怕前景来吓唬英法,借着波兰和匈牙利的帮忙围攻捷克斯洛伐克,如此一举将捷克斯洛伐克搞定。
  对于希特勒解决捷克斯洛伐克的这个计划,我要特别说明一个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希特勒无意跟英法全面对战,这是他的底线,轻易不会动摇。希特勒只想利用英法害怕战争的心态来对英法讹诈,以便达到他让德国扩张的目的。如果英法下定决心要跟德国算账,希特勒必然会停止一切扩张行动。
  所以,我想说其实希特勒一直很克制,很理智,他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歇斯底里只不过是故作姿态,那是恐吓他的对手的一种表演而已。
  好,说了点题外话,接着看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扯皮的!
  一般而言,要想挑起战争,首先就要挑起仇恨,只有挑起了仇恨,才能营造出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氛围。
  为了达到让德国人仇视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目的,希特勒指示宣传大师戈培尔发动宣传战,要把捷克斯洛伐克人的名声搞臭,要让德国人一听到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名词就咬牙切齿。
  戈培尔领会了希特勒的意旨,戈培尔调动德国所有的宣传力量——报纸、杂志、广播和电影等——铺天盖地地宣传捷克斯洛伐克人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残残酷压迫。在戈培尔的刻意宣传下,一时间德国的反捷情绪猛然高涨。
  受到德国国内反对捷克斯洛伐克情绪的感染,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恐怖袭击大大加强。
  等一切都在希特勒的指导下顺利进行时,希特勒设想了又一个“奥地利模式”的诞生。捷克斯洛伐克将在德国的压力下内部生乱,英法苏在一边看热闹,德国将以解放者的姿态进入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将会被肢解,随后德国将会兵不血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就在希特勒指使德国的宣传部门对捷克斯洛伐克狂轰滥炸,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关系空前紧张时,一个关于德国即将下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小道消息震惊了欧洲。
  在当前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对峙的紧张局势下,有一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欧洲:据说希特勒已然派遣了11个步兵师和4个装甲师开赴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边境,看架势是要好好教训一下捷克斯洛伐克。
  受这个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的刺激,1938年5月20日,星期五下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召开内阁和国防最高委员会紧急会议。晚上9点左右,贝奈斯总统发布了“动员令”。5月21日早上,捷军进入苏台德地区布防,看样子,贝奈斯打算跟希特勒好好掰掰手腕儿。
  由于捷克斯洛伐克跟法国是有盟约关系的,而英国跟法国名义上还是同属协约国集团,捷克斯洛伐克要是真跟德国打起来,说不得英法还是要表表态度的。
  这不,捷克斯洛伐克那边一发作,法国这边立马给出了回应。法国总理达拉第召见了德国驻法国大使,并让大使看了看摆在桌子上的动员令。
  达拉第用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问德国大使:“大使先生,您说我要不要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呢?”
  日期:2013-04-09 08:37:11
  请注意,达拉第这么干是有目的的,他在试探德国外交人员的反应,并通过德国外交人员的反应来揣摩德国的底线。
  如果德国大使听了达拉第的话,急忙阻止道:“总理阁下,请您三思啊!德国从未想过要跟捷克斯洛伐克刀兵相见,我们德国人是爱好和平的。”
  那么,达拉第就会明了,德国人不敢冒险挑起欧洲大战。
  当然,如果德国大使面无表情,木无反应,那就说明德国人不惧怕欧洲大战,那就要小心应付了。
  当达拉第问完这个问题之后,德国大使是这样反应的:德国大使云淡风轻地回了达拉第一句:“阁下,这就要看您自己的意思了。”

  达拉第见德国大使一点儿紧张的意思也没有,他终究还是没有在总动员令上签字,达拉第觉得还是算了,等等英国的态度先。
  英国这边面对此时的局面,也作出了一点儿反应。英国驻德国大使汉德逊约请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进行了一次会谈,此次会谈中,汉德逊警告道:“法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承担着一定的义务,若这些义务不可避免要完成,英国皇家政府也不保证,在形式所迫下它不被卷入。”
  汉德逊这边话音刚落,里宾特洛甫急忙矢口否认德国将军队开到德捷边境这一说,他声称这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阴谋分子造的谣。
  汉德逊听了里宾特洛甫的解释,只是笑笑,一副老子信你老子就是个棒槌的样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