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57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6 21:05:07
  【106】
  第十章 北使团(14)
  十月十四日,清廷礼部官员出面迎请,仪仗队彩旗飘飘,鼓吹前导。南明使臣手捧弘光帝“御书”,从北京正阳门鱼贯而入,左懋泰一身麻布孝衣,凛然走在最前面。
  礼部官员看左懋第这样一身穿戴,也不知是什么礼节,不禁讶然道:“两国通好是一件隆重吉祥的事情,你为什么却穿着白色的丧服呀?”

  左懋第表情严肃地回答:“因为遭遇先帝国丧,又恰逢母丧;国丧是大明臣子所共同的,母丧是我本人所独有的。”那人虽瞅着别扭,却也无法反驳。
  左懋第一行人住进了主要用于接待外宾的鸿胪寺,却感觉气氛不对。这里大门紧锁,外面兵丁层列,并且禁止生火取暖和做饭,饮食所需,全靠外面送入。南明使臣又冷又饿,整个夜晚都呻*不止。
  他们这才算明白,这哪里是来同人家和谈,分明是自投罗网来做囚犯。满清政府根本就没有将他们当成谈判对手。
  日期:2015-05-27 18:29:38
  【107】
  第十章 北使团(15)

  ▲▲ 囚徒
  在鸿胪寺遭受到冷遇,左懋第预感到和议难成,就召开了一个北使团主要成员紧急会议,以磋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并告诫大家要不卑不亢,保持尊严,绝不能给大明朝丢脸出丑。
  十月十三日,清廷打发几个礼部官员过来询问:“南来诸公到我国有何贵干?”这是摆明了明知故问。
  南京使臣们小心地回答:“我朝新天子听说贵国替大明破贼复仇,又为先帝发丧成服,令我等携带御书、厚礼前来致谢。”
  “有书信,可交予我们。”
  “这是大明皇帝御书,非寻常文书可比,必须亲自交给贵国国主。”左懋第耐心地解释。

  “凡进贡文书,都由礼部转呈。”
  “此乃国书,不是进贡文书,必须亲自呈送。”
  双方争执不下。清廷礼部官员后来干脆拂袖而去,临走撂下一句话:
  “既然是御书,你们就自己留着吧。”
  十月十四日,清朝内院大学士刚林带着十几个人来到鸿胪寺。
  清代早期无“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枢要机构叫做“内三院”,简称“内院”,即国史院、秘书院、弘文院。摄政王多尔衮的亲信、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刚林是国史院大学士,与范文程、冯铨、洪承畴等汉人大学士一样,都参议政事。
  刚林与十几名随从身着戎装,佩戴刀剑,气势汹汹,直入厅堂。进来后,刚林伸开两腿,大大咧咧坐到中间一把大椅子上,指指地上的毛毡,示意左懋第等人坐在那里。

  左懋第瞅一眼刚林,正色言道:“我们汉族人,不像你们习惯席地而坐,快拿椅子来!”直到清兵搬来椅子,左懋第亲自放置好,才端端正正坐在刚林对面。二人四目相对,一场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激烈交锋开始了。
  日期:2015-05-28 08:41:50
  【108】
  第十章 北使团(16)
  刚林阴沉着脸,突然发问:“你们为什么还不去朝觐?”
  左懋第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觐见的礼仪商定好,才能前去。”

  “朝觐需要什么礼仪?”
  “昔日出使外国,外国国王都要亲自出门拱手相迎。如今贵国为先帝崇祯发丧,有礼于我国,所以只要用对待宾客的礼节就可以了。”
  刚林不禁哈哈大笑:
  “我大清皇帝即位,没听说福王派人朝贡;今天竟以自居,要求我们拿出对待贵宾的礼仪来?”
  “我朝实不知贵国之事,因贵国有礼于我,所以派使臣前来致谢,自然应该依照接待客人的礼节行事。我国遭遇不幸,罹此大难,如今皇上嗣位中兴,期待与贵国缔结友好,怎能说是来朝贡呢?”

  刚林见不能折服左懋第,就转移话题:
  “我国为你们破贼复仇,江南不发一兵一卒,却突然立出个皇帝来,这是怎么回事?”
  “如今的皇上是我神宗万历皇帝的嫡孙,先帝崇祯的兄长,素有圣德,众望所归,拥立为帝,难道不应该吗?”
  “崇祯帝可有遗诏?”

  “先帝变生不测,怎有遗诏?南都诸臣闻听先帝殉国,痛彻心扉;当今皇上正在淮安,天与人归,臣民拥戴,禀告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神庙而拥立,还需要什么遗诏?”
  “既知先帝驾崩,你为何不尽忠而死?”刚林眼珠一转,语气更加咄咄逼人。
  左懋第沉着冷静,据理以争:
  “阁下所言,可以责备在北京诸臣,却不能责备我。我奉先帝之命出外督兵剿贼,一个月后才听到北都陷落的消息,因此徒死无益。”
  “你去剿杀流贼,流贼却攻破了京城,你到底做了什么事?”
  “我奉命围剿的是张献忠,而进犯北京的是闯贼李自成,事出仓促,南北阻隔三千余里。南都诸臣惊闻噩耗,当即整练兵马,誓师北征,忽然传来消息说贵国已发兵逐贼,光复北都,我们这才顿兵不前,恐怕与贵国为敌。如果我们继续率兵北伐,那就不是来杀贼,而是来剿灭贵国了!”
  刚林见始终占不到上风,高声嚷道:
  “毋多言,我们很快就要发大兵下江南。”

  “江南尚大,兵马正多,莫可小觑!我大明使臣不远千里来缔结友好,阁下何必拿兵威恐吓!你们真要用兵,又有谁能阻拦?但恐怕这并非摄政王起兵破贼的本意。再说,江南乃泽国水乡,北国的骑兵未必能占到便宜!”
  “谁说江南尚大?”
  “当然是我说的!”
  左懋泰毫不退让,声色俱厉。陈洪范、马绍愉二位副使见事情要闹僵,忙走上前打圆场:
  “二位谈的都是军国大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不必着急,以后咱们慢慢谈,慢慢谈。”

  满脸怒容的刚林看也没看二人,气哼哼地站起身来,大步走了出去。
  双方不欢而散,刚林虽然感觉左懋第有些迂腐,但忠肝义胆、铁骨铮铮,也足以令人钦佩,私下啧啧赞叹道:
  “此中国奇男子也!”
  日期:2015-05-28 18:23:30
  【109】
  第十章 北使团(16)

  第二天,内院大学士刚林又来了,还是指责福王擅自僭位这件事,与左懋第反复辩难。
  刚林要求北使团觐见顺治帝和摄政王时,必须行属国臣子大礼,左懋第断然拒绝,说:“此来告祭先帝,酬谢贵国,并不是来请降或求和,怎能以属国礼节拜见!”
  “既然不愿朝见,那就先把带来的金银玉帛交给我们吧。”
  刚林说完,命手下人将十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成堆的绫罗绸缎统统搬走。他们发现南明使臣的行囊中还有一些东西,就跑过来抢夺。南明使臣上前阻拦,说这是弘光帝赏赐给吴三桂的银两蟒锻,但根本没人听,都涌上来哄抢,欢喜雀跃而去。

  使臣们想前往昌平一趟,祭告列祖列宗陵寝,重新安葬崇祯帝。刚林不耐烦地说:“我朝已经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还哭什么?祭什么?葬什么?先帝活着时,你们贼来不发兵;先帝死了后,又拥兵不讨贼,先帝不会接受你们江南这些不忠不义大臣的祭祀的!”言辞相当尖刻。
  左懋第提出愿留下三千两银子委托清朝官吏督工修缮祖陵,也被拒绝。
  远望明朝列祖列宗的陵寝近在咫尺,却不能前去祭扫哭拜,左懋第等人痛入心肺。左懋第命人在鸿胪寺大厅里摆设下先帝灵牌,并买来“太牢”(即祭祀用的牛、羊、猪)摆放在前面,然后全身麻布白孝衣,带领着北使团全体成员,面北而跪,放声痛哭。
  一百多人咧开大嘴在鸿胪寺内哭嚎了三天三夜,声震云天,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听了,也都跟着暗暗流泪。
  鸿胪寺周围守卫的兵卒,把这一情况迅速报告上级领导,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后,也不禁点头感叹,敬重左懋第的为人。从此对待北使团不再态度蛮横了,伙食待遇也有所改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