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在哪里:科学解释活见鬼,鬼打墙,鬼屋,天眼,笔仙等等灵异》
第20节

作者: 南度南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1-17 10:56:00
  五,村外夜半哭声
  案例解析
  ★★★★★★★★
  在灵异或者超自然事件中,最难以理解的当属很多人看到相同的画面或声音,这似乎成了灵异现象存在的直接而有力的证据。殊不知,此类现象的出现自有其背后的原因,那就是在个体幻觉基础之上的集体幻觉。这已成为社会现象中的一部分,所以已经不单单是心理学的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社会学家们相信,当虚假信息开始在社会流传时,很少有人去质疑它的可信度,大部分人采取的办法是随之相信。有些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也可能会因为口口相传而变得面目全非,充满了神奇与灵异之处。人用形象来思维,而形象思维极容易引起毫无逻辑的其他联想,直到鬼神出现。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这就是大规模大范围的集体幻觉的基础。

  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早在1895年的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就已讨论了集体幻觉的形成与发展,并以下面的例子作为佐证:
  一艘护航舰在外海搜寻在一场风暴中失散的巡洋舰。当时阳光灿烂,海面上视野开阔,正是搜寻的最佳时机。船台上的值勤兵突然发现前方有一艘遇难船只。船员们在他的指引下,顺着信号指示的方向望去,所有官兵都清楚地看到一只载满了人的木筏,正向这边不停的呼号着。船长下令放下一条船去营救遇难者。但在靠近目标后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从附近海岸漂过来的几根长满树叶的树枝而已。在一目了然的事实面前,这场集体幻觉才完全消失。

  这个确切的事例提示了导致集体幻觉的两个因素:有一个强烈期待的群体;有一个极其权威的信号,这信号尽管错误,但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在这种互作之下,所有人都在影响其他人,错误的暗示就会被所有人接受。这种集体幻觉是如此的强大,甚至有的军队相信自己所部曾发动过一场根本不存在的战争。欧洲在十六世纪曾出现大量目击报道,声称在天空看见了诸如幽灵部队这样的景像,出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等。还有的地方,很多人都说看见过天空的古代战场,有战马和士兵来回冲杀,其实都基于同样的原理,只不过是一场集体幻觉而已。

  影响最为深远而研究的也最为透彻的集体幻觉事件当属发生在葡萄牙法蒂玛的圣母显灵事件。
  那是1917年5月13日中午,法蒂玛小镇三位不到十岁的小牧童声称与一位漂亮的女人进行了谈话,那女人站在一棵栎树上,自称玫瑰夫人,她让三个小牧童以后每月13日都要来栎树边听她说话。这事立即在当地引起了哄动,很多人都去参观那棵栎树。
  7月13日,一个小牧童告诉人们,那位夫人将于10月13日显灵;但到了8月13日,市政丨警丨察就以迷惑人心的罪名将三个小牧童关进了监狱,后迫于压力又不得不释放。由于这次逮捕事件,使得法蒂玛镇声名远扬。从各地涌来看显灵的人更多了。
  9月13日,栎树附近人山人海,中午12点左右,阳光突然暗淡下来,许多人都向着天空发狂,大喊大叫,这时,一个小牧童突然手指天空大叫:她在那里!她在那里!有人顺着指引,似乎看到了一个发光物正在朝东方飞去。但也仅此而已,再无其他实质性的发现。
  终于到了10月13日,那天下着雨,大约7万多人冒雨聚集到了法蒂玛。根据当事人描述,不久奇迹出现,云层分开,有人看到太阳以令人眩晕的速度自转了起来,似乎要坠毁在人们的脚下。人们以为太阳将从天堂落下,吓得面如土色,不约而同地跪倒在泥泞之中,有的念念有词,有的呼天喊地。整个山谷回荡着一片呼喊和恐怖的嚎叫声。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当时的许多科学家就已指出,法蒂玛事件中的目击人中大部分是天主教徒,所谓奇迹只是宗教狂热和集体幻觉所致。没有任何机构记录到任何太阳的运动或者其它现象,那只是一次典型的集体幻觉。后来成为研究集体幻觉的经典案例。

  本案例就是典型的因受到暗示而出现的集体幻觉。因为目睹同村人的异常死亡,村人心理大受影响,当第一个出现幻听的寡妇传出暗示信号后,其他村人当然会出现相应反应,于是很多人听到哭声。至于敲门声,则是错听与幻觉的混合效果。死者的哥哥听出了妹妹的哭声,也只是受到强烈暗示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恶作剧的可能。至于那几个胆大的想了解真相的小伙子,其实胆子并不大,在强大的心理压力面前,他们都崩溃了,何况外面还有呼号的寒风。这种情况就算没有出现幻听,也会出现错听,终于把他们吓倒了。

  有兴趣读者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立在风中仔细聆听,很快,就会感觉自己听到了风中的哭声。其实那只是错觉,但对于胆小的灵异信仰者而言,已经足以让他们胆战心寒。
  所以,那些诡异的哭声都只是来自于他们的脆弱的内心深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