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35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02 09:46:29
  【065】
  第七章 铁哥们(11)
  至于李香君的结局,各种史料几乎写到这里都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惆怅。当然,这却为大戏剧家孔尚任先生写作《桃花扇》传奇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桃花扇》中说,香君后来在南京栖霞山葆真庵当了尼姑,青灯古佛,终老一生。
  但也有今人考证,李香君并没有出家,而是在弘光政权覆亡以后,辗转来到商丘,嫁给了侯方域公子做妾,改姓吴氏。侯方域重游江南时,还曾到江阴烈女祠为她祈祷子嗣。但不幸的是,后来她秦淮名妓的身份还是暴露了,侯老爷子一怒之下把她赶出了侯府,于是“香扇坠儿”李香君在极度郁闷绝望中离开了人世。
  当侯方域赶回侯府时,可怜的香君早已香消玉殒。在极度痛苦、内疚中,侯公子在爱妾李香君墓前树起一块石碑,碑上亲撰一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墓前有一张石桌,桌前立一圆形石墩,上刻“愧石墩”三字。侯方域生前经常来此凭吊,每次都呆呆地坐在“愧石墩”上,久久不忍离去。
  现在的商丘市内还保存有香君墓、香君井,就在商丘城南五公里处李姬园村的东头。而现存的侯氏西园旧址中的翡翠楼,据说就是当年李香君居住过的香闺。
  这些究竟是捕风捉影的民间传说,还是商丘旅游业进行的文化包装,或者只是善良的民众对于侯、李情事结局的美丽而凄婉的想象,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这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也许只有那首伤情的《骊歌》,最能代表后来人的心境。朋友,你听,那优美而又婉转的旋律,似乎已在耳边如泣如诉般悠扬地响起。
  当这一切都结束,你是否失落, 当我随烟云消散,谁为我难过?
  没有不散的伴侣,只有走下去, 没有不终的旋律,但我会继续,
  倘若有天想起我,你蓦然寂寞,人生是一场错过,愿朋友别蹉跎。
  当这一切已结束,请不要失落,我将随烟云消散,别为我难过。
  千言万语不必说,只有一首歌, 都知欢聚最难得,难奈别离多……

  永别了香魂玉骨、侠肝义胆的李香君,我们继续关注公子侯方域的行踪,因为那可怖的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落榜后的侯方域回到河南老家,百无聊赖,以高阳酒徒自居,与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成立了“雪苑社”,每天饮酒赋诗,感叹时事。他们谈论起当权者的庸碌无能和朝政的日益糜烂,常常因国事无望而相向痛哭。
  这时贫苦农民的起义已成燎原之势,闯王李自成破洛阳,围开封,席卷整个河南省。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大顺军攻陷了河南归德府,侯方域一家有二十四人死于战乱,雪苑社社友五人被杀。侯方域携妻子常氏从城中慌忙逃出,再一次流寓南京。
  此时河南的官军,以大将左良玉实力最为雄厚,拥兵三十余万,但跋扈不听节制。因左良玉曾是侯恂的旧部,朝廷特起侯老爷子为兵部侍郎,总督保定、河南、湖北等七镇官军,前去解救开封的危急。在北京大牢里蹲了七年之久的侯老爷子终于得以出狱。
  侯恂抬头望望天空悠闲自在的白云,开始调兵遣将,增援开封,可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军驻兵城西,官军驻兵城北,大明的将官大都畏敌如虎。总兵官左良玉见农民军兵强马壮,声势浩大,为保存实力,竟趁着夜色突然拔营而走。其他几支官军远远望见,也纷纷撤军逃遁,四五十万明军一下子全线崩溃,伤亡惨重。
  坚守两年半之久的开封古城终于陷落了。刚恢复自由不长时间的侯老爷子又一次被投进监狱。
  撤出战场的左良玉一路南奔,经襄阳、德安、武昌,最后驻军九江。崇祯十六年(1643)春,他扬言士兵缺粮,要东下南京就食。
  留都南京一片哗然。
  人们早知左良玉的部队一向军纪不严,抄掠百姓,于是有钱人纷纷逃往乡下,穷百姓也一日数惊,人心惶恐,主管长江防务的诚意伯刘孔昭老兄带领少量军队日夜守御在长江岸边。
  面对骚乱,当时的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束手无策。有下属提醒他,复社贵公子侯方域现在正寓居南京,听说跟左良玉是世交,找找他或许会有办法。
  焦头烂额的熊尚书一听此言,连说“好、好、好”,放下架子亲自去拜访侯方域,请公子前往左良玉军营,劝说他们退兵。
  不料侯公子却摇头认为不妥,因为他实在没把握左良玉能给他多大面子,于是沉吟半晌说,让我还是以老爷子的名义给左总兵写一封书信试试看吧。

  书信是这样写的:
  “老夫不揣愚陋,敢进一言:将军今日功高望厚,犹如唐朝的郭子仪、李光弼。汾阳王郭子仪功盖天下,势极一时,每当接到朝廷的谕令,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未尝有一丝懈怠,终至流芳百世;临淮王李光弼与他齐名,可一旦威高权贵之后,竟傲慢骄横,发展到计较名位、拥兵不朝的地步,上行下效,最后他的部下也拒绝接受他的命令,以致众叛亲离,愧恨成疾而卒。
  “由此可见,功勋名气越大,对自己就越要严格要求,谨慎处理好个人的行为,以避免众人的流言蜚语。陪都南京是太祖皇帝的陵寝禁地,肃穆森严,你作为疆场上的武臣,没有接到皇上进退的谕令,怎能擅自带兵前来呢?楚地方圆千里,粮饷自可备足,哪能因一点小小的饥困就乱了方寸、行动仓皇失措呢?请将军三思。”
  读罢这封语重心长的来信,左良玉既感动又惭愧,他虽然还不知道侯老爷子又一次身陷囹圄,但深感有负于恩公的栽培和期许。于是当即传令三军,停止前进,回兵九江。
  南京城内外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