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26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此明末大才子张岱说,“阮圆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其所编诸剧,骂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
  而近代戏曲大师吴梅先生则认为,阮大铖诸剧,“唯《双金榜》一种,略见寄托之迹,顾亦非诋毁东林也……总不外自表无罪,乞怜清流之意”。
  是“诋毁东林,辩宥魏党”,还是“自表无罪,乞怜清流”?两种对立的观点孰是孰非,似乎难下结论,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今天重读这些剧作,其实已很难觉察到前人所说的那些寓意。
  至于张岱所言“居心勿静”,换成今天的说法,就是不安分,有野心,倒是真正点出了阮大铖的病根——他确实不想安于现状,他一天也没有忘却重返仕途。
  在阮大铖的剧作中,不论冤情的昭雪,还是婚姻的实现,都不是靠积极的抗争,而是靠个人的金榜题名。
  在阮大铖心目中,功名是一根神奇的魔杖,可以变贫穷为富贵,变离散为团圆,变冤屈为清白,变冤家为亲家。
  这种功名万能的解决办法,正是阮大铖庸俗人生哲学的艺术反映。

  我们给阮大铖这样的人可以取一个别号,叫做“官迷”。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他虔诚地亲手书写了一副对联:“无子一身轻,有官万事足”,挂在石巢园的书房内,作为自己一生的信仰。
  一语成谶,无子,阮大铖确实做到了,他一生珠环翠绕,妻妾成群,竟没能生下半个儿子,但阮大铖并不以此为意,因为他耿耿于怀的,是什么时候还能再捞个官做。
  值得一提的是,阮大铖虽然没有儿子,却有一个宝贝女儿阮丽珍,容貌秀丽,善于作曲,堪称才女。
  跟他父亲一样,她也著有《梦虎缘》、《鸾帕血》、《梵天庐丛录》等多部传奇,据说还参与了著名戏剧《燕子笺》的创作。
  阮丽珍后来嫁给了书画家杨文骢的儿子杨作霖为妻,入清后却流落到某亲王府中,被亲王的福晋(王后)所嫉恨,竟用一杯残忍的鸩酒,了结了她美丽如花、多才多艺的一生。
  日期:2015-04-21 14:10:20

  【050】
  第六章 江南第一才子(8)
  在留都南京的日子里,被废弃的阮大铖走到了人生的低谷,正是在失意和逆境中,阮大铖成就了艺术的辉煌。
  但石巢园不是阮大铖的象牙塔,阮大铖也绝不是艺术至上主义者,他从来没有满足于自己诗人和戏曲家的头衔。不论写诗,还是编剧,阮大铖都有一个潜藏的目的,那就是图谋起用,希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在诗歌与戏剧里,他一遍遍喋喋不休地表露心迹,辩白着自己的苦衷和冤屈,乞求东林党人放他一马,从而摘掉“阉党”的帽子。
  通过演戏,他要让大家见识他的才华,从而联络感情,扩大影响,抬高身价,引人关注,拓宽政治活动的空间。

  他甚至不惜物力财力,竭力去接近、结交南京朝野的权贵、缙绅,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和提携。
  阮大铖还借助江南素有以文会友的传统,在怀宁和南京先后成立了“中江社”、“群社”两个文学社团,用以笼络士人,招徕同志。很多人倾慕他的才华,逐渐向他聚拢。
  如今的阮大铖,已成了留都南京的一位活跃人物,“声势气焰甚为炽烈”。
  这时,揭竿而起的农民军正一天天壮大,反抗的烽火开始烧向江南;辽东边境剽悍的八旗军也多次侵入长城,烧杀抢掠。阮大铖预感朝廷急需军事人才,于是就更加“不甘与草木同腐朽”了。
  他自诩文武双全,在石巢园招纳一些豪侠之士,每天谈兵论剑,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未被赏识的军事天才,希望能被派往边疆建功立业。
  阮大铖在南京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警觉——这个戴罪多年的安徽乡巴佬,跑到南京来不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却招摇过市,四处交游,出尽风头,他到底意欲何为?
  对阮大铖的所作所为深感不安的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复社。
  阮大铖更加倒霉的时候到了。

  日期:2015-04-22 08:58:40
  【051】
  第六章 江南第一才子(9)
  ▲▲ 复 社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其。
  崇祯二年,太仓人张溥以“复兴古学”为号召,合并江南几十个社团,成立复社,其成员多为青年士子,先后共有2255人,声势遍及海内。
  这些热血青年曾多次集会。崇祯五年的苏州虎丘大会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舟车至者数千人,大雄宝殿不能容,‘生公台’、‘千人石’上鳞次布席皆满,往来丝织……”
  据统计,崇祯时代有252名复社成员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其中吴伟业、周钟都曾在殿试中被皇上钦点榜眼(第二名),授翰林编修,张溥、魏学濂等人被授予庶吉士。
  复社号称“小东林”,以东林后继自任,关心时政,忧国忧民,他们树立的政治目标是“致君泽民”,即在朝堂辅佐君王成为尧舜,在地方公正勤谨惠及百姓。
  复社社员中,有不少名垂青史、我们至今仍耳熟能详的名字,如张溥、吴伟业、陈子龙、吴应箕、夏允彝、杨廷枢、魏学濂、周钟、周镳、黄宗羲、顾炎武、李雯等人,而风度翩翩的明末四公子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更是复社里声名显赫的青年才俊。
  这些热血青年年轻气盛,嫉恶如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哪里会把与阉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阮大胡子放在眼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