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53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隋炀帝自从大业六年策划讨伐高句丽,就下诏在太行山以东设置总部,专门饲养战马,又征调民夫把粮食再从涿郡运到辽西的泸河(今辽宁省锦州市)、怀远(今辽宁省辽中县)二镇。由于路途遥远,运粮的农夫和牛往往都死在半路上,一去不返,士兵们也死亡过半,耕种收割失去农时,田野撂荒,加上洪灾,各地发生了严重的饥馑,粮价飞涨,尤其是东北边境,由于集中了大量军队、农夫,消耗量剧增,一斗米竟高达数百钱。各地运送到边境的大米有的被检验出是劣质大米,有关官员又让农夫在当地购买补偿。朝廷又调发六十多万车夫,每两个人负责用小车运送三石米,因道路遥远,这三石米连两人的口粮都不够,等到目的地的时候,又无米可缴,均因害怕被惩处而纷纷逃亡。再加上各地官员贪婪残暴,借机鱼肉百姓,百姓因此被剥削得一贫如洗。如果安分守己,就只能在家里等死,如果挺身而出,落草为寇,兴许还能多活些时日,于是,走投无路的百姓们开始纷纷落草为寇了。

  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可能有各自的特点和志向,但对于老百姓而言,什么国家大事、什么建功立业等等那都是扯淡,能不折腾,让一介草民能过上平静富足的生活就成了。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是百姓富足,而不是国强民穷,一个国强民穷的国家会因为内部矛盾激化而瞬间崩溃,一个国穷民富的国家在危急时刻,人们会拿出私财救国,而隋炀帝恰巧不懂得这一点。
  其实早在大业五年三月,就有数万逃避劳役的百姓躲进长白山(今山东省章丘市、邹平县境内)中,第二年,雁门人尉文通又聚集了三千多人躲避在莫壁谷中,但都被隋朝政府扑灭。到了大业七年,邹平百姓王薄又在长白山落草,他自称知世郎,意思是能预测世事,还亲自撰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穷苦百姓起来造反。歌的内容为:“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王薄率众纵横于齐郡(今山东省济南市)、济北郡(今山东省东阿县)境内,有数万之众,率先扯起了反抗隋炀帝暴政的大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紧接着,在王薄起义军的感召下,距离长白山咫尺之遥的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漳南县(今山东省德州市)等地也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主要有以下几股:
  一是平原郡刘霸道。平原郡以东有一个地方名叫豆子航(在今山东省惠民县西北),这里背靠渤海,面向黄河,沟壑纵横,地形复杂,自北齐以来,这里就藏匿了很多强盗。有一个名叫刘霸道的人,他家就住在豆子航附近,世代为官,是富甲一方的财主。刘霸道喜欢行侠仗义,门下食客常有数百人,等到各地变民蜂拥而起以后,远近不少人也投靠到了刘霸道的手下,刘霸道拥有部众十余万,被人称为阿舅贼。

  二是漳南县窦建德。年少时,窦建德非常侠义,曾经有一个同乡因家境贫寒而无力埋葬亲人,窦建德正在田间干活,听说后,不禁喟然叹息,连忙把耕牛送给那人帮助那人安排丧事,后窦建德被任命为里长。其父病故时,前来送葬的就有一千多人,所送来的馈赠,窦建德一概不收。在隋炀帝征调各地军队时,窦建德因勇敢而被挑选为二百人长,同县的孙安祖也被选为远征军士兵。孙安祖家遭了水灾,妻子儿女都被饿死,家里一贫如洗,孙安祖遂向县令请求免除兵役,县令大怒,将孙安祖痛打了一顿。一怒之下,孙安祖刺杀了县令,投奔到窦建德那里,窦建德把他藏匿了起来。官吏搜捕很急,顺藤摸瓜找到了窦建德家里。情急之下,窦建德对孙安祖说:“文皇帝时,天下鼎盛,征发天下百万之众讨伐辽东,尚且被高丽所败。如今,天下水灾,百姓穷困,而主上却一点也不关心百姓,御驾亲征辽东,再加上去年西征的疮痍还未平复,百姓疲敝,连年繁重的劳役、兵役,服役的人还在外面,如今又要大肆征发军队,人心容易被煽动。大丈夫活在世间,当立下大功,岂可终日当个四处流亡之人呢?我听说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方圆数百里,芦苇茂密,可以到那里逃难,时不时地出来劫掠,足以活命。等到聚集一群手下以后,再静观时变,一定能立下大功。”孙安祖听从了。窦建德又招徕、引诱了数百名逃兵和无业流民,交给了孙安祖,入高鸡泊当了强盗,孙安祖自称将军。

  三是鄃(今山东省夏津县)人张金称也聚拢了一百多人,在河曲(今河北省清河县)一带活动。
  四是蓚(今河北省景县)人高士达也起兵,拥有一千多人,也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境内活动。
  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盗匪,前来漳南县的,所到之处烧杀劫掠,唯独不破坏窦建德住的乡里,因此,郡县官吏怀疑窦建德暗中与强盗们有来往,遂将窦建德的一家老少全部屠杀了。窦建德听说全家被杀,遂率领自己的二百名部下从前线逃了回来,投奔了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以窦建德为司兵。不久,张金称又杀害了孙安祖,孙安祖手下的人马也都投靠了窦建德,窦建德实力逐渐增强,其直接指挥的部队增至一万多人。窦建德对人非常诚恳,礼贤下士,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因此,他手下的人都肯为他卖命。

  五是章丘人杜伏威、辅公祏。杜伏威从小游手好闲,家境非常贫困,以盗窃为生,与辅公祏为刎颈之交。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辅公祏屡屡把姑家的羊偷来接济杜伏威,最终,辅公祏的姑姑向官府告发了。郡县搜捕很急,二人遂聚众落草为寇,当时,杜伏威年仅十六岁。杜伏威经常保护着其他人,出外时总是冲在前面,撤离时总是断后,因此,大家对他都非常佩服,公推他为主。
  史称:“自是,所在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万余人,攻陷城邑。”大业七年十二月十三日,隋炀帝下令都尉、鹰扬郎将与地方郡县武装相互配合,缉拿变民,抓住后一律处死,然而,却无法遏制这一势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