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
第37节

作者: 迅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8 17:02:02
  二十八、一下江都
  八月十五日,隋炀帝从显仁宫出发,正式踏上了他第一次南下江都之行。
  王弘从江都派来龙舟迎接,由于龙舟很大,只能停泊在黄河之上,八月十八日,隋炀帝乘坐红色小龙船,沿粮运渠道行至洛口(洛水注入黄河之口),这才踏上龙舟。

  前来迎接隋炀帝的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舰队共分几个层次的船只:
  第一就是隋炀帝乘坐的龙舟。龙舟共计四层,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以开皇尺每尺29.5cm,高13.28m,宽14.75m,长59m);最高一层设计有供皇帝朝会的正殿、供皇帝休息的内殿、供百官办公的东西朝堂;中间的两层有一百二十间房屋,全部用金子、玉石装饰;最下一层则由宦官们居住。
  第二级是皇后乘坐的翔螭舟。翔螭舟与龙舟相比规模较小,但设计、装饰与龙舟无异。
  第三级是水殿级大船。一共有九艘,共三层,这九艘被称为浮景舟,类似陆地上皇帝游玩的行宫,为次于皇后的嫔妃乘坐。
  第四级是漾彩等舟。这一级别的名目繁多,数量也比较多,主要有漾彩、朱鸟、仓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凌波、五楼、道场、玄坛、楼船、板鰨、黄蔑等,共计数千艘。这一级别的主要是乘坐贵人、美人、十六院夫人等后宫嫔妃、宫女、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外宾等,并装载各种生活必需品的,船为两层。以上四级船只共使用纤夫八万多人,其中拉漾彩以上船只的纤夫,被称作殿脚,全部身穿丝绸衣服。

  第五级是平乘等级别的船只。这一级别名目也不少,数量也比较多,主要有平乘、青龙、艨艟、艚爰、八棹、艇舸等名目,数量也有数千艘,这类船只主要是乘坐十二卫的禁卫军将士们,并装载兵器、铠甲、营帐等军需物品,由士兵们自己拉纤,不再配备纤夫。
  整个舰队连绵二百多里,灯火照耀天地,从龙舟出发到最后一条船离开洛口,一共经过了五十天之久。隋炀帝命令左武卫大将军郭衍率领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率领骑兵,负责在两岸上护卫而行,舰队以及两岸官兵总人数在二三十万以上,一路上浩浩荡荡,旌旗招展,漫山遍野,非常壮观。隋炀帝还下令,凡是舰队所经过的州县,五百里之内的百姓均要供应食物,多的,一个州能供应一百大车,全部是山珍海味;后宫美女吃得腻味,临行之际,全都抛弃掩埋掉了。

  从隋炀帝三月三十日命令王弘等人南下江南,到八月十五日隋炀帝成行,其间不足短短的五个月,但王弘等人却建造了数千艘大船,又安排得如此周密,真可谓是一个奇迹。这虽然说明了当时发达的造船技术,但也更显示出隋朝君臣轻用民力、视百姓为草芥的暴政。
  平陈后的第二年,江南高智慧等人叛乱,在杨素削平江南叛乱后,隋文帝就任命杨广担任扬州总管,驻扎在江都,从那时起,到开皇十九年杨广以晋王身边回到京师,在这十年间,杨广一直生活在江都,因此,他对江都还是很有感情的。南巡途中,兴致勃勃的他写下了《泛龙舟》:“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讵似江东掌间地,独自称言鑑里游。”

  隋炀帝杨广在即位之初就匆匆南下江南,除了向回到自己心目中的龙兴之地江都外,更主要的目的其实与营建东都洛阳是一致的,那就是要镇抚江南。他组建豪华的舰队,除了自身好大喜功、讲究排场之外,也是为了向江南百姓展示隋帝国的强大实力。
  日期:2014-06-28 17:02:24
  在此期间,隋炀帝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拉拢江南士族。从开皇九年消灭南陈迄今,已过去了十五年,但江南与北方的融合却进展得非常缓慢,相反,这里却一直叛乱不断。自从开皇十年江南大规模叛乱后,隋朝政府对江南更多的是防备,而不是安抚。如,开皇十八年,隋文帝下诏称:“吴越之民沿袭过去的习俗,经常私自修造大船,继而相互集结起来,侵害良善,从此以后,江南百姓拥有三丈以上的大船,全部没收。”对江南情况非常熟悉的隋炀帝,来到江南以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拉拢江南士族。在他南下之前,陈后主已经去世,但隋炀帝还不忘了带上陈后主的前皇后沈氏,就有联络江南士族感情的意思。到了江都以后,即在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以陈后主的第六女陈婤为贵人,他对陈婤非常宠爱,由此,隋炀帝下诏将流放在外地的陈氏子弟全部召回京师,随才叙用,大业年间,陈氏子弟为卿的5人,郎官4人,郡守之类的7人,县令21人。隋炀帝采取与陈氏皇族联姻的策略,大大加强了隋朝宗室与南陈士族阶层之间的情感纽带。

  二是安抚江南百姓。大业元年十月二日,隋炀帝下诏:大赦江淮以南地区;免除扬州百姓赋税五年;免除扬州总管范围之内百姓赋税三年。
  三是颁布劝学诏书。还是在隋炀帝南巡之前,闰七月丙子日,他下达了劝学诏书,他在诏书中称:“君临万民,要以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全在于此。自从大乱以来,虽然也不时尊崇学术,但往往徒有虚名,致使高官显贵往往是一些不学无术之人,日复一日,朝廷纲纪荡然无存,高雅之道再也看不到了,原因就在于此。朕继承大业以后,决心尊师重道,注重教化。如今四海为一,十步之内就有芳草,难道四海之中竟然没有奇才吗?一些在家闲居以及在学校读书的,只要是学问品行优秀,堪当大任的,要一一上报,朕将越级提拔;如果不愿意为官的,也可根据他们的学识深浅,即便是没有出仕,朝廷也按月发放工资。希望他们能淳淳善诱,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至于国子学堂等更应恢复旧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隋炀帝一改其父愚民政策,重视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四是制定舆服、仪仗制度。大业二年二月一日,在江都的隋炀帝下令尚书令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大将军宇文恺、内史侍郎虞世基、礼部侍郎许善心制定舆服制度。又令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云定兴等人负责营造,送到江都。云定兴、阎毗等人原本因是太子杨勇一党而与妻子一同被没为官府奴婢,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听说云定兴此人心灵手巧,就命他负责此事,并以阎毗为朝请郎。何稠博览群书,在接受任务以后,参照各朝制度,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终于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天子礼服上画有日月星辰,皮帽上饰有十二块美玉,休闲时,皮帽改戴漆纱帽;皇上的常服;文官的礼帽礼服,以佩玉为饰;五品以上官员供给牛车,车前设帷幔;三公亲王的车上加悬垂的丝质绳网;武官戴头巾,穿军服;三品以上官员配给作仪饰的击杖;设计了完备的天子车马仪仗以及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节皇帝侍从的车辆;另外规定,一般百姓不得擅自身穿军服。何稠还修造了三万六千个黄麾,在皇帝出行时高举在队列前头,至于其他方面全都足够华丽,令隋炀帝非常满意。为了制作出这些精美的仪仗,隋炀帝下令各郡县上缴羽毛,百姓四处结网扑杀各类禽鸟,只要有羽毛能当装饰的禽鸟走兽,几乎被擒杀殆尽。据说,乌程县有一颗高百尺的大树,大树上有一个鹳巢,百姓想捉住它,却又爬不上去,遂打算砍断大树。鹳雀担心树倒自己的弱子会摔死,就主动拔下自己的羽毛,扔到地上。当时,有人认为是一种祥瑞:“皇帝制造仪仗,而鸟雀自动呈上羽毛。”隋炀帝制造仪仗,动用工匠十万多人,耗费了上亿的金银财帛。每次出巡,隋炀帝盛大的仪仗队浩浩荡荡,绵延二十多里,光彩照人,骇人眼目。这当然有镇抚江南的意思。

  五是拉拢江南宗教界人士。杨广在扬州总管任上,就十分重视对江南士人的拉拢,如把会稽虞世基、虞世南兄弟引入幕府,就是一例。在此期间,他还效法东晋宰相王导学习吴地方言,极大地消除了江南士人对隋朝的敌视态度。除此而外,他早已认识到了宗教对于统治的巨大作用,开始极力拉拢江南佛教领袖智顗和尚,并拜智顗为师,还设立了四道场,安置自己招徕的道士、和尚们。在这次南下江南期间,隋炀帝在江都广泛接触江南宗教界人士,据《国清百录》记载,他在大业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他接见了江南宗教界的高僧们,并命苏威宣布自诏书向大家问候,称高僧为师,自己则谦称为弟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