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丰臣──德川》
第6节

作者: 李拓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1556年,稻生合战爆发。这时信长方只有700部众,而信行方有1700众。前田利家毫不犹豫地参加信长的队伍,虽然他知道这一战很可能会因为兵力悬殊而战死。他在信长军不利的情况下,跟随信长杀入敌阵,奋力杀敌,协助织田信长反败为胜。利家因为决战中的出色表现,顺理成章成为织田家“新秀”,前途无量。之后,他又因为枪术精湛,获得“枪之又左”的美誉。
  然而,老实人却有老实人的无奈──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利家性情敦厚,被信长亲昵地称之为“犬”,意思是──他像犬一样忠心耿耿,对主人相当顺从。这不是在“贬”他,而是发自内心地夸奖他。不过信长还有个爱好:宠幸美貌男子,特别是有趣的美貌男子(这是许多战国大名的“嗜好”)。这时有个名叫“爱智十阿弥”的人便扮演这样的角色。爱智十阿弥仗着信长的宠幸,便放肆地戏弄信长的家臣。我想他应该不敢戏弄柴田胜家,因为胜家的刀“很锋利”。他见利家老实,便经常侮辱利家,搞得利家狼狈不堪。有句话说得好──老实人发起火来,最是可怖!利家终于受不了了,他看到信长宠信十阿弥而变得人心向背,终于忍不住抽起腰间的刀当着信长的面将十阿弥斩杀!信长“见证了”事情发生的全过程,顿时发起大怒——竟然也抽出刀来要杀了利家!织田氏的家臣们见此状,立马纷纷跪下替利家求情,信长这时的情绪才稍微有些控制。不过利家已经杀了他的“爱人”,自然不会原谅利家,他下了个命令──将利家放逐,让他当浪人!于是利家哭泣拜了几拜主君,落寞地离开了信长。

  后来,利家得到信长的原谅(原因以后会讲到),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他经过这件终生难忘的事,开始改变自己的性情,变得更加随和,几乎和织田家的所有人都相处得很好。他因为这份随和,这份真诚,最终获得“加贺百万石的大大名”的好结局。
  日期:2013-04-03 08:56:43
  知识拓展NO.13:小姓——小姓的本意是“侍童”。要成为大名(或未来大名)的小姓并不容易,往往需要高职武士的儿孙才能做到。小姓是平日里干的事点复杂,他们需练好武艺,保护大名的安全(类似保镖);又要照顾大名的起居生活,陪伴大名参与政事。然而也是因为这样,后来的许多名将是由小姓锻炼成长而成的。不过,如果大名“喜欢上”他们,小姓也要毫无条件地服从,所以也有一些小姓沦为大名的“玩物”。

  日期:2013-04-03 10:40:22

  3.“殿后的佐久间”──佐久间信盛
  大永八年,公元1527年,佐久间信盛出世。关于信盛年少时的史料相当的少,只知道他先侍奉信长之父织田信虎,后侍奉信长本人。
  稻生合战爆发之时,信盛义无反顾地参加信长方,对抗织田信行、柴田胜家等强手,在信长军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奋勇杀敌,协助信长击败敌手,立下战功。此战,信长军斩下敌人四五百个首级,这与信盛等人拼命式的冲杀不无关系。
  关于佐久间信胜的绰号──“殿后的佐久间”的由来是这样的:信胜在战场的时候,常常被织田信长任命为“殿后军”的将领。每当战况陷入不利,或者要实施诈骗战术的时候,信长往往让信盛殿后。然而奇怪的是,信盛每次掩护织田军撤退时,总是使得友军损伤甚少。于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进攻的柴田,殿后的佐久间。”信盛就是这样一个猛将,他与柴田胜家像《天龙八部》中“南慕容北乔峰”般齐名,平生几乎参加了信长指挥的所有战役。

  然而“慕容复”毕竟不是“乔峰”。信盛早年时虽然作战勇猛,熙熙攘攘地与织田家的众家臣协同战斗,在信长帐下立下赫赫战功,却极少独立指挥大军团作战。此时他的能力如何,可能在众人的心目中像“慕容复”那般高强,包括“乔峰”柴田胜家或许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等到后来织田信长攻略天下,织田家的名将们表现活跃的时候,信盛却显得力不从心。他与柴田胜家之间的差距,渐行渐远,这是后话了。

  中国战国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宣王喜爱听三百个乐师一齐吹竽(一种乐器),所以有一个叫南郭处士的不懂音律的人混杂在三百人中,整日假装吹得很好,没有被人发现。宣王死去以后,齐湣王即位,南郭处士尴尬了──因为湣王喜欢乐师们一个一个轮流着吹。南郭处士不得不逃亡避祸。这便是著名的“滥芋充数”的成语典故的由来。佐久间信盛的事迹,可能多少有点像成语中所说的那位南郭处士。当然,他的能力相对于南郭处士来说,自然高强得多,可是他的悲剧是──过于被抬举了。这与他最后郁郁而终的命运有莫大的关系吧。

  日期:2013-04-03 12:26:45
  【留意】第3节《“殿后的佐久间”——佐久间信盛》这篇中,有一字错误。
  织田信长之父名字为“织田信秀”,而不是“织田信虎”,在打字的时候没有检查出来。

  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李拓羽
  2013.4.3
  日期:2013-04-03 13:05:54
  知识拓展NO.14:战国的武器——日本战国的士兵,用的武器多种多样,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刀、长枪、铁炮(火器,类似于猎丨枪丨)、弓箭四种。日本刀相当锋利,轻盈便携,使用起来随心应手;长枪在“足轻”身上常用,日本战国的长枪相当的长,织田信长的军队的长枪有大约有5、6米之巨,用于决战中集体刺杀敌军;铁炮在战国中期以后开始重视起来,虽然当时的技术还没有那么完善,射击没有那么精准和远距离,却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敌军人马造成极大恐慌;弓箭是古老传统的武器,战国许多场合都有它的身影。

  日期:2013-04-03 14:31:01
  4.“米五郎左”──丹羽长秀
  有四句关于织田家的谚语:进攻的柴田;殿后的佐久间;木棉般的秀吉;米一样的五郎左。这“米五郎左”,便是鼎鼎大名的丹羽长秀。
  天文四年,公元1535年,丹羽长秀出生在尾张国一个名为“儿玉村”的地方。关于长秀年轻时的资料并不多,只知道他在15岁时担任信长的近习;19岁时在梅津表合战中初阵;22岁时在稻生合战中跟随织田信长,以弱势兵力打败信长的弟弟织田信行,立下战功。后来娶了信长的“养女”──信长的庶兄织田信广的女儿为妻,当了织田家的女婿。
  关于“米五郎左”这个绰号的由来是这样的:长秀平日里为人处事相当稳重,无论内政、军事、筑城、外交、调节织田氏家臣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在织田家犹如“米”一样不可或缺。从丹羽长秀名字中的“长”字,是织田信长赐予的“偏讳”来看,他在信长眼里的地位是相当重要,或者说相当亲昵的。顺便说一下,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些区别,战国年代,大名们常用自己名字中的单字赐予部下,增加其好感度,在中国古代是不允许的。环顾织田家中,能够得到信长赠予的“偏讳”的人并不多,说明他在织田家中是属于佼佼者的人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