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故事》
第7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齐国的实力与楚国相差不大,正是两虎相争,不管是谁得胜都会元气大伤,秦国才正好坐收渔利。所以说呀,书呆子最可怕,因为他只能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本质,历来误国的书呆子还少吗?  
  日期:2012-01-12 14:32:15
  靠山倒了
  苏曰:我们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站队文化,不管你有没有本事,人品好不好,也不管你长得帅不帅,只要你站对了队,跟对了人,那你就能跟着领导来个鸡犬升天;要是站错了队伍或是跟错了人,那对不起,就算是你比孔老二还圣贤,比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人品还好,比潘安长得还帅,统统没用,领导一句“我们要减员增效嘛!”就把您打发回家了!其实能回家种地还算是好的,历来的权力斗争搞得多少人家破人亡的?

  我们前面说过张仪非常厌恶他的同僚陈轸,不停的在秦惠文王面前打陈轸的小报告。虽然陈轸巧舌如簧接连化解了两次危机,但最后还是被张仪给赶走了!一样的道理,讨厌张仪的也大有人在。因为秦惠文王非常信任张仪,所以他们只好暂时按捺住自己心头怒火等待时机了。
  他们等啊等啊,终于把信任张仪的秦惠文王给等死了。秦惠文王一死,张仪的死对头们立马就开始行动了。有个叫李雠的家伙对张仪是恨之入骨,大概是因为张仪挡了人家升官发财的路了吧,所以李雠首先发难,对同样厌恶张仪的公孙衍说:“您不如从魏国召回甘茂;把公孙显从韩国请过来;再重新起用樗里疾。这三个人都是张仪的死对头,只要大人重新起用这三个人那么天下所有的人就都知道张仪在秦国的地位是岌岌可危了!”

  张仪就这样被赶出了他为之鞠躬尽瘁的秦国!
  日期:2012-01-12 21:24:16
  少数民族的酋长来了
  苏曰:中国人的主体民族是汉族。无论是人口、文化、经济等等较之其他民族,汉族都占有绝对优势。汉族之所以称为汉族是来源于强大的汉王朝,而汉朝的名称又来源于其创建者刘邦在统一天下前所受封的“汉中王”。之所以被称为“汉中王”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汉中(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而汉中地名又来源于其境内的一条大江——汉江,所以如果追本朔源的话,汉族名称的来源就是这条江。

  在战国时期还没有汉族,生活在中原一带的人都自称华夏,秦楚两国因为地处偏远,文化落后也被中原诸侯视为野蛮人。但中国人在划分族群的时候更注重的是文化而不是血统,凡是接受了中国文化的人很容易就被中国人所接受。这也是汉族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很多少数民都融合在汉族中了。
  在秦国强大的压力下,中原诸侯渐渐就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为了救亡图存,中原诸侯不得不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竟打起了少数民族的主意来。
  当时有一个叫做义渠的少数民族在如今的甘肃庆阳至宁夏固原一带建立了一个国家。当时的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过不少国家,最大一个就是中山国,我们以后还要专门提到,而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地名就来源一个叫做大荔的戎族部落。
  义渠国的酋长也面临着和六国一样的局面,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自己的地盘是越来越小,再这么下去可就真的是要国将不国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为了能够世世代代骑在义渠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义渠酋长不远万里来到中原穿梭外交,企图能够阻挡历史的滚滚潮流!

  这一天,义渠酋长来到了魏国。魏国大臣公孙衍(注:没错,就是那个把张仪赶走的公孙衍,他这时候正在担任魏国宰相,极力主张合纵抗秦,是张仪的死对头)一听说义渠酋长来了感到这是一个在秦国背后插上一刀的好机会,赶忙跑去拜见,“义渠离魏国相距千里,我恐怕没有机会再见到您了,所以想和您商量个事情。”
  义渠酋长说:“先生请讲!”
  公孙衍说:“中原诸侯如果与秦国和好,秦国就会腾出手来到义渠去烧杀掳掠;中原诸侯如果和秦国爆发战争,秦国就不得不甘辞厚币去侍奉您了!”
  义渠酋长感慨一声,“先生说得是啊!”
  没过多少时间,齐、楚、韩、赵、魏五国联军大举进攻秦国,秦国的形势立即变得严峻起来。陈轸立刻向秦王进谏:“义渠酋长是蛮夷诸国中最贤明的一个,大王应该赶紧送以重礼来稳住他!”
  秦王说:“对!”随即给义渠酋长送去锦缎千匹,美女百人(义渠酋长好福气哦)!
  面对如此重量的糖衣炮弹,一个生活在两千年之前的少数民族酋长是怎么应对的呢?那就是礼照收,兵照出!值得我们某些领导干部学习啊!
  义渠酋长把他的大小头目们召集到一块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把公孙衍的话照原样说了一遍,末了还强调一句,“这可是公孙衍给我出的主意!”
  义渠的大小头目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一致鼓掌通过头头的英明决策,出动大队人马袭击秦国,把秦国打得大败!

  日期:2012-01-13 13:50:15
  扁鹊的故事
  苏曰:扁鹊是和华佗齐名的中国古代名医,因为医病与治国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在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中扁鹊常常出现。虽然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的,但很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往往并没有真的发生过。我们不能把这些寓言故事当做信史来读。
  这个故事中的扁鹊真名秦越人,因为医术高明所以当时的人们就以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来称呼他,时间长了他的真名反倒没多少人知道了。
  扁鹊到秦国去为秦武王治病,在诊断后扁鹊说:“大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

  秦武王听了很高兴,回到宫里和身边的人一说,谁知身边那帮人竟跳了起来,“不可!不可!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就算是治也未必能治得好!万一再伤到了大王的耳朵和眼睛这可怎么办啊?”
  秦武王一寻思,觉得有道理,心想,“还是身边的这帮太监为自己考虑的周全啊!”便把这话告诉了扁鹊。
  扁鹊一听这话顿时大怒,把用来治病的砭石往地上一扔,“您应当和智者商议,和傻瓜商量只会把事情给搞砸了!我算是知道您是怎么治理国家的了,再这样下去秦国是要亡国的!”
  日期:2012-01-14 10:16:06
  幸亏打了预防针!
  秦武王对大将甘茂说:“寡人想攻占韩国的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靠近周王室首都洛阳),取周王室而代之,建立如此丰功伟业寡人就可以永垂不朽了!”
  甘茂心想,“嗯,那我也可以跟着永垂不朽了!”想到此处甘茂不由得血脉喷张,“臣愿为大王肝脑涂地!不过要讨伐韩国最好还是能拉上魏国!”
  秦武王就命令一个叫向寿的人和甘茂一同出使魏国。一到魏国甘茂就对向寿说:“你回去禀告大王就说魏王已经答应出兵了,但是希望大王不要讨伐韩国。只要把这话带到就给你记头功!”

  向寿回去跟秦武王一说,秦武王就纳闷了,“奇怪!魏王不是都答应出兵了嘛,甘茂怎么又不让寡人伐韩了?这小子打的是什么主意?”随即命令甘茂在息壤这个地方与他相会。
  其实甘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就是要让秦王觉得奇怪,因为只有这样秦王才会有兴趣听他的话。
  好容易等到甘茂了,秦武王就像一个猜不出谜语的小朋友,急切的迎上去,“魏王不是答应出兵了吗?眼看万事俱备了,怎么你又不想打了?”
  甘茂一看秦武王上道儿了,便不慌不忙的说:“宜阳是一个大县,上党(今山西省上党县)和南阳(今河南省修武县)这两处的赋税都积贮在宜阳,说是一个县其实相当于一个郡!如今大王要经过重重险阻不远千里去攻打宜阳,臣担心这场仗不好打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