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的末路:元帝国首都崩溃记》
第17节

作者: 梦里江山永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5 11:11:00

  相反,清代的汉文史籍记载了此城,这表明该城真正发生影响的时间比较晚,直到明末清初才为人知——它可能是成吉思汗之弟别里古台后裔的驻地,当时满清正对其进行招降。
  还需要指出的是,《蒙古黄金史》与《蒙古黄金史纲》等蒙古史籍大多数产生于十七世纪,这不是偶然的。有人认为这些蒙古史籍其实是蒙古诸部降清的产物——蒙古贵族们向满清献上载有自己世系的史籍,是为了获取政治上的利益,其内容出于政治目的任意涂改,特别是关于元末明初那一段历史,由于年代距离较远,所以错漏之处非常多。就像二十世纪国际著名的汉学家伯希和所指出的那样:“《阿勒垣.托卜赤》(即《蒙古黄金史纲》)与萨囊.彻辰的《蒙古源流》,只能追溯到十七世纪,而这些书的声望属于最低等的那一流书中。”现在看来,虽然伯希和的观点有点偏激,但真实反映了这些晚出的蒙古史籍在某些专家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可见,使用这类书来研究元末明初的历史时的确要慎重。

日期:2012-07-15 12:36:18

  反观《明太祖实录》有多条线索证明爱猷识理达腊是在和林。上文已经说过,明太祖于1372年兵分三路北征,其中李文忠的东路军打到了“驴驹河、朵颜等处”,也就是今天的克鲁伦河、肯特山以及大斡耳朵那一带,随后,又进军到了土剌河,逼近和林,开始与蒙古军队进行大规模的较量。“虏将蛮子、哈剌章觇知之,悉骑渡河结阵以待”,双方爆发了激战,从土剌河一直打到阿鲁浑河。“虏遂败走”,李文忠率领的明军取胜,“获人马以万计”。这一次战斗最值得注意的是元军将领“蛮子”与“哈剌章”,因为这两人曾经长期与北元小朝廷在一起。特别是“哈剌章”,就是跟随元顺帝一起从大都出逃的“知枢密院事哈剌章”(当时从大都撤离的刘诘,他作为当事人把哈剌章写入了《北巡私记》)。

  十六年后,在1388年四月的捕鱼儿海之战中(下文还要提及),“哈剌章”与“蛮子”两人又一次和元帝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一起在捕鱼儿海那一带抵抗明军的打击,奋战到最后一刻。由此可以判断,同样是在风云激荡的十六年之前(1372年),“蛮子”与“哈剌章”保卫和林时所率领的与李文忠作战的部队,肯定属于元帝的直属部队。这样便能够顺理成章地证明,当时的元帝爱猷识理达腊的确是撤到了和林,而不是远在克鲁伦河的“巴尔斯和坦”。

  综上所述,爱猷识理达腊撤到了和林的证据才是最充分,也是最让人信服的。
日期:2012-07-15 15:29:29

  第二个谜是,明军是否打到了和林。
  在明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明太祖实录》中,没有明确记载明军是否打到了和林。那么,明军到底有没有到过那个地方?这个问题关系到明军是否有实力威胁北元处于蒙古腹地的政治中枢,在元明战争史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各种史书中留下来蛛丝马迹做出判断。

日期:2012-07-15 20:34:57

  在1372年这一场围绕着和林的大战中,李文忠所部一往无前,继踏过大斡耳朵所在地之后、在土剌河、阿鲁浑河等地获胜,一路深入,追到了“聘海”。例如《王享记》记载“文忠自驴驹河疾趋进,击败虏将蛮子、哈剌章于土剌河,追至于阿鲁浑河,又追至于‘聘海’”。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不但在土剌河与阿鲁浑河,而且在遥远的聘海,与李文忠作战的一直都是蛮子与哈剌章,也许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爱猷识理达腊。

  “聘海”是东路军的追击行动终结的地方。《明太祖实录》真实的记下了当时两军在“聘海”对峙的紧张气氛,不过此书将“聘海”称为“称海”:“不断后撤的敌兵又重新集结起来。孤军深入的李文忠果断停止前进,据险而守,并宰牛慰劳军中将士,又故意放纵所获的马匹于野外,示以闲暇。过了三日,敌人怀疑有埋伏,不敢逼近,最终撤去。文忠亦退军。”
  既然东路军的追击行动终结于“聘海”。显然,搞清楚“聘海”的准确位置,对弄清明军是否到过和林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日期:2012-07-15 22:15:03

  “聘海”与“称海”,是同一地方的不同译名,它在元代是隶属于元和林行省的“称海宣慰司”,故此,称海才是权威的名称。这座城在元代与大斡耳朵、和林并称为漠北的三大重镇,其具体的位置是在和林城的西面、阿尔泰山的东面,这个地方距离居庸关达到数千里之远(正如《元史》等大量的历史文献表明,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海山率部出镇“称海”,抗击海都等反叛势力时,其驻防地就在阿尔泰山一带)。

  也就是说,李文忠向称海挺进时到达了阿尔泰山的东面,早已经越过了位于鄂尔浑河畔的和林。种种迹象表明,李文忠到过和林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到底有没有史料明确记录明军到过和林?答案是有,不过可以找到出处的不是官修的史册,而是私家述著。明人高岱编写的《鸿猷录》宣称洪武五年李文忠“取和林,虏遁去”,就是铁证。这个证据正好补充《明太祖实录》失载的缺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