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的末路:元帝国首都崩溃记》
第6节

作者: 梦里江山永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元璋特别强调攻克大都对瓦解元军各种势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山西王保保、陕西李思齐等军阀虽然割据一方,但他们还在表面上听命于元朝,故不容轻视,假如在没有攻克元都的情况下就匆忙与这些劲敌决战,由于元朝的中枢大都还存在,各路元军还是心存幻想,是不会那么轻易投降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胜负未可知也”。 北伐军的征战过程完全与朱元璋事前预料的一致。随后的形势发展证明,即使明军攻下了元都,王保保等人还是继续流窜于山西、陕西地区,挣扎到最后。假设朱元璋在没有攻下元都的情况下就匆忙从河南进军山西、陕西,与当地身经百战的各路元军决战,由于元朝的首都大都还存在,元军会抵抗得更加顽强,就很可能会出现朱元璋一直极力所避免的“胜负未可知”的情况。

  按照朱元璋的既定方针办事的北伐军开局果然顺利。
  日期:2012-06-12 18:19:30
  磨刀霍霍的将士们于1367年十月开始出发,军中猛将如云。出任总指挥(对外号称“征虏大将军”)的是名将徐达,他身经百战、智勇双全,是朱元璋最为看重的人。而徐达的副手是作风强悍的、号称“常胜将军”的常遇春,此外,陆续参战的各级主要将领还有:
  右都督冯胜
  都督同知孙兴祖

  都督副使顾时、康茂才
  平章韩政
  右丞薛显
  左丞赵庸、曹良臣
  参政傅友德
  卫指挥使华云龙
  卫指挥佥事郭英、张焕

  关于明军的人数,正史记载,其开始北伐时,有“甲士二十五万。”而《明兴野记》等书则称这支军队的人马达到四十万之多。后一种说法比较夸张,不排除是为了迷惑敌人而故意制造出来的。
  明军北上杀向山东,欲断元朝一臂。
  元朝在山东既有正规军,也有地方部队,但均非主力,因而战斗一打响,便士气低落而毫无招架之功与无还手之力。明军一路摧枯拉朽,刀刀见血,以雷霆万钧之势经下邳进至榆行镇,元朝守臣郦毅、孙惟德投降。徐达令部将黄蓬、张千户驻守。十一月,明将韩政率部占据梁城,元朝驻防当地的同知枢密院卢斌、佥院程福投降。与此同时,北伐军的先头部队在徐唐臣的带领下到达山东沂州(今临沂)附近。

  日期:2012-06-12 21:49:34
  元朝留守沂州的是淮南淮北义军都元帅王宣及其儿子王信。徐达早在十月二十四日进驻淮安时,已派遣人士到沂州招降。王宣在敌人举起屠刀的威胁之下,使出了缓兵之计而假装投降,但暗中命令其子王信前往莒州、密州等地募兵,企图顽抗;同时公开派员外郎王仲刚等士绅出城犒师,以麻痹驻扎于城外的明军。明军一时大意,遭到沂州守军乘夜出城的袭击,徐唐臣猝不及防,惨败而回。

  徐达大怒,迅速带着虎狼之师来到沂州城下,分兵数路猛攻。都督冯胜还指挥将士开坝放水淹城。王宣眼见王信募兵迟迟不归,自忖无力抵抗下去,被迫打开城门出降,乞求活命。徐达入城后随即令使者携带着王宣亲笔写的招降书,前往招抚王宣。但冥顽不化的王宣杀死了使者而逃往山西。徐达为了替使者报仇,毫不留情地处死了反复无常的王宣、王仲刚等人。在此期间,山东峄州、莒州、海州、沭阳、日照、赣榆诸县慑于明军攻占沂州的声威,相继投降。

  明军留下指挥韩温守沂州,主力继续北上,下一个目标是山东的重镇益州。
  此时,朱元璋对军队下一步行动做出了指示,他遣使传喻徐达,认为要想攻取益州,必须先派精锐部队扼守黄河要冲,保护侧翼的安全,如果一时未能迅速拿下益州,则可转攻济南、济宁二城,以分其势,各个击破,一刀又一刀,日削月割地凌迟处决敌人。
  日期:2012-06-12 23:40:03
  徐达按照朱元璋的计划行事,他命令镇驻榆行、梁城地区的韩政部队全力扼守黄河,以断敌援兵。韩政派出千户赵实率兵经略滕州,因元守将不战而逃,故能顺利占领该城。已无后顾之忧的明军得以集中主力,经临朐到达益州。临朐降将丁玉明奉徐达之命入城劝元平章老保归附,然而对方却拒绝投降。
  徐达当即决定攻城,他满怀信心地对诸将道:“老保等人敢于负隅顽抗,所恃的不过是援兵。但我军已分兵扼守黄河,伤其左臂,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尚不知道已成为釜中之鱼,危在旦夕。”他马上督兵填坝而进,于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克益州,活捉了错误估计形势的老保。
  益州既下,元军在山东的防线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明军攻势如虹,以一连串迅猛的动作拿下了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县以及潍、胶、博、兴等州,扫掉进军路上的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共俘获元军一万五千多人、马骡一千六百余匹,还夺得了十八万九千余石粮食。

  都督同知张兴祖率师于十二月五日到达东平,守将马德弃城而逃。张兴祖派遣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等将士一路追击到东阿地区,以元参政陈壁为首的五万军民不战而降。明军又从水路来到安山镇,招降了地方官员,获得了一百五十多艘船只。
  到目前为止,明军的进展比预期的顺利,所过之处敌人望风披靡。徐达意气风发地率军经章丘来到济南这个大城市,不料只得到了一座空城。原来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贴木儿(王保保的弟弟)事先已经带领军民撤离,而留守的平章朵儿只巴根本无抵抗能力,只能在初七这一天出城投降。明军仅仅俘获二千八百五十五名军人以及四百二十九匹马,所得甚微。

  元军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撤离济南,忽林台等人率领一部分往北退往,而脱因贴木儿则转移到河南,意图继续抵抗下去。
  日期:2012-06-13 08:51:30
  在此期间,张兴祖也按计划来到了济宁,元将弃城而逃,明军兵不血刃地进入城中。
  济南、济宁等名城,相继换了主人,山东就快要变天了。1368年二月十二日,征虏副将军常遇春所部以破竹之势从济南杀向东昌,困守孤城的元将申荣绝望自缢,附属东昌的荏平等县皆降。这时横生枝节,归附明朝的乐安县复叛。徐达亲自率师平乱,他来到距离乐安五里之遥的土河,令将士们填平堤坝,结营于城东南,但尚未开战,无心作战的元军便或降或逃。明将华云龙奉命留守该城,而常遇春与冯胜则追击北逃的元军,有所斩获。

  呆在大都的蒙古贵族仍然只顾窝里斗,各个既得利益集团可说眼睁睁地看着山东沦陷,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元顺帝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丞相也速等少数部队南下到前线,会合从济南败退的忽林台反攻,但随即被徐达击败,死伤甚众,偷鸡不成蚀把米。
  明军跟踪追击八十余里,生擒枢密院判脱欢等数百人,获马三百匹。至此,山东基本平定。
  明北伐大军横扫山东,兵锋所至,干净利索地断了大都的一条得力胳膊。其后,按原定计划回师,转攻大都赖以支撑的立足点——河南。
  日期:2012-06-13 14:52:24
  朱元璋在后方坐镇,调动各路部队协调作战,他一面派都督同知康茂才到济南参加北伐;一面让征戍将军邓愈从襄阳北攻南阳,以策应即将举行的河南会战。徐达则率领舟师从济宁沿着黄河冲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都——汴梁,一路连克永城、归德、许州,经陈桥到达汴梁城外,守将左君弼、竹昌于二十九日弃械投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