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与外科医生的婚恋纪实》
第47节

作者: 有姿无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4-13 17:20:12

  (正文)
  四月份,我们行进行上新操作程序的准备,时常下班后测试到晚上十点多,甚至更晚。我忍受着对孩子的思念上班、学习,苦撑硬熬。家中就像一锅原本沸腾的肉汤,自从孩子被带走后就撤下了火,它变凉,冷却,直至凝结。
  英语考试总算是结束了。老天知道我付出的代价,没有难为我,顺利过关。

  可是接下来,我们单位新的操作程序正式上马。那天,我们早上六点到岗,上一整天班。第二天到岗时间恢复正常,但仍需从早到晚上一整天。一连十天,都是这样,并且没有加班费。领导说了,我们是发放绩效的,意思是干活是给自己干的。当时的基本工资很低,说出来没人信,算加班费也不会有几个子儿。你说他违反劳动法?谁敢?一句话就被打发了:连这点贡献都不想为行里做,不想干早点走人,想干的人多的是呢。

  银行对客户霸道?对自己的普通员工也不含糊呀。
  不管怎么忙,我还是强烈要求孩子回来。每天总是能看上一眼啊!
  老公很好地向公婆传达了我们的意见。他也很想孩子。
  公婆带着孩子回家了!离开两个月,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语言方面。他会说一些不太复杂的句子,只是一口土话。我平时说的都是普通话,工作上有这样的要求,回家又要教育孩子,就一直不变了。
  孩子回来不久,有一次我对他说“蹲下”,一连说了几声。他傻傻地看着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着急了,正要做示范,公公在一边说了句老家的方言,孩子立刻就蹲下了。大家哈哈笑着,当成了笑话说。我也跟着一笑,可是心里酸痛:“母语”,最应该是妈妈教出的话啊!孩子听不懂妈妈的话,我这个妈妈还合格吗?
  另一件让我痛心的是:孩子是带着满身的大疙瘩、小红包回来的。他总是喊“痒”,这儿抓抓那儿挠挠,睡觉都不踏实。从没有听公婆提到过这码事,总是说玩得开心。
  婆婆看出了我的不悦,解释说是最近天气变热,才有蚊虫叮咬的。我自热没什么可说,人家农村的孩子不是照样养得很健壮嘛,我的哪能那么娇气。
  孩子的疙瘩特别严重,抓破后直流水,可能是他的皮肤太敏感娇嫩了。我真担心以后会留下疤。
  “来,让妈妈给小花豹抹抹药。”我轻松地说,把泪流在心里。
日期:2011-04-15 10:24:58

  唉,他忙成那个样子,我能忍心睡懒觉让他做早餐?就算是个工作上搭伴的伙计,也不好意思看着别人干活自己不动啊,更何况这是自己老公!现在天亮得早,起床不是什么难事。天冷的时候,有几次他心疼我做早餐辛苦,就主动起来做,可是我心里不安,睡不踏实的。
  不是惯他,不是自己不挣钱没有懒惰的底气,而是觉得家庭内外应该两个人分担。他们责任重大,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工作上咱帮不上忙,这家务琐事还能不扛下来?
  再说,“全职太太”如果也被看做是职业的话,那家务活儿就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哪种职业都需要敬业精神,我们不能因为BOSS是老公就可以懈怠。我并不把自己当成是没有工作,而是我是在家工作的。既然有工作,那就努力把份内的事做好。
日期:2011-04-15 14:50:26

  (正文)
  孩子回来后,我一下班就陪着他,给他讲故事,教他背唐诗。他一边背,一边加上自己的解释。背《春晓》中“花落知多少”时,说:“大花儿吹落了,小花儿吹落了。”背《静夜思》时,他会低下头说;“宝宝思故乡了。”婆婆忙问:“你的故乡在哪儿啊?”他会响亮地说出老家村庄的名字。婆婆满意地笑了。
  我尽管心里很疼儿子,但对他“严”字当头,把他当成大孩子来要求。
  他生病时不愿意吃药,我就告诉他“良药苦口利于病”,再用通俗的话解释一遍,讲明道理。我要让他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凭自己的意愿不想做可以不做,而是该这样做就必须做,没有退缩商量的余地。
  他叨念着“良药苦口利于病”,流着眼泪把药吃下的时候,我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好样的!看,其实就是猛地咽一下,没有想象得那么难。我们的病很快就会好的!”
  这样强化几次,他就很习惯了,特别享受那种一口吞下药后胜利的喜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教他的第一句文言文。他霸占某种吃的不让爷爷奶奶碰,我就也不让他碰;他发脾气伸手打我一下,我就打他一下;他打得重,我也重重打,把他打哭。“如果别人这样做会使你不舒服,那你就不要这样去对待别人。”我详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在我眼中,他应该什么都能听懂。我不会因为他年龄小而对他放宽要求。碰到他只顾自己而影响到别人的情况时,我就会说:“己所不欲,下半句——”“勿施于人。”他应声而答,立刻明白自己的做法不对,就会改正。

  他想要某种东西时,如果用带哭腔的声音说,我会告诉他:这个请求无效,不管它是否合理,我都不会答应。请用正常的语调说:“妈妈,我想要这样东西,可以吗?”我给他做示范,他就学着说。开始几次,如果说得符合要求,我会爽快答应,哪怕是我本不想同意的要求。等他习惯后,对于我认为不合理的要求我会拒绝,讲明拒绝的原因。他在我面前哭闹是丝毫不会起作用的,我决不让步。我可以硬下心来看他把所有闹人的招数表演完,然后抱起他,平静地说:“不行就是不行,闹人是没有用的。”然后找一件其它他感兴趣的事分散注意力。孩子从来不会在外面为了要某样东西而撒泼打滚。他明白这样是无效的,而且回家要受到惩罚。不能让他以这种无赖的手段成功一次,否则功亏一篑。

  如果我讲道理他听不进去,那就打之。一到三岁间是我打他次数较多的年龄段。“棍棒教育”早就被看成是野蛮、封建的教育方式,而在我看来,用一下未尝不可。当然要以讲道理为主,先礼后兵。打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感觉疼,而是让他明白做得不对时会受到惩罚。
  公婆很心疼孙子,好在他们能够忍住,没有公然跳出来做孩子的保护伞。老公对此也不满意,我们常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发生争执。当然,不是吵架,是背着孩子争论这种方式对否。教育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我们谁都不能说服对方,但共同认可的是:我们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意见不一致。我也常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怎样打才算恰当。
  将近两岁时,他好像突然变了个人,不愿意学东西,常常发脾气。遇到不合意的事就伸出手说:“打死你。”我吼他,他就夸张地尖声长叫,做出要抵抗到底的姿态。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逆反期,查了下资料,说是三至五岁时会出现第一逆反期。难道会这么早?这到底该怎样判定呢?
  我一边观察,一边调整应对措施,对他多了许多耐心。他发脾气时,我会很平静。他情绪稳定些了,我就抱着他,讲讲道理。这个阶段时间不长,现在我也不能确定那是不是逆反期。不过三到五岁时他已经很懂事了。

  刚过了两岁,孩子突然成了小结巴。我就纳闷,原来儿子在语言表达上能力很强的,人见人夸,怎么就结巴了呢?老公说这是一个发育阶段,不要在孩子面前提“结巴“这个词。他说不出来不催他,耐心等下文,把结巴当成是很正常的表达,否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我们全家都这样做了。
  一周、两周、三周……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说话还是结巴。我有些耐不住了,怕一直这样下去成了病,要带孩子去看医生,被老公阻止。又等了大概一个月,不知不觉中,孩子说话正常了,并且词汇量猛增,能说出长句子来。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