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
第32节

作者: 月映长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7 17:24:31

  五猛人
  袁世凯一生的功业,都是在朝鲜起步的,在这里,他给日本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日本人日后说起他,都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朝鲜闹过两次事,但是在袁世凯这个猛人的霹雳手段之下,日本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第一次是壬午兵变,发生在1882年。
  当时朝鲜的政坛,倒与宗主国清政府有几分类似,一共有三股势力:一是国王李熙;二是太上王(大院君)李(上日下正),他是李熙的生父,原来的身份是摄政,李熙亲政后他交出了政权,但是不甘心退出权力舞台;三是闵妃,她是李熙的妃子,也就是韩剧中的“明成皇后”,是个武则天式的女强人,利用李熙的柔弱事实上掌握着大权。除了朝中这三股势力之外,朝鲜还有一股政治势力——开化党,也叫做亲日派。这是由一些青年官员和文人组成的,他们签于国家的惨状,倾向于学习日本走上自强道路,结果被日本人利用,借他们的理想大力培植亲日势力,以对抗以大院君为首的亲华派。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发生了壬午变兵。1882年7月,朝鲜发生饥民和士兵暴动,被大院君利用发动政变,推翻了闵妃政权。这原本是朝鲜的一场内斗,后来却发展成为中日在朝鲜的第一次较大摩擦。
  事变中日本教官堀本被处决,日本公使馆被袭击,公使花房义质放火焚烧了大使馆,逃回长崎避难,朝鲜大院君李昰应重新掌握政权。闵妃政权是日本大使花房义质苦心经营的渗透势力,可是他没有想到竟然会一夕坍塌,自己还差点赔上老命,他知道凭李氏没这个能耐,背后一定有高人撑腰。
  花房义质猜得一点也没有错,李氏背后的高人,这次兵变的指挥者就是日后大名鼎鼎、让日本人头疼不已的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也写作慰廷,185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袁家背景很是显赫,叔爷爷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著称的袁甲三,生父袁保中是当地豪强,后来过继给叔父袁保庆,在江西做官,袁保庆死后,他又跑到北京跟随叔父袁保龄。袁保龄任内阁中书,虽然官不大,但是与李鸿章和李鸿藻都混得很熟,与洋务派和清流派关系都处得不错。
  有这样的人脉资源,袁世凯本可平步青云,可惜他只喜欢喝酒骑马,斗鸡走狗,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对读书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一直进不了官场,但是他的官瘾又大,所以投奔袁保庆的好友吴长庆处,当了庆军营营务处会办,可是这种秘书工作袁世凯一不懂,二无心,一直混着,默默无闻,直到壬午兵变这才有了转机。
  袁世凯不喜欢文章,对武功却很上心,也有些天赋,壬午兵变时,吴长庆奉命率兵前往朝鲜平乱,为了寻找合适的登陆地点,他和丁汝昌一起打着赤脚在海岸摸索,上岸的时候两只脚都被乱石戳得鲜血淋漓,连丁汝昌都感叹道:“纨绔子弟也能做到这个份上!”
  之后袁世凯受命整顿军纪,更是令人刮目。违令进入民宅的和强奸民女的,被他杀了好几个。吴长庆有一名亲信违了纪,吴长庆出面求情,袁世凯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还是把他杀了,这种泼辣的作风,镇住了所有人,庆军军纪顿时面貌一新。而击败花房义质的,正是袁世凯所率的亲兵队。

日期:2012-07-18 12:07:40

  在朝鲜,袁世凯展示了自己的治军才华和临时决断的能力,被提拔为候补同知,正五品,赏戴花翎。尝到甜头的袁世凯练起兵来更加卖力,在帮助朝鲜训练军队的时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华,朝鲜把他看成再生父母,爱戴有加,遇有重大国事都来征求他的意见。
  两年后的“甲申政变”,袁世凯再次展示了非凡的手段。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趁中国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了侵略朝鲜的步伐。他们唆使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发动政变,处决了保守派一批大臣,重新建立了亲日政府,朝鲜保守派向中国请求支援。
  袁世凯果断率兵攻击了王宫,此时他已经投投靠了李鸿章做了他的人,是驻朝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金玉均逃到日本,后被保守派刺客洪大钟所杀。在这次事变中,有三十多名参与其中的日本人被杀,公使竹添进一郎逃往仁川,保守派重新控制了朝鲜政权,日本的和平演变再次遭到惨败,他们再次领略到了袁世凯的厉害。

  甲申政变之后,日本派出使臣到天津与李鸿章谈判,伊藤博文也是成员之一,此时意气风发、声色俱厉的李鸿章是整个谈判的主宰和中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后还心有余悸。
  六十二岁的李鸿章给四十二岁的伊藤博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年之后,他们将再次坐在谈判桌上,五十二岁的伊藤博文与七十二岁的李鸿章重逢之下,相必心中应该都会有无限感慨,别有一滋味在心头。那时候的李鸿章已经不复当年神勇,主宰那场谈判的将是年富力强、声色俱厉的日本首相,他们的角色已经完全反转过来。
  袁世凯在处理朝鲜问题中所展示出来的政治才华,被李鸿章大加赞赏,成为他在朝鲜遏制日本势力扩张的一块王牌。甲申事变之后,中日两国军事都撤出朝鲜,为了维持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遏制日本的侵略野心,李鸿章决定打出袁世凯这张王牌。
  1886年8月,被李鸿章提拔为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务大臣的袁世凯来到天津,准备去朝鲜赴任。风格素来麻辣的李鸿章对袁世凯笑着说:“现在好比演一场戏,台子已经搭好了,观众也请来了,就等着你这个主角登场了!”袁世凯见只有自己前往朝鲜,心中发怵,便请求增派大员前往。李鸿章笑道:“朝鲜人听说你袁大将军来了,欢声雷动,谁敢抗拒,原来准备派去朝鲜的那些人都不中用,这场戏非你莫属,大员就免了,兵也不用派了,就你一个人,再带一个小队水给你开路就足够了!”

  李鸿章的性格本来就是豪放不羁的,内心精明,外表随和,对部下不端架子,越是喜欢的,就越喜欢笑谑挪谕。不难看出,嬉笑怒骂还是掩不住李鸿章对袁世凯的欣赏和信任。偌大的朝鲜,带几十个人去,还是要点胆量和勇气的。李鸿章给袁世凯压这么重的担子,一是他在朝鲜两次平叛的表现很有他年青时候的影子,尤其是那种“痞子气”深得他的喜爱;二来也是有心历练一下这个很有潜质的年青人,他需要一个接班人。

  袁世凯确实有种,带着几十个兵就上路开去了朝鲜。他的表现果然没有让李鸿章失望,也证明了李鸿章独到的识人眼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