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海军——揭秘北洋舰队为什么打不过联合舰队》
第25节

作者: 月映长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6 22:12:06

  曾国藩当年早曾给出了答案。在保举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的那个折子里,有十二个字很是有些分量:“才大心细,精力过人,劲气内敛。”
  答案就是最后四个字:“劲气内敛”。
  李鸿章身兼着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几个职务,每一个职务都是日理万机的要职,既要管军政,又要管外交,肩上的担子实在不轻,虽然风光无限,风头出尽,尊贵无比,高高在上,可其中的苦楚和辛劳又有几人知晓体会得到?!
  官场行走如攀险峰绝壁,越往上走就越风光,可是危机也随之增加。朝廷的猜忌,同僚的倾轧,都是家常便饭,算是应有的“配套待遇”。很多人以为,官当得越大,权力就越大,就越容易干成大事,殊不知这只是局外人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而已,其实官越大,顾忌越多,想干成事就越不容易,因为干系重大,动辄得咎,一步走错,一着不慎,都有可能导致数十年的积累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弄不好还会身败名裂,想做个“采菊东篱下”的闲人也许都做不到。

  做到李鸿章这种高官,就像不停地在爬山的运动员,不但要一副好身板,有一颗好头脑,还得有一股子精气神,一颗强大的内心,一种抗打抗压的超强毅力,没有这个修为,就算爬到了山顶,也会撑不住。
  这就是曾国藩说的劲气内敛。佛争一柱香,人活一口气,让李鸿章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健旺精神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正是他身上一种独特的东西。为了大清帝国,他必须挺住,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劲气。正是它支撑着李鸿章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着。
  这次阅兵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和督促北洋系统海陆军的作战能力,所以他重点考察了辽渤一带的海防工作,尤其是基地炮台和北洋舰队的建设和训练工作。检查的结果,李鸿章比较满意。
  首先是舰队规模。第一次阅兵后的三年内,是北洋舰队发展壮大的黄金期,李鸿章多年来的苦心经营终于有了喜人的回报。最让他感到开心的是,北洋舰队增加了四艘主力舰:靖远、致远、经远、来远。
  这四艘军舰是在1885年订购的,当时定远、镇远、济远还在回国的路上,清政府按照李鸿章的建议,批准了第二期订购计划。经过详细的调查和仔细的对比分析,李鸿章决定在德国和英国分两起订购。
  在德国订购的两舰装甲巡洋舰,后来命名为经远和来远,是一对双胞胎军舰,舰长82米,宽12米,吃水5米,排水量2900吨,马力3400,航速15.5节,210毫米口径火炮两门,150毫米口径火炮两门,共有火炮14门,另有四具鱼雷发射管。两舰造价近174万两白银。
  在英国订购的两艘穹甲巡洋舰,后来被命名为致远和靖远,是同型同款的姊妹舰,舰长76.2米,宽11.5米,吃水4.5米,排水量2300吨,马力7500,航速18节,210毫米口径主炮三门,舰首双联装,舰尾一门,152毫米口径副炮两门,共有火炮23门,另有鱼雷发射管4个。两舰造价近170万两白银。
  1887年9月,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军舰在舰长(管带)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的带领下,扬起龙旗,起锚驶向遥远的中国。
  在四艘巡洋舰后面,还拖着一艘奇怪的稍小的军舰,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用途。这艘小型军舰日后有一个名字,叫做“左队一”鱼雷艇,这并不是英德买二送一的优惠活动免费给的赠品,而是李鸿章精心购买的又一个附产品。
  这艘鱼雷艇排水量108吨,马力1000,航速24节,配有6门火炮,3副鱼雷发射管,虽然与巡洋舰比起来是小了一点,但在鱼雷艇中这已经是大哥级别(头等鱼雷艇)了。不过它的费用也是来自于边角料,李鸿章是一个精打细算绝不浪费的好工程师,致远这四艘巡洋舰购舰款项在银行的利息共有7.8万两,李鸿章再稍加补贴在英国订购,这次正好竣工一同回国。

  1887年12月1日,巡洋舰队顺利回到厦门,随后并入北洋顺利并入北洋船队,归入李鸿章的门下。
  经过这些年的艰难动作,北洋舰队总算初具规模了,大小舰船共有二十五艘,舰种有铁甲舰、巡洋舰、运输舰、训练舰、炮艇、鱼雷艇,其中两千吨级以上的主力舰有七艘: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共计27470吨。
  北洋舰队该正式打出自己的旗号了,龙旗飘扬的舰队应该驰骋在中国的领海,保家卫国了。龙的传人终于可以自豪地升起自己的海军旗,有海无防的日子一去再也不复返!
  1888年,李鸿章奏请朝廷,批准了《北洋水师章程》,这个章程基本上是英国海军章程为蓝本翻版过来的,连船上的口令都是英语。这样一来,船制、官制、指挥、训练、薪饷、考核、升降等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丁汝昌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统领整个舰队,七位舰长也都是一流的海军将领,他们是总兵刘步蟾、林泰曾,副将方伯谦、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邱宝仁。
  除了舰队规模扩大以外,这几年以军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旅顺基地的船坞已经顺利竣工,海岸炮台已经全部修完,用的都是先进的克虏伯炮,几十万两银子一门,一发炮弹就得好几十两银子,一炮打出去,就是一个老百姓一年的口粮。大连湾炮台群和威海卫军港的海岸炮台已经开始动工,各项设施正在不断完善。旅顺军港已经是远东第一要塞,北洋舰队也是远东第一舰队,李鸿章兴奋地对朝廷报告这一巨大成绩,他说:

  “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不势。”
  李鸿章的话语中明显透露着自信,甚至还有一丝得意。这些年来,确实不容易,高兴一下也是难免的,完全可以理解。他之所以最后答应日本的邀请,这次阅兵给他的自信在其中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据他的了解,此时日本的海军还远不能与北洋舰队相提并论,北洋舰队是绝对的远东第一舰队。
  这些年来,他对日本的野心是有所察觉的,但是他又不想打上门去,上次去长崎本来是想震慑一下日本,没想到让日本人发了一次神经,看来震慑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为了彻底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再让北洋舰队去走一趟。小鬼子你不是想利用北洋舰队吗?那就正好让你见识见识北洋舰队的实力。
  不过,真正起了最关键作用,让李鸿章最后下定决心派遣北洋舰队赴日访问的,是一件他完全没有料到的事情。
  就在这次阅兵途中,李鸿章收到了一份朝廷寄来的圣旨,看完这道圣旨,他的心凉了半截,同时也最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答应日本的邀请,派北洋舰队去走一趟,哪怕小鬼子再来一次长崎血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