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不过半尺纱》
第2节

作者: 秋新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来福的声音道:“幸亏他们没打着东家。”
  曹安疑惑的声音:“哦……”
  曹安是张问的先父留下来的老奴。
  张问从轿子里走出来,一句话不说,直接进了院门。
  “有劳大伙了,拿去喝碗茶。”曹安摸出铜钱。
  其中一个轿夫接了铜钱,说道:“好勒,以后有买卖,东家叫人到胡同口子上言语一声就成。”
  这些轿夫都不是张问的人,养不起,张问平日去衙门都是走路。他这些年读书,然后做了个无权无势的京官,坐吃山空,将家里的财产败个精光。
  现在家里一共就四个人,张问和他的后娘吴氏,一个跟班,一个老奴。
  走进门,二进的四合院显得有些空旷,一派家道中落的景象。

  后娘吴氏正欣喜地看着张问,“大郎,快从这火上跨过去,去去晦气。”
  吴氏穿着一身旧儒裙,瓜子脸,下巴尖尖的。她才二十几岁,当初嫁给张问他爹的时候,还是个小女孩。听说那年吴氏的家乡大旱,爆发饥荒,百姓易子而食,邻家正要煮她的时候,先父的一个朋友路过,就用一斗米换了她。
  现在张家就剩张问一个男丁,吴氏不由得十分紧张,生怕张问有个三长两短,失去了依靠,这会儿见着张问没事,自己走进来,吴氏喜形于色,高兴地说道:“大郎,快去洗个澡,晚上咱们吃炖肉。”
  边上站着的来福顿时就喜笑颜开。曹安笑道:“小鬼,看把你乐得,还不快去劈柴?不然可没你的份。”
  “哎!”来福屁颠屁颠地向柴房走去,他看起来是个多么天真多么容易满足的小厮。
  吴氏转身走进厨房,这时曹安低声道:“今儿上午来福买柴出去的时候,去了沈家的钱庄。”
  “沈家……”
  曹安提醒道:“绍兴府。”
  张问马上确认了以前的猜测,就算没有今天这件事,同样也会被贬出京师。
  毕竟言官被杀影响较大,先贬出去,贬到他们的地盘,在浙江杀个把人,和捏死一只蚂蚁差不多,死了也就死了。
  今天在午门,张问已经尽了最后的努力。张问希望,他们不会急着杀一个如此懦弱的人……毕竟一个进士当众失禁不容易,主动放弃皇帝都不杀言官的护身符更不容易。
  张问坐在窗前,看着窗台发呆。很久以前那里放着一盆腊梅。
  她说:好美啊!
  张问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快就能见到小绾了,死亡是一种气息,杀气是一种思维,你想着它,思考它,就会知道它有多远。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冷风灌进屋子,蜡烛灭了,张问浑身一冷,急忙站了起来,四处寻找,急道:“小绾,是你么?”
  抬头看时,天已大明。

  张问什么也没找到,能看到的,只是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的房间,他好像又看见一个窈窕的女孩,拿着布一边收拾房间,一边摆放着被张问翻乱的书架。
  她回过头,嫣然一笑:“你们这些公子爷呀,如果没有我们,房间指不定乱成什么样呢?”
  她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张问的脑际。张问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她清脆的声音……
  “讨厌,你那手那么冷,**什么?”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你呀,就会花言巧语!子曰:巧言乱德。”
  “嘻嘻,咯咯……”

  张问冲出房间,仰头大张着嘴,但是他竟然连喊一声都不能。雨点落到唇边,他伸出舌头一舔,原来和自己的心一样苦。
  许久,他才慢腾腾地走进房里,再次静坐了许久。人,不能这样死!
  张问提起笔,写了一个“李”字,用冰冷的眼神盯着那个字。
  他站起身,“刷”地一声从案上拔出长剑,“砰!”一剑狠狠刺了下去,剑锋透过纸背,插进木头。

  手一滑,张问看着剑刃割破自己的手掌,一股鲜血沿着剑锋流到那写着“李”字的纸上。
  鲜血让他心里好受了许多,他握紧手掌止血,默默用纸擦净剑锋,放回了剑销。又点燃蜡烛,将纸烧掉。
  早饭之后,张问找来曹安和来福,说道:“昨天出了点事……”
  曹安很配合地问道:“少爷,出什么什么事?”
  张问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尴尬,恬颜道:“这个……我觉得可能在这京师呆不长了,迟早是下去做知县,得弄点银子给吏部的人送去,能去个好些的地方,总比戍边好。”
  曹安道:“少爷,府上没有多少银子了。城西那块地,上月也按照少爷的意思卖了。”
  “我知道。”张问将手掌放在额头上,皱眉作沉思状,过了一会,说道,“我听说京师有钱庄要放债给京官,还不用抵押财物,是真的么?”
  曹安顿了顿,说道:“老奴也知道有这种事,可利息……”
  “这个不是问题,只要能去个好些的地方,不是年年闹饥荒的地儿,银子总是能还上的。”
  张问的眼睛余光里注意着来福的表情,见来福张了张嘴,张问心道:别急,这会儿还不是时候,你现在推荐沈氏钱庄,不是露马脚了吗,你一个跟班能和钱庄有关系?
  果然来福没有说话。
  张问又道:“你们两个,拿着我的名帖,到京师各处钱庄问问,愿意借钱的,问明白利息,回来告诉我。”

  “是,东家。”
  曹安和来福拿着名帖出去,到了晚间才回来。曹安拿了一个本子回来,将所有问过的钱庄利息都详细记录。
  而来福号称不识字,当然不能记录,他洋洋得意地说道:“小的挨个询问,只在心里记住利息最低的钱庄。”
  张问看了一眼曹安,拍了拍桌子上的本子,笑道:“你这识字的,还没不识字的办事利索。”

  曹安愕然道:“也没个帐,这小鬼会不会收了别人家的好处?”
  来福急道:“曹叔,您可别把屎尿盆子没头没脑地往人家头上扣!”
  张问笑道:“好了,好了,别争,以后到了地方,只有你们两个才是我从京师带去的人,明白?”
  来福感动道:“东家,有您这句话,小的就是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啊。”

  张问打了个哈欠说道:“这京师水太浑,也好,到安静的地方享享福去,也好让你们有油水置办点家当不是。你们都把利息最低的比较一下,哪家最低,就去哪家借银子吧。”
  结果当然是沈氏钱庄,张问很自然地叫曹安第二天去和钱庄谈借贷事宜,借了二千两银子(一两银子可以买三四百斤米),张问用这些银子打点了吏部的人。
  这时,张问总算松了一口气。
  因为沈氏虽然依附李家,但没有白拿二千两银子打水漂的道理。可见李家见张问如此胆小,根基又浅,没有过多放在心上,于是将张问这个小隐患,移交给地方上的绍兴府大地主沈氏处理了。

  很快吏部就有了消息,有人弹劾张问道德败坏,例举了许多无中生有的小事,张问便从六品被贬到七品,下放浙江省某县做知县,张问去领了上任公文。
  吏部下达两份公文,一份给张问,一份传到两浙承宣布政司,布政司再下公文到绍兴府,绍兴府再下公文到上虞县,一层层下达。大明王朝就是靠各级文官维持帝国的统治和国家的运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