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花太主动,感觉有点累……》
第41节

作者: 核桃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徐大友笑着指着焦乐山,“好你个老焦,跟我也不说实话,我可是听说这几天林致远除了下车间,就都泡在阅览室里,而且他是第一个去你那里拿材料的人。”
  “厂长,你这不是什么都知道吗?干嘛还问我?”

  两只老狐狸相视一笑。
  就在林致远在阅览室挑灯夜战时,刘彦章也在家里下着功夫,只不过他努力的方向和林
  致远完全相反,同样是看报纸,刘院长看的却是《人民日报》之类的政策性报刊,他的演讲稿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表决心的口号标语。
  例如,演讲稿子一开头,他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厂领导,车间领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今天在这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
  三天后,公开选拔正式开始,热轧厂上下对这次选拔极为重视,厂领导班子集体出席。
  厂长徐大友,书记段昆,副厂长朱和风,总工程师焦乐山,以及均热车间的石茂才、张德胜、李涛,钱有福,厂各科室的科长,满满当当坐了两大排。
  而参加选拔的一共才四个人,两个维修员,小伊子和陆荣,两名技术员,林致远和刘彦章。
  先上台演讲的是小伊子和陆荣。
  和技术员相比,维修员的要求就降低了很多,他们只需要了解新轧机的构造及维修方法即可,所以两人的演讲时间都不长,只有五分钟。
  各位领导经过短暂的交流之后,很快就确定了这次到沪市学习的维修员是小伊子。
  与陆荣相比,小伊子的年龄优势更明显,虽然他只是一个技校生,但是好学肯干,仅仅工作了三年就在技术方面超过了陆荣,成为均热车间最受领导信任的维修员。

  徐大友当场宣布了小伊子成为这次赴沪学习小组成员,小伊子当场乐的差点手舞足蹈起来。
  接下来就是技术员的演讲了,徐大友看了一眼林致远和刘彦章,用手一指刘彦章,“小刘经验丰富,就从你开始吧!”
  刘彦章被厂长点了名,非常兴奋,挺胸抬头,气宇轩昂地走到了前面。
  他打开稿纸,先是得意的看了一眼林致远,随后又志得意满的扫视了一圈在下面就坐的各位领导。
  咳嗽两声后,刘彦章开始朗读起这篇他颇为得意的演讲稿,“尊敬的厂领导,车间领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今天在这里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

  坐在下面的焦乐山眉头就是一皱,他是总工程师,主管全厂的技术,最讨厌这种官话套话。
  “我在这里要向全体领导表态,我一定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主义精神,争取早日学习到有用的科学技术回报热轧厂……”
  刘彦章的演讲还在继续,这次不止是焦乐山,就连徐大友、石茂才等人脸上表情都不自然起来了。
  刘彦章这篇演讲稿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只可惜通篇都是慷慨激昂,一点干货都没有。
  徐大友,石茂才等人都是实干派,哪里会看得上这种表忠心的稿子。
  整整十分钟,刘彦章洪亮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里。
  “我的演讲完了,感谢各位领导。”刘彦章鞠了一个躬,走下台来。

  台下的各位领导不约而同的长出了一口气,总算讲完了。
  先不说刘彦章这篇稿子的质量如何,通过他的演讲,他们依稀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徐大友揉了揉太阳穴,看了一眼林致远,“大林,该你了。”
  林致远站起身,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走到台上,而是先打开了会议室的门,向外喊了一声:“抬进来吧!”
  王大山,聂长水,大老黑等人抬进来一块巨大的黑板,黑板上还蒙着一层白布。
  众人都不知道林致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都交头接耳起来。
  “大林这是要干什么?”
  “怎么还把黑板抬进来了?这是要给我们讲课吗?”
  焦冷山的眼中却闪现出一丝期待的光,“让我们看一看吧,东海理工的高材生能给我们什么惊喜?”

  黑板就放在台上,林致远走到麦克风后,先是鞠了一个躬,然后朗声说道:“各位领导,我演讲的题目是《正视差距,奋起直追,用精神之火筑牢钢铁之魂》。”
  台下几位领导一听到这么精彩的题目,一个个情不自禁坐直了身体。
  台下的刘彦章脸都黑了,他再一次恨恨的瞪着林致远。
  “各位领导,在演讲之前,我给大家看一组革钢和沪钢的三年各项产品的数据对比……”林致远转身,揭开了黑板上的白布。

  众人齐齐发出一声惊叹。
  黑板上从上到下,画满了各种数据图,折线图、柱状图,应有尽有。
  “各位领导,现在你们看到的是革钢与沪钢从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这三年的钢坯产量对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沪钢的钢坯产量在连年递增,每年的增幅都大于百分之十,而我们革钢一直在原地徘徊不动……”
  徐大友,焦乐山,朱和风等人都瞪大了双眼,认真端详起黑板上的图形。

  “大林,我打断你一下,你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里?”焦乐山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焦总,这些数据都是我从革钢日报上查到的,消息来源绝对正规,具有权威性。”林致远不慌不忙答道。
  焦乐山和徐大友对视一眼。
  两人现在心中都有了答案,原来林致远一连三天在阅览室里干的就是这件事。

  “好,你接着说。”
  “好的,各位领导,从这些图形我们就能看出沪钢在大步前进,而让他们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林致远将从焦乐山那里取到的新轧机的技术资料举过头顶,“我认为就是新的机械,新的流水线才会造成我们和沪钢的差距越来越大。”
  “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具体体现在我们钢铁企业,我觉得就是两方面,第一是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第二就是机械的现代化。均热车间的那台功勋轧机,距今已经有三十五个年头了,这还是五十年代苏国援建给我们国家的,不可否认的是,这台轧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我们革钢的钢铁产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我们厂的很多前辈都和这台轧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台轧机已经落后了。落后就要承认,承认了才能前进。”

  林致远的声音并不大,但是他的话语却像子丨弹丨一样击中了在场每个领导的心。
  在场资格最老的钱有福望着林致远身后的黑板,喃喃自语,“我进厂时就是跟着这台轧机干活,难道它真的不行了吗?”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谈一谈即将引进的这台新轧机的技术指标和它的先进性。”
  “这台轧机出自霓虹国的新日铁公司,八十年代初,我国斥巨资从霓虹国引进同期最先进的全套钢铁产业生产线,当时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巨大轰动,被人称为剜肉建骨,很多人都质疑这个决定正确与否,但是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从沪钢一期工程投产到现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生产效率上,我们已经被沪钢大大甩在后面,不仅是钢铁产量,在质量上我们更是没法和沪钢相比,下面我就来说说新轧机的技术指标比老轧机优越在哪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