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历史:战国七雄那点事儿》
第22节

作者: 秦时明月2008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国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先后经历了六、七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可谓历史悠久;不过,真正开始形成气候,应从秦穆公嬴任好算起——嬴政(秦始皇)出生这年,往前追溯整整四百个年头,这一年(公元前659年),穆公继位。
  按照后来李斯说法,这个穆公是非常重视人才的:“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穆公终于跻身春秋五霸的行列。
  不过,此后又归于沉寂了;多少个世代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骄人的业绩。直到三晋韩、赵、魏崛起,秦国仍是零乱不堪,烂摊子一个。

  这个时候的国际格局,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苗头,各方都在重新集结力量,进行新一轮的洗牌。因此也就更加复杂,形势更加瞬息万变。
  接下来几年,可以用一个字概括:乱!用两个字概括:混乱!
  历史记录如下:——
  〖公元前368年〗齐国攻击魏国,占领观津(河北省武邑县)。
  〖公元前368年〗赵国攻击齐国,占领齐国在泰山北麓修建的长城。

  〖公元前366年〗魏国跟韩国在荥阳东的宅阳举行高阶层会议。
  〖公元前366年〗秦国在周王国首都洛阳近郊,击败魏、韩联军。
  〖公元前365年〗魏国攻击宋国。
  〖公元前364年〗秦国国君嬴师隰,在陕西省旬邑县东的石门击败韩、魏、赵三国联军,杀六万人。周天子姬扁,颁发一种绣着黑白和黑青花纹、斧形和两个“己”形图案的衣服(黼黻)给嬴师隰——以资鼓励罢!
  〖公元前362年〗魏为扩展领土再与韩、赵冲突。魏相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败韩、赵联军,俘虏赵将乐祚,夺取了赵的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

  〖公元前362年〗秦庶长国率兵攻魏少梁(陕西韩城县西南),大败魏军,俘获魏相公叔痤,攻占了庞城(即当年吴起夺取秦的繁庞是也)。
  秦国国君嬴师隰逝世,子嬴渠梁继位——本年二十一岁。
  公元前361年,嬴渠梁执政元年,秦国颁布一个“求贤令”,声称:从前我们的国君穆公,在岐山、雍县励精图治。东方与晋国以黄河为界,协助他们削平内乱;西方称霸夷狄,地广千里。
  被天子封为盟主,诸侯们都来祝贺,开辟了后世万年基业。
  可是后来,不幸出现一连串“不肖祖先”,如厉公、躁公、简公、出公,使得国家动乱无力顾及外事。于是晋国占领我先祖的河西领土,使我们丢丑。我父亲献公即位,把首府从关中平原西端迁到栎阳,准备东征收复失地,复兴当年声势。
  可惜,老人家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思及,万分痛心。
  现在我们公开征聘能人,不管阿狗阿猫,只要有手段使秦国富强起来,我就请他做大官,分封采邑。时在魏国安邑的卫国人公孙鞅,闻此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风尘仆仆,带着魏国前丞相李悝的《法经》到达当时的秦都栎阳(陕西临潼),通过国君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秦君嬴渠梁本人。时年二十二岁的小伙子嬴渠梁刚刚登基,从死去的老爹献公手里接过这家“秦记公司”。

  说实话,此时的秦国也就二流小国模样。至少心理上如此,没人当它一盘菜。就像维新前的小日本,说它世界大国,肯定是脑袋进水,鬼都不信。
  当其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田氏齐国的田午、楚宣王熊良夫、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赵种,彼此不相上下,几乎个个都比老秦家的孝公要牛哩。
  淮河与泗水之间,还有十余个小国,就像幼儿园小朋友或者干脆说像敬老院的老玩童一样,也是吵吵闹闹,互相瞧不顺眼。
  尤其是与秦国接壤的楚和魏,自恃实力强大,简直就不拿正眼瞧着秦。魏筑有长城,从郑县开始,沿洛河北上,直抵上郡;楚地由汉中向南,包括巴、蜀和黔中。
  秦则地处偏僻的雍州,是个边区小国。
  根据阿Q回忆,虽然祖上也曾阔过,但实际上最初还是给周天子养马出身的马伕;人家领导念他养马手艺不错,随便赏个小小封地,还不是正经的国,只不过是附庸。
  直到后来,因为帮着周王搬家有功;周王也是穷的要命没什么酬谢,将自己老家那本“房产证”封给秦的祖上。就这样,也算是开国了。

  实际的地盘和房子,当时都还被鬼子占领着呢。
  大家知根知底,后来不又衰落啦?也不是贵族,没人瞧得起!
  不能参加中原诸侯的结盟,压根儿不为国际社会重视,大家都用对待夷狄的态度对付它,还时不时派兵侵夺其土地。
  糟糕的是,连个说理的地儿都没有。
  因为东周王室早已衰微,往高说,也只是一颗橡皮图章的价值。蜷缩在洛阳的周王自己都很受气,哪还有力量主持正义维护天下秩序啊。诸侯们都无法无天,靠武力征伐,争相兼并。
  对于“菜鸟上路”的嬴渠梁,真是环境恶劣,外受强邻欺压,内有贵族专横。一句话,快窝囊死了,太郁闷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国家内忧,未遑外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所以,他颁布“求贤令”,明白表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其官而封之地。毫无疑问,秦公嬴渠梁是真心想“求士”的。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外公孙鞅前来应聘求职。

  年轻的秦记公司董事长,开始直接面试落魄而自负的公孙鞅。
  可眼前这个卫国鬼子大谈什么“做帝的办法”、“做王的办法”,直听得人昏昏欲睡;嬴渠梁按捺着性子,要不是担心坏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招牌,老早就轰他出门叫他滚犊子了。
  事后,嬴渠梁对景监颇为恼火,说:“你介绍来见的那个宾客,只是一个狂妄之徒;说什么‘用帝王之道治国,功德可与夏、商、周三代盛世相比’。我可等不了几百年,只想秦国在我当政在位时赶快富强起来!”
  宦官景监于是责备公孙鞅说:“先生就不能少讲一些迂阔的大道理吗?还不如来点实实在在的吧,这样人家才有兴趣听嘛!”
  公孙鞅只好说:“帝道、王道、霸道,各有做法不同;所以,我都逐一说出来,好让国君选择的。现在我知道了,麻烦您想办法让国君再接见我好吗?”

  这一回,公孙鞅不但谈霸道,还开始讲述“弱民强国”的具体策略;听得秦孝公如痴如醉,几乎要促膝谈心——几天下来,那是相谈甚欢。
  于是,秦国开始酝酿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这场变革,最终还真的达到秦孝公所渴求的富国强兵的目的。公孙鞅执掌国政十九年,秦国成了天下恐惧的“虎狼之国”;公孙鞅还因功得到了於、商十五邑封地,号为商君,后人也因此称呼他为商鞅或者卫鞅(卫国的公孙鞅呗)。
  从此以后,人们要了解秦国历史,其实就绕不过所谓“商鞅变法”。

日期:2009-12-08 08:59:09

  秦孝公希望变法图强,决心重用公孙鞅。
  但是,一国之君也不是没有顾虑的,也怕大家反对嘛。变与不变,先来个电视大专辩论赛,解放一下思想嘛。
  在演播大厅里,亲友团和热心观众济济一堂。
  正方辩手公孙鞅首先陈述。
  他认为:能够创新的人,是不会曲意去迎合世俗的;要建立丰功伟绩的人,是敢于独断专行的。对于普通人,在行大业之初,不能与之共谋创业,只可与之共享成果;因为,聪明者可以透过纷繁的现象预见到未来,愚笨者即使面对现实也搞不清头绪。

  而且,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总是习惯性抱持怀疑态度,并坚决举手反对,这是世人的共同习惯,是千古不易的天性!有人在大路边头建造房子,拼命咨询过路客人:房子该朝向哪方?结果是东南西北都有人说不行,只好别盖!
  “因此,”正方得出结论。“圣人如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墨守成规;如能让大众获得利益,就不必拘泥于古礼。”
  秦孝公这个裁判长兼赞助人听完了,说:“好,好!大家鼓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