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27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打隋文帝杨坚开启了科举选官的新模式,科举考试成了草根改变命运的直通车,登天的梯子。当年考取的进士,都会拜在主考官大人门下,自称门生,因此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都会桃李满天下,满朝官吏都成了他的学生。
  赵匡胤这次奉诏整军,干的也是主考官的活,一大批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通过这次整军考核,纷纷被选拔出来,得以重用,这些将领,自然感恩戴德,都愿意听赵匡胤的,唯赵匡胤马首是瞻。
  为了搞好这次整军工作,赵匡胤专门派人将道长苗广义接到开封,协助他完成整军工作。
  就好像鼓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僧人姚广孝一样,苗老道的心思也是全在如何让赵匡胤成为真龙天子上面,有句话怎么说的了,叫皇上不急太监急,现在的情况是赵司令不急,苗军师急。
  赵匡胤每天干什么,苗广义知道,苗广义每天干什么,赵匡胤不太知道。
  首先,苗广义派人到昆明寨,将董龙董虎兄弟和他们的人马,召至京城,编到赵匡胤的禁军里,将这些人的身份洗白。

  同时,招募那些混迹于江湖的草莽英雄(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或者纵横江湖的豪杰志士)加入禁军。
  世宗柴荣也认为“趫捷勇猛之士多出于群盗中”,当初为抗击汉辽联军,柴荣也招募了不少“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这些人投靠柴荣后,不但免去之前所犯的罪,甚至还有机会直接做上皇帝近卫的位置。
  在苗广义的斡旋和招募下,张琼、李怀忠等很多草莽英雄都相继投靠了赵匡胤,这些人在以后也的确为赵匡胤的称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身为后周天子的柴荣,想要的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国家军队,赵匡胤很出色地完成了这项整顿禁军任务。
  禁军当中,所有年老体弱的,能力才干不足的,都被剔除,全部换成了那些年富力强的精兵强将,大大增强了后周军队的战斗力。
  以国家的名义,赵匡胤把殿前司和侍卫司禁军都换成了自己信得过的或者是认为可行的人。
  人一定要有两个朋友圈,一个是生活圈,一个是成长圈,生活圈给我们舒适感安全感,成长圈能决定我们的社会价值。
  通过整军,赵匡胤与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光义、韩重赟、王政忠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建成了自己的成长圈。
  十兄弟,谁是大哥,谁是小弟,史书并没有记载,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赵匡胤的得力帮手,成为赵匡胤日后“肇基皇业”中不可取代的中坚力量。

  经过这次整军,赵匡胤所统辖的殿前司实力远超侍卫司,成了后周实力最强的“中央军”。
  ◆视察前线
  有了能打硬仗的禁军,按照王朴的《平边策》,柴荣决定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开启他的一统天下大业,顺便检验一下整军成果。
  显德二年(955),柴荣派王景、向训率军西征后蜀,欲一举收复秦(今甘肃秦安)、凤(今陕西凤县)、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四州。
  《孙子兵法》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打仗不但耗钱还耗粮食、耗军需,十万大军一天吃饭就要十万斤粮食。孙武子说:“日费千金。”千金就是一千斤黄金。家有一千斤黄金,这绝对是超级富豪,出兵打仗,军队一天的花费就可以干掉一个超级大富豪。
  为了筹集钱粮,柴荣想过千种方法,找过万般理由,因此,他做出任何出格和逆人类的事情,都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
  七月,向训在攻打凤州时,战事陷于僵局,军需供应吃紧,朝中就有大臣提议,请求罢兵。
  世宗不甘心师出无功,就想派一个人到前线视察一下,看看能否打赢这场仗。找谁呢?他的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人选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当年作为游侠,曾经游历过陕南很多地方,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要比其他的人更为了解,同时,他有作战和指挥经验,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是自己的拜把子兄弟,办起事来,自己更放心。

  赵匡胤请示了柴荣,带上郑恩一起出发了。
  他认真查看了地理,观察了战势,然后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在报告的最后,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双方对峙艰苦,时有激战,我军定能获胜,陛下无忧。”
  赵匡胤这么说,柴荣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可以落地了。
  一个多月后,果然捷报传回,周军大破后蜀,秦、成、阶三州相继归入后周版图。

  十一月,凤州也被攻克。
  至此,后蜀在陕甘的地盘(汉中除外),全被后周拿下。周军在继高平之战后,又一次取得了大获全胜的战绩。
  从赵匡胤的报告,可以看出赵匡胤卓越不凡的军事才能,和稳妥干练、有主见的处事风格。
  柴荣对赵匡胤从此更加的信任和赏识。
  ◆世宗灭佛
  佛教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佛祖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大约是公元前1027年,印光大师、虚云长老都是这样开示的。
  佛祖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的太子。他在蓝毗尼花园诞生那天,正是西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
  据《周书异记》记载:当天,都城洛邑附近的江河涨水溢出河床,泉池涌泉,山川、宫殿震动,一道五色光贯入到宫中,接着天空变成青红色,城中香气四溢。
  昭王问群臣:“这是什么征兆?”太史苏由占卜后答道:“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与本朝并无干系,此乃西方有大圣人降生,且这圣人所教化的道法,将在千年之后传到本国土。”昭王听罢,命人将这件事情刻在石碑上,埋于王城南郊。

  这件事发生后的一千多年以后,时间来到东汉。
  《后汉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神异的金人,身高六丈,背项发光,从空中飞行而来。
  第二天便询问众臣,太学闻人傅毅回答说:“周昭王时,西方有佛出世,其身长一丈六尺,遍体金色,陛下梦中所见的金人,应该就是佛吧!”
  博士王遵接着加以证实道:“据《周书异记》的记载,佛出世时,天地间呈现出诸多祥瑞,周太史苏由曾预言,佛的教化将在一千年后传到这里。臣以年代推算,苏由预言的正是现在这个时候,陛下梦见的,想必是佛无疑。”
  于是,汉明帝便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使者十二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越过天山、葱岭,辗转来到古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永平十年(67年),蔡谙等西行求法者同两位印度僧人回到洛阳,带回了经书和佛像。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鉴于佛经佛像是由白马驮载而来,遂以白马为名,就是今天的白马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