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11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匡胤登基后,想起当年被群殴抢钱之事,心中余气未消,多次想迁发复州,就是把这个地方的人迁移发配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后来想想也就算了,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皇上肚子里能装海,但是听到复州这个名字心里还是难过,于是下旨将复州改名“玉沙”,或许是想“御杀之而后快”吧。
  生活,不是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赵匡胤在街上漫不经心地晃悠,他想起父亲的另一位好友,随州刺史董宗本。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去投靠董伯伯或许更好。
  复州到随州,起码也有八百里,他现在却是身无分文,如何去得成,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快赚到银子。大小伙子,有的是力气,总不至于去讨饭吧。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这一路上,赵匡胤是边走边打零工,在码头扛过麻袋、为客栈砍过柴、担过担子、帮饭店挑过水,跑到河里叉过鱼,在林间逮过山鸡,渴了喝点山溪水,饿了吃过鸟蛋,啃过萝卜、莴苣,也烤过刺猬肉。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庵主的梦
  这随州道上有一小庙庵主,守得几亩薄田的寺产,倒也能安身立命。
  这日午后,庵主午休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金色黄龙落到自家莴苣地里,竟然啃食起莴苣来,顿时惊醒,起身走到庵外查看。
  只见一红脸后生正蹲在莴苣田里,拿着莴苣在吃,这人正是落魄的赵匡胤。这莴苣不是萝卜,生吃难以下咽。
  见庵主来了,赵匡胤赶忙站起身,有些难为情地合掌道:“大师,我……我是一个俗人,心里只能装着这世间的烟火。”
  庵主也合掌道:“阿弥陀佛,一念觉,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见赵匡胤状貌凛然,骨相奇特,庵主心想,“这人应该就是我梦里的金龙,难道他会是未来的真龙天子?”想到此,顿时不敢怠慢,赶忙将赵匡胤引至寮房,安排人生火做饭。
  二人在闲聊功夫,饭菜端上来了,赵匡胤也不客气,狼吞虎咽,美美地吃了顿饱饭。吃完饭,赵匡胤向庵主表示感谢。
  庵主道:“我见施主非常人也,哪一天富贵了,不要忘了贫僧和这座小庙就行了!”
  赵匡胤深施一礼道:“他日若得志,愿为师父建一座大寺,塑佛金身。”

  赵匡胤走后,庵主让人照着赵匡胤的形象,画了画像在寺院墙壁上,青巾褐裘,一看就是天人之相也。
  庵主午睡梦金龙这事被写在宋人笔记里。
  说个后话,大宋立国后,赵匡胤派钦差寻找老僧和庵堂,老僧还在,领着钦差看了太祖画像,说起当年往事,众人感慨不已。寺院建好后,太祖赵匡胤钦赐寺名为“普安寺”,取天下太平,安定团结之意,时人称之为道者院。
  又走了个把月,赵匡胤终于望见随州的城门楼子。董叔叔,我向你奔赴而来,你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不遭人妒是庸才
  董宗本为人很重义气,他见赵匡胤虽然风尘仆仆,面黄肌瘦,却是龙骧虎步,相貌堂堂,谈吐不凡,而且精通武艺,立即收留了他,但却不知道让赵匡胤干点啥。

  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与赵匡胤年龄相仿,人称随州城第一公子,论相貌论武艺,都响当当的,这也养成了他从小狂妄自大,妒贤嫉能的性格,臭脾气比本事要大得多。
  赵匡胤一到随州,就显示了他非同一般的才华,棍术一流,马术超强,很得董宗本的赞赏和器重。这让董遵诲心中醋意大发,有事没事经常来找点茬子,拿话挤兑赵匡胤。比如:你们别看赵匡胤有点傻,干活还是有把子傻力气的……等等,赵匡胤总是有意避让他。
  一天,董遵诲对匡胤道:“这些时间,我经常看到随州城上方出现紫色的云朵,像车盖一样,这是什么情况?还有啊,我夜里做梦,登上一个高台,见到一条大约百多尺长的黑蛇,可是很快,那条黑蛇就变成一条龙,直上云霄,伴随着雷电,向东北方向飞去了,你说这又是什么征兆?”
  赵匡胤笑笑不语,他不想回答。
  董遵诲笑道:“傻瓜,这不就是说我很快就能飞黄腾达了吗?连这都不懂!”
  在刺史府,赵匡胤结识了高怀德。随州刺史董宗本是高怀德的姐夫,高怀德就是董遵诲的亲舅舅,怀德比赵匡胤大一岁,功夫和谈吐都非常人可比。
  高怀德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出身军伍世家,高怀德的祖父高思继,曾任后唐中军都指挥使,被称为“河北第一枪”的高家枪;父亲高行周是天平军节度使、临清王;高家枪如今传到高怀德这一代。
  枪挑一条线,棍打一大片。赵匡胤和高怀德,一个使棍一个使枪,英雄惜英雄,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兵法武艺,较量枪棒,相谈甚欢。
  闲来无事,赵匡胤细心揣摩盘花棍,将其中的劈、崩、抡、扫、缠、绕、绞、云、拦、点、拨、挑、撩、挂、戳、盖、压、穿、托等,配合步法身形,归纳总结成仙人指路、韦驮献杵、老夫当关、顺水推舟、猛虎下山、神龙摆尾、玉凤点头、金蛇缠腰、横扫千军等十八式基本套路。

  将一套盘龙棍练得虎虎生风,身棍合一。
  少林功夫中,有一项绝活就是少林棍法,相传就是赵匡胤所创。赵匡胤也被尊称为棍术鼻祖。
  一天,赵匡胤和高怀德在一起讨论《孙子兵法》用兵征战之事。
  高怀德道:“《孙子兵法》是战法。”
  赵匡胤道:“《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董遵诲在旁边经过,也加入了讨论,一上来,他就咄咄逼人,说话非常强势“兵法就是战法,不然怎么叫兵法?”。
  赵匡胤道:“孙武子讲的战法,是要先胜后战,等胜机出现了再战,没有胜机就永远不战。孙武子还讲不战,因为不战就没损失。打仗就是要先运筹帷幄,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胜利,不是一上来就打,打不赢就不要打,如果感觉打得赢,但是代价太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能打。”
  高怀德非常赞同赵匡胤的观点,道:“孙武子的意思是打得赢也打得起,也不要着急打,看看能不能兵不血刃,就能让他投降,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赵匡胤的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后世人们对《孙子兵法》的认知。
  董遵诲辩论不过,气恼地拂衣起身而去。当时吩咐厨房,再给赵匡胤的饭菜里多加点辣子和盐巴。
  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赵匡胤也是血性汉子,时间长了,也受不下这种窝囊气,没多久他便向董宗本辞行。
  高怀德前来送行,赵匡胤握着高怀德的手,二人难分难舍,相约将来一起效命苍生,二人洒泪而别。
  赵匡胤继续浪迹天涯,随州城里那些紫色的云团也随之消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