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往事》
第3节

作者: 笑一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杜氏嘱咐道:“但愿我儿能继承祖业,不要辱没了祖宗,便算幸事,平平安安一辈子,什么大功名,大事业的,娘才不稀罕呢!”估计天底下当娘都是这个心理吧。

  有一次,赵匡胤读书读到长平之战的时候,看到秦国上将军白起,将四十万的赵国俘虏全部坑杀,心中大为恼火,当即就跑到武神庙,把白起的泥像扛起来,扔出庙外。唾骂道:“这样违背武德的人,根本就不配当武神!”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后来赵匡胤做了天子,辛文悦先生荣登朝堂,成了心腹大臣,而那位老学究陈先生,却是老死乡野,一生寂寂无闻。
  ◆逃难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五代时的天,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皇帝成了天底下最高危的职业。
  明宗李嗣源干掉自己的干弟弟开国皇帝李存勖,成为后唐第二任皇帝。
  有一样学一样,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次子李从荣(老大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也想学他爹起兵夺权,没想到兵败被杀,让三儿子李从厚捡了个漏。

  十二月一日,李从厚于李嗣源柩前即皇帝位,就是后唐闵帝。
  四个月后,应顺元年(934)三月,李嗣源的干儿子阿三,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都城洛阳。一路上,各郡县无不望风而降,朝廷派来征讨的军马,也先后投到了李从珂麾下。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闵帝李从厚听说李从珂将要杀到,想要逃离洛阳,去魏州。大臣们谁也不肯同行,身为皇帝,李从厚调不动一个兵,叫不来一员将,只带了四五十名侍卫宦官,仓皇出逃。半路上遇到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不愿意搭救这个大势已去的小舅子,将他幽禁起来。不久李从厚被弑身亡,他在位仅五个月,终年二十一岁。
  李从珂成功登基为帝,改元为清泰,史称后唐末帝。

  当初从凤翔起兵时,李从珂曾答应每个士兵在进入洛阳后可以得一百缗钱作为奖赏。等到了洛阳后,发现国库里的钱,根本不够奖赏。
  三司使王玫建议搜刮京城百姓的财产作为替代,以房产为标准进行筹措,不论士大夫还是平民,不论是自己居住还是租赁的,都先借五个月的租金。看来,房产税这些事,古今都是一个理,买卖房子要交税、租房子也要交税,若论起源,应该是从后唐末帝李从珂开始的。
  于是,京城的大牢里填满了交不起税的贫苦百姓,这些失信百姓,被逼得上吊、投井的更是不计其数。
  就这样,搜刮来的钱财,搭上太后、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饰、簪环,也就三十多万缗。要知道,几万士兵就是几百万缗,三十万只是杯水车薪,哪里够给士兵们的奖赏。
  李从珂真是出力不讨好,把士兵们跟老百姓们都给得罪完了,自己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
  既然造反的成本不高,而结果又是那么的诱人,自然会有人效仿。正当李从珂刻苦努力地盯着百姓压榨搞钱的时候,有一个人却盯上了他的皇位。
  这回不是李嗣源的儿子,换成了他的女婿,赵国公、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夏,石敬瑭也想过把当皇帝的瘾。他心里盘算着,大舅哥李从珂竟然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从小舅子李从厚手上把皇位夺过来。女婿也是半个儿,自己现在也是一方大员,手上的兵力也不差,要想光大门楣,光宗耀祖,就得干一票大的!
  他环顾四周,觉得契丹的实力最强,于是私底下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得大辽骑兵数万,杀向洛阳。
  这种强大的骑兵战队,不亚于二战时的坦克兵团,冲杀起来,唐军只有节节败退的份儿,肉体与灵魂一定有一个在路上。
  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李从珂登上城楼,望着黑压压的一片虎狼之师,感到大势已去。他带上传国玉玺,与太后、皇后以及太子,一家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就这样结束了。
  石敬瑭心满意足地当上了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儿皇帝石敬瑭,自然不能亏待契丹父皇,他可是答应大辽每年贡三十万匹绫罗绸缎的,如此重的苛捐杂税,他是不想让后晋的老百姓好好的过日子了。
  天子脚下的洛阳百姓,刚被唐末帝李从珂可劲地榨过一遍,现在又要遭受新皇帝的二次压榨,日子不止是难熬了,而是最难熬的时刻来了。生活在洛阳的赵匡胤一家,实在待不下去。
  晋取代了唐,天变了,在上交完身上最后一块铜板,赵弘殷决定辞去禁军军官,带上老婆孩子,加入逃难的人群。
  老家涿郡是回不去了,那里经常被契丹劫掠,一家人在河南河北多地颠沛流离一年多,杜氏不小心又怀上了(历史证明是龙种)。赵弘殷陪同杜氏回到杜家庄待产,后来生下三儿子赵匡义(后来的宋太宗)。
  石敬瑭定都洛阳,把洛阳搞得十室九空,实在是捞不到什么油水了,第二年就迁都开封,开始祸害开封百姓。
  后晋已经立国三年,赵弘殷家中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为了养家糊口,他决定到开封去,找找关系,走走门子,继续到禁军里谋个一官半职,毕竟,禁军还可以拿到比较稳定的薪水。
  这天,他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担着两个儿子,在路上行走。
  有个老道,手搭拂尘,正好走过,望着筐内的两个孩子,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个牙牙学语芽童,不禁啧啧称奇。

  “奇哉奇哉!莫道当今无天子,今日天子一担挑。官人可知,你担子里担的恰好是两位真龙天子!”
  赵弘殷听了,也没把这句话当回事,他只是礼貌地笑笑,继续赶路。
  道人的话,杜夫人可是听得真真的,登时热血上涌,双眼发光,来了精神。
  “啥?……我儿将来能做天子……两个都能……当皇帝?”

  赵弘殷赶紧摆摆手,让她闭嘴,防止被人听了去,一告密,两个孩子的小命就呜呼哀哉了。
  杜氏不解,继续追问:“咋地啦?当皇帝不行啊……那石敬瑭连儿皇帝都能做,我儿肯定会比太宗唐皇帝还要强!”
  “对,香孩儿长大了,一定能成为太宗皇帝李世民那样英明神武!我的儿子,我知道……”杜氏依旧滔滔不绝。
  赵弘殷不想争辩什么,挑着担子快步向前,杜氏小脚走路如同鸡啄米,赶忙多捯饬几步,这时候坚决不能掉队。
  “两个儿子,都是天子?……”虽然不再讲话,但是从此,杜氏的心里就盘算开了。

  赵匡胤打下的江山,没能传到自己儿子手里,跟今天老道说过的话,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
  这老道是谁?有人说是陈抟老祖,后来他的徒弟苗广义,听师父说到真龙天子现在东京,为了试一试自己的眼力和学习成果,到东京城摆地摊算命,真的还让他找到了赵匡胤。
  到了开封,凭借着以前的关系,赵弘殷在护圣营又做了一个底层军官,有了薪水,一家人总算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闲暇时间,赵弘殷就是教授这兄弟二人武艺,什么刀枪剑戟,拳脚棍棒,马上功夫,兵法韬略,只要是自己会的,全部悉心相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