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53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子城原在岳麓书院时就听欧阳山长介绍过韩愈,对其文也比较喜欢。此时于会馆正好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一读韩愈之文。会馆本是各地举人、名流汇聚之处,各种书籍文献都略有馆藏。正好馆内有《昌黎先生集》善本,子城如获至宝,马上借阅到手,如饥似渴地阅读。
  曾子城借到的此本《昌黎先生集》,署名“唐韩愈撰,宋廖莹中集注”。共有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朱子校昌黎先生集传一卷等。集内收韩愈赋、古诗、联句、律诗、杂著、书、序、祭文、碑志、杂文、状等各种体裁的作品。此为明嘉靖时期东吴徐氏东雅堂翻刻宋廖氏世彩堂本。简单翻看一下,心情就禁不住激动起来。
  据馆内管书之员讲:在传世的韩集刻本中,公认以南宋廖氏世彩堂本最为精善,而东雅堂本的行款、版式、字体悉依世彩堂本之旧,雕镌精良,最能传其风貌。每卷末有“东吴徐氏刻梓家塾”牌记,篆、隶、正书不一,牌记或椭圆形或长方形或亚字形。书中卷首有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次昌黎集叙说,辑录宋祁、苏洵、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李方叔七家所评韩集之语。次重校昌黎集凡例,凡十条;次昌黎先生集目录,题“门人李汉编”,次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目录。卷端顶格题“昌黎先生集卷第一”。

  再识韩愈自此终生痴韩文
  子城通过韩愈年谱了解到: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曾子城也是早已知晓: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通过文集进一步了解到:韩氏代表作有《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
  世人皆知韩退之《师说》,是文以阐说从师求学之理闻名于世,讽刺耻于相师世态,教育青年,有育世风之用。文中多列正反面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从师表习学之必要与原则,批判“耻学于师”陋习,具非凡勇气。韩氏不顾世俗独抒己见。全文有五百四十九字。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子城最是喜欢。
  其文《获麟解》,韩愈以麒麟自喻。麒麟常被称为仁兽。而称仁兽时,是由圣人在位时;如圣人不在位而现,则为不祥之兽了。韩氏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文章曲折反复,富于变化,颇显波澜起伏而寓意深远。
  曾子城对韩氏的另一名篇《进学解》亦是极为喜爱。此文是韩愈创作之古文,是其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结论。第二段学生辩解,以先生“学”、“言”、“文”、“行”四个方面努力、成就与自身遭遇相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第三段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意而安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

  曾子城对韩愈之诗也是喜爱,其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韩愈在贬谪潮州之途中所创作。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谪,仅“朝夕”而已,可谓是“伴君如伴虎”,朝廷喜怒无常,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未完待续)。
  日期:2022-06-20 11:28:25
  不一样的曾国藩(104)
  第十五章
  长沙会馆知韩柳  卖衣购书传佳话
  《师说》《进学解》闭目即可吟诵
  每每读起韩文,子城总是第一时间想起《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随口而出,不觉使人对师之业充满荣耀与崇高崇敬之感,亦觉学问之识给人以尊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氏《师说》之文,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此文是韩愈写给他的门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论述教师之重要、从师学习之必要,以及择师之原则的论说之文,影响甚是巨大。真可谓“文以载道”的最佳体现!
  子城也极喜爱韩氏的另一名篇:《进学解》。此文亦尤令人欣喜尤爱。此《进学解》一文,计743字(旧文,特别是旧时刻文常无标点,故计数是除去标点符号共计743字;以现时带标点计922字,亦是不足千字小文)。子城喜爱之文有节奏、干练,喜爱之作文述理之巧。
  一日早起后,子城又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起《进学解》来: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