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47节

作者: 扬光R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国藩进一步认为官员、绅士在移风易俗中处入关键地位。“风俗之美恶,主持在县官,转移则在绅士”。他希望通过绅士的表率作用,“化一方之莠民”,“正气渐伸,奸宄因而敛迹”曾国藩也重视官吏的表率作用:“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已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身,以下之效法者速而且广也。”

  重视幕僚人才。陶澍是嘉道时期大规模招集使用幕僚的大吏。通过大力发现、培养、扶植举荐了大批湖南人才,如他和贺长龄为至交好友,首倡海运,震惊朝野;魏源曾任陶澍幕僚14年,成为举国知名的经世干才;李星源亦曾为陶澍幕僚。后李成为总督,对陶仍“师事之”。陶澍发现胡林翼幼年聪慧,定为女婿,并曾带在身边读书,着力培养;陶澍路过醴陵,与左宗棠交谈竞夕,结“总督布衣之交”传为千古佳话;黄冕被罢官后,得到陶澍帮助,参与海运,盐务、赈灾,成为经世之才。清史稿说:“陶澍,用人能尽其长,所拨多方面节铖有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渊、姚莹、黄冕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陶澍招揽人才、重用幕僚,建立盖世功业给曾国藩极大的启示,他网罗各种人才,在其周围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幕僚集团。

  日期:2022-06-11 00:05:24
  不一样的曾国藩(95)
  第十三章
  湖湘人才之喤引 大清陶澍第一人(下)
  陶澍衣钵传人弘扬经世哲学
  陶澍的改革,对曾国藩有很大的影响。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两淮盐法混乱,严重地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曾国藩提出:“淮北盐务,自前督臣陶澍改行票盐,意美法良,商民称里,果能率由旧章行之,百年不敝。”
  主张“招集新旧票贩,照常请票运盐,完纳现课,出湖销售”。
  但是,曾国藩改革的最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曾国藩认为,八旗、绿营长期养尊处优,沉湎享受,已经腐败,没有了战斗力,故而提出“别树一帜、改弦更张”的改革纲领,另建湘军。

  一是改“世兵制”为“募兵制”;
  二是改“兵为国有”为“兵为将有”;
  三是改“朝廷任命”为“官职私授”;
  四是改“国库发饷”为“军饷自筹”;
  五是改“冷兵器”为“冷热兵器并用”;
  六是改革营制,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

  七是创建水师,一船设一专官;
  八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
  前四项形成军权、政权、经济权合三为一,权力全部落在统兵大员手中,后四项则开始和近代军事体制接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军制,开中国军事近代化之先河。
  陶澍和曾国藩改革的重点有所不同,是由当时的时代决定的。道光年间,清王朝从康乾盛世的顶峰急剧地跌落,故陶澍大力推行除弊立新的改革。
  咸同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侵入中国,特别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几乎占领了东南半壁江山,故曾国藩的改革,着重在军事领域。
  陶澍的改革是在清王朝没落的时候,打了一剂强心针,帮助清王朝渡过财政经济的难关;
  曾国藩的改革则是在清王朝崩溃的时刻,打了又一剂强心针,帮助清王朝暂时避开了灭亡的命运。
  可见,他们的改革主观上都是为了挽救封建王朝,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改革,敲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丧钟。
  第四,曾国藩是陶澍吏治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陶澍非常注重吏治,而且还有比较系统完备的吏治理论。曾国藩则以陶澍为榜样,从严要求自己,终成一代贤臣。梳理其所得,大致如下:
  一是正视封建官场弊病,大力整顿吏治。曾国藩在京官任上就批评了官场的弊病:“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他认为吏治的腐败,必然导致社会不安。因此,他在揭露官场弊病的同时,雷厉风行地整饬吏治,强调吏治清明。

  曾国藩认为,晚清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吏治败坏,而吏治败坏又是由于人才缺乏,要改变时局,必须“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为此,他以招揽人才为急务,强调:“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
  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便设立幕府,广招人才。宣称:“倘有血性男儿号召义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横行中原,然奋怒以卫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
  由于曾国藩礼贤下士,对“博学多才之士尤加礼敬”,并且“官绅并重,江楚并用”,投入曾氏门下者愈来愈多,形成“幕腐宾 尤极一时之盛”的景观。幕僚容闳说,“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不下二百人,……总督幕府中亦百人左右”,除军政人才外,“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全国人大精华汇集于此”。薛福成说,曾氏名幕有83人,其中“从公治军书、涉危难、遇事赞画者”22人。“邂逅入幕,或骤致大用,或入旋出,散之四方者”22人,“以宿为客幕,从容讽议,往来不常,或招致书局,不费于公者”26人,“凡刑名、钱谷、盐法河工及中外通商诸大端,或以专家成名,下逮一艺一能,各效所长者”13人,在这些文臣武将、专家学者的帮助下,曾国藩成就了他的功业。

  二是重视士风民俗。曾国藩十分重视社会风俗,对当时世风日下提出了批评,尤其对士风的败坏深感痛心。主张移风易俗,建设良好的社会风俗。他认为官吏、士子在移风易俗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他说:“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身,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
  他热切地希望官吏、绅士能以自己的言行,“化一方之莠民”,以伸正气。
  三是强调以身率属。陶澍为官,做到了“勇、勤、廉、善”四个字。曾国藩则提出了“廉、谦、劳”三个字,标榜“不要钱、不怕死”,强调以自己的表率作用,以求清正廉明之吏治。

  四是发挥幕僚的作用。陶澍延请有“经世之志”的人才入幕,并在他们的参赞下,对盐、漕、河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大政进行整顿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陶幕也成为晚清幕府的先声。曾国藩更是网罗各类人才,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幕府集团。容闳说:“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不下二百人”,“总督幕府中亦有百人左右”。
  除军政人才外,“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全国人才精华汇集于此”。曾国藩事业的成功,幕府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是发扬陶澍人才思想。曾国藩如陶澍一样,非常重视人才,他说:“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即广泛收罗人才,善于使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严格管理人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