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往事》
第27节

作者: 风干龙虾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郝红敏跟着梁大队长老婆回家拿大酱,一会做大锅菜的时候要用。
  其他人在院子里面就开始张罗起来,和面的、切肉的、劈柴的,人人手上都不闲着。
  整个院子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当然少不了一些她们知道的小道消息。
  无论哪个年代桃色新闻最吸引人们的注意,传播的最快、也最有力度。
  例如:谁谁家的跟谁谁去钻小树林了,谁谁家的姑娘还没结婚肚子就大了。
  公社供销社某个售货员爬上了主任的床,然后被主任老婆抓住脸都给挠花了。
  还有下河村女知青屋里经常进人,据说他们村的老爷们没事就喜欢去那边转悠。

  然后大家一起庆幸自己村里没有这号人,要不然一定给她赶出去。
  “昨天我们家老赵去公社开会,上面说过两天又要下来一批知青。”
  赵村长老婆这一句话,直接把现场欢快的氛围降低了好几个百分点。
  在场的都是村里领导家属,她们当然知道知青的事情不好弄。
  村里高产出的地就那么多,每年的粮食产出也就那么多。

  每增加一个知青分粮,那就意味着村民会少分到一点。
  等到村民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就是她们家男人为难的时候。
  自己村根本没有权利拒绝接受,接受了后面就要面临一大堆的事。
  不是每个知青都跟这三位一样,手里有钱而不做作,干活还让人挑不出毛病。
  说来说起最后还是她们家男人难做,只希望这次的新知青跟韩知青他们一样吧。
  韩立他们当然也听到了这些话,但是他对这个情况没有太多的感受。
  自己马上就要搬出来了,就算来了新知青也烦不到自己头上。
  但是对于那些留在知青院的人就不那么美好了,除了日常琐事,新老知青对碰。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粮食,因为大家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一开始的时候听着每个知青每月领预支35斤口粮不少,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一斤玉米面加上水做成窝头,蒸熟以后最多变成一斤五六两。
  再多放水窝窝头就拿不起来了,做成棒子面粥更不顶饿。
  也就是说每人一顿饭最多只能吃半斤口粮,这要是放在后世能吃完的少之又少。

  但是这个年代大家都缺乏油水,每个人都非常能吃,重劳力一斤粮食下肚只能半饱。
  这要是到秋收的时候大家会吃的更多,要不然你根本就坚持不住。
  指望着从村里预支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这个情况前几天就被知青们琢磨出来了。
  往窝窝头里面玩命的加野菜做成菜窝头,就成了大家常用的办法。

  要是还不够的话就只能找村里继续预支粮食,但是预支不一定能成功。
  因为这个时候村里会根据仓库的存粮,还有你上工时的表现决定要不要预支给你。
  而且就算同意伱预支一些粮食,那这些粮食也要你个人出钱购买。
  要不然村民知道以后就会闹意见,说他们村干部TW。

  要是没有钱的话就只能挨饿,这时候住在一起的知青你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挨饿?
  毕竟这个年代可是提倡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人要有奉献精神的。
  那你要不要帮衬一点?帮衬别人你的粮食够吃吗?
  最后哪怕你如何的不愿意,哪怕你帮助了别人以后可能就会饿肚子,那你也要帮助一点。
  真要是出现了把人饿死的情况,那住在一起的知青首先就要背锅。
  档案上狠狠的给你记上一笔,那时候别说回城了,在本地你都不会好过。
  千万不要说你不知道对方没有粮食吃,那样的情况只会更糟糕。
  但是不住在一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就不用关注别人粮食够不够。

  因为谁也不会跑去别人家扒拉对方的粮食袋子,专门看看他家有没有粮吧?
  要是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自己只需要把粮食收好。
  不心软去冲当烂好人,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装糊涂混过关。
  聊着闲篇不会影响大家的手速,猪肉被切成片、茄子被切成块慢慢的熬了一大锅。
  两掺面的窝窝头也在大家手中一个个成型,并且摆放到蒸笼里面。
  木柴铁锅过底下散发着热量,院子里面很快就飘起了诱人的香味。
  随着大锅里的香味传来,在房顶上干活的那些村民手中的速度更快了。
  韩立看到现在已经有人下工了,就专门跑去把上河村的三大巨头请来。
  大锅菜菜是茄子熬肉,最上面漂了一层油花让人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

  下酒菜是风干兔、黄瓜沾大酱、糖拌西红柿、西红柿炒鸡蛋、猪油炒豆角。
  最后赵村长老婆说五个菜不好,又加入了一个蒜拌婆婆丁(蒲公英)。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上河村吃饭的规矩一点不比四九城那边少。
  老爷们喝酒、妇女小孩不许上桌,她们只能在一旁等着。
  本来是连吃饭也要等老爷们喝完酒,把他们吃的饭菜端上桌以后妇女才可以吃。
  今天在韩立的要求下,还有东道主有两个女生,她们这些人才得以在一旁先吃。
  但是她们在大锅里面给正喝酒的老爷们留下足够的菜,哪怕她们自己不够吃的时候也绝不去盛第二碗。
  让韩立唯一失算的是酒买少了,他忘记这嘎达的人都比较能喝了。
  去的时候借了一个能装十斤酒的坛子,打的是当地六十度的红高粱散白。
  后来又买了两瓶六十五度的北大仓,谁知道竟然有点不够!

  不过大家也没计较那么多,并且他们吃饭喝酒的速度很快。
  要不一会天黑看不见东西,还要麻烦人家点灯。
  晚饭的时候韩立这个院子里面是非常热闹,但是知青院那边的气氛就有点诡异了。
  好几个都在说着韩立他们三个人的坏话,那酸劲比掉进醋坛子还厉害。
  “人家韩知青、郝知青、杨知青就是厉害,不但盖了自己的房子。”
  “而且还弄了肉菜来款待村里人,他们是不是忘记我们知青才是一体的了?”
  “就是,我看他们就是在拍马屁,要是叫我们过去他们就拍不成了。”
  这也就是韩立没听到,要是听到的话直接大逼兜子就招呼上去了。
  我盖房子你们一点忙都没帮,在一旁说过的风凉话不少。
  现在房子竣工感谢这些帮忙村民的时候,凭什么要请你们一起来呀?
  韩立这边散场的时候,妇女主动帮忙把东西收拾好。

  老爷们把锅碗瓢盆案板等归拢了一板车拉走,韩立只需要简单的扫一下院子就行了。
  韩立主动给了过来的小孩子每人一把水果硬糖,小家伙各个乐的睁不开眼。
  等把大家全部送走以后,韩立舒适的伸了下腰。
  “明天先去催一下木匠,最好先把大门按上,下午还要去砍柴烧下炕。”
  “这样可以让房间早点干透,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住进来。”
  “你们是不知道,我这段时间睡柴火垛给我睡的够够的,每天起来腰都特别难受。”
  杨秀英:“伱就知足吧,男生还能在院子里面睡,既凉快又舒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