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往事》
第16节

作者: 风干龙虾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路上那是各种打听他们这些人的情况,韩立更是他们中的重点目标。
  小伙子长的非常好看,还是一个大高个,不用说家里在吃食上没有困难过。
  身上的衣服连一个补丁都找不到,最关键是他手腕上竟然还带着一块手表。
  那可是三转一响中的手表呀,这些年来来往往的知青很多。
  但是还真没见过几个带手表的,由此可见他在家绝对比较受宠。

  韩立一路上跟大妈、大婶们打着哈哈,东拉西扯的聊着天。
  他自家的情况一点都没透露多少,反而被他从这这些人嘴里面听到不少村里的消息。
  例如:赵老四平常在家没事就打老婆孩子,梁老五一家最懒有一口吃的就不去干活。
  老李的老婆就经常虐待家里的那个闺女,完全就是照着饿不死去养。
  张六麻子小三十岁了还没老婆,他经常喜欢去别人家扒墙头偷窥。
  上次在梁老九家偷看人家媳妇洗澡,差一点没被梁家人打死等等。
  听着村里的琐事,韩立他们一路来到了县城。
  所幸赶车的是一位大老爷,他一看就是老把式,牛车赶的相当不赖。
  一路上的坑坑洼洼大部分都被他完美的躲了过去,所以韩立的屁股到没怎么受罪。
  下车以后赶车的老大爷留下下午回村的时间,大家就分散行事了。
  韩立首先要去邮局给家人寄信,在他看来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郝红敏、杨秀英想先去供销社买东西,说今天那么多知青都要买东西。
  要是在赶上县城逢“集”的话,去晚了就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随后三人把碰头的时间地点约好,时间定在午饭的时候,地点是县城的国营饭店。
  约定好以后大家就开始分头行事,韩立首先来到邮局给家人寄信。
  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平稳,韩立在往邮局的路上也有心情欣赏起周围的情况。
  这时代的房屋建设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都是那个样子。
  大部分都是土坯房屋,砖瓦房也不是太多,整个县城的二层小楼都非常少见。
  还有就是不仔细看不知道,仔细一看吓一跳。
  原来现在的东北老娘们很多人都在抽大烟袋,有的边唠嗑、边走、边抽。
  有的暂时没抽不过她们的烟袋都别在裤腰上,这真的让韩立大开眼界。
  (这里的“集”是集合物资和人员的意思,以前的物资贫乏,就算是供销社也不能敞开供应。而且老百姓手中的钱和时间都有限,也不能随时来城里买东西,所以县城的领导就根据当地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定一个“集”,尽量多提供物资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时间都是按照农历来算,有的逢双、逢单、逢一三五或者逢二四六,有的是十天一大集、五天一小集,形成一个这样定期的买卖供应的集市。其实就跟村里以前的庙会性质差不多,不过由于特殊情况,当时大部分庙会都被强制取消了。)

  韩立给家人把报平安的信给家人寄出后,首先来到了粮站和国营食品供应站。

  他以后的生活都要依靠自己,那种从不操心物价的生活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了。
  最起码他自己现在要知道当地的粮食卖多少钱一斤,这样他也好安排每个月的生活。
  经过打听以后他才知道,AA县目前的粮价还算稳定。
  最优质的大米也才两毛五一斤,顶尖的富强粉一毛八一斤。
  粗玉米面八分钱一斤,以上这些东西全部要凭票购买。
  最难买的还属大豆油,别看它只卖九毛钱一斤。

  但是想要购买豆油不但需要凭票,而且每个人每月最多只能购买二两。
  这些东西韩立一点没有要,他来这里就是单纯的打听价钱。
  随后韩立又来到了国营食品供应站,现在还不到上午九点这里的肉已经买光了。
  不过韩立凭着出色的相貌,还有非常礼貌和蔼可亲的态度。
  终于在一位大姐那里打听到各类肉食的价钱,并且对方还带着他买了两斤大腿骨。
  要知道这玩意一般要靠医生的诊断证明才可以购买,现在韩立凭着脸就买到了。
  还有现在AA县的鸡肉7毛钱一斤,不过现在没货。
  猪肉8毛8分钱一斤,想要请早点过来排队,时间最好是凌晨4点以前。
  海鱼类跟其他的肉类暂时不对外供应开发,等到年前可能会有一批货供应过来了。
  韩立买好大腿骨以后,在大姐的各种追问下逃离了这里。

  随后在无人的巷子里面把整根大腿骨给分解了,它变成一节节躺在了分解空间里面。
  韩立接下来到达县城的供销社,还好今天不是集市的日子,里面的人并不太多。
  郝红敏跟杨秀英可能已经买完东西离开了,韩立在这里露出了自己土豪的形象。
  原先从家不好带的东西,在这里他一次性给补了个差不多。
  黑黝黝的大铁锅给我来一口背上,锅盖、蒸笼、篦子.等配件全都要。

  平时可以用来熬粥的砂锅来一个,另外这个砂锅酥鱼的时候也相当好用。
  韩立分解空间里面有一截截的蜡烛,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气死风的煤油灯好用。
  那气死风的煤油灯就来一个,煤油炉也要一个,煤油先来上三斤以后不够了在说。
  暖瓶要一个、菜刀来一把、锁头来五个、盘子和碗各来两个。
  火柴来两盒、香皂来一块,什么香皂没有,那就换成肥皂外加洗衣粉。
  不要票的水果硬糖来两斤,什么?每人限购半斤,那就来半斤。
  饼干耐放要两斤,鸡蛋糕不耐放要一斤,本来还想要点酱油、醋和其他调料呢呢。
  (70年的时候像饼干、普通糕点已经取消了相关票证。)
  一想自己没有带瓶子,所以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这些常用东西红旗公社那边的供销社里面也有卖,自己到是不用专门跑县城买。

  临走的时候韩立看到柜台的一角上面写着,收、售鸡蛋多少钱一斤。
  当他提出想要买点鸡蛋的时候,对面的售货员笑了。
  “这位知青同志一看就是从大城市来的,俺们这里鸡蛋永远只有收购价和售卖价。”
  “俺们这里的鸡蛋从来都是只收购,从来没有一枚鸡蛋在这里卖出去过。”
  韩立心里面马上就明白了,鸡蛋这种营养品同样是属于有价无市的东西。
  供销社收购以后,不是被上级部门提走,就是被他们内部消化了。

  这里挂一个售卖的牌子,其实就是跟大家开玩笑呢。
  这时候老百姓家里养的鸡号称鸡屁股银行,家里的盐、醋等日常开销全靠鸡蛋换取。
  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每只鸡几乎每天都能产一枚鸡蛋。
  天气热放久的鸡蛋就坏了,一般的老百姓这时候只能选择在供销社出售。
  因为这里相对比较安全,不用担心被抓。
  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可以随时来这里卖掉,不用担心鸡蛋放坏不值钱。
  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买好以后,韩立刚想把锅放到背后的时候,他就感觉不对劲了。
  这圆圆的大铁锅要是放在背后的话,怎么感觉都像是背着一个乌龟壳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