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子的往事》
第6节

作者: Ding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没有热加工干活不方便,耽误事。
  看看两个操作间的面积,想就是加灶台也没地方,这是设计失误,对厨房来说是硬伤。
  操作间外面的展档上摆着七个产品,分别是玉米面小饼子、酸菜蒸饺、芹菜蒸饺、金丝饼、玉米面发糕、黑米面发糕、小窝窝头。
  都是粗粮主食,还可以。
  再往前走是上楼的主楼梯,过了主楼梯是豆腐坊。
  豆腐坊是一个庄户人间的样子,很有烟火气息。

  两个屋,四周是透明大玻璃,站在外面里面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屋中间摆着一盘农村老石磨,石磨杆上架着驴套,驴套包子挂在墙上。
  靠窗户的地方是个小门,估计那头吃草的黑毛驴就是从这个门进出,不用走大厅。门旁边挂着一幅锦旗,上面写着“任劳任怨优秀员工”。
  老谭笑了,心说可不任劳任怨咋地,毛驴也不敢反抗呀。
  里间是做豆腐的地方。一口熬豆浆的大锅靠着南墙,压豆腐的笼子有几个挂在墙上,还有两个正压着豆腐。
  一对中年夫妻在里面忙着,男的从豆腐笼里往外捡压好的豆腐,女的打扫卫生。
  靠近门口的地方摆着两个大保温桶,外面展档上摆着小豆腐盒子和搪瓷碗。保温桶里是豆腐脑和水豆腐,小豆腐盒子是装水豆腐的,搪瓷碗装豆腐脑。
  看完豆腐坊老谭心说这个新颖,有亮点,小毛驴拉磨名不虚传,豆腐脑水豆腐属于农家风味原生态,抓人眼球。
  鸡舍、鱼塘、豆腐坊连成一片,到这里和到了农家院一样,给人的感觉舒适、放松、还有新奇。
  城里的孩子大多没见过毛驴,到这吃饭能见到毛驴是件很开心的事,如果有耐性还能看到整个豆腐的制作过程。
  参观完一楼正准备上二楼,刚好张丽从二楼下来,笑吟吟的走过来。
  看到张丽老谭眼前一亮,五年多没见,这个女人更有气质和风韵了。
  得体的职业套装很好的勾勒出女人凹凸有致的身材,散发着成熟、中带着魅惑的味道。短发干练,眉角上扬,一双美丽的眼睛充满着温情和智慧,翘起的嘴角显示着内心的喜悦。
  张丽也眼前一亮。

  这个老谭,终于回省城了。好像成熟了,胖了。
  还是光头,也不知道留点头发。
  希望他这回回来别走了,留下来和自己一起做,需要他的帮助。
  两个人走到跟前儿,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伸出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老谭和张丽分开五年后再次见面,都十分感慨。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人的一生里只是个片段。人的一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五年组成的,它把人从少年送到青年,把青年送到中年,把中年送到老年。
  我们感叹时间的飞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又挣脱不了岁月的枷锁。在时间笼罩的生活中过着日子,只想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所有生活的滋味都是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加上悲欢离合的调味,才有了味道。
  “什么时候到的?”张丽亲切的问。
  “到半天了,转了一圈。”老谭笑着说。
  “感觉怎么样?”
  “挺好,不错。”
  “二楼还没去吧?”

  “没呢,刚要上去。”
  “走吧,我领你转转。”
  张丽在前面领着往二楼走,顺便说:“现在格局和老根山庄的时候不一样,是农家院,在省城是最大的。”
  来到二楼,张丽指着大厅说:“看着没,这是大厅,接待散客和结婚包席,能摆五十桌。”
  大厅非常宽敞,分成东西两个区域,东边是四人到六人台的方桌,西边是十人台的圆桌。
  看完大厅,张丽领老谭进了一个包房。
  包房很有特色,和农村家里一样。里边是个火炕,炕中间放着方桌,方桌上摆着居家的大红茶盘,茶盘里的茶杯是六、七十年代,结婚时带着红喜字的玻璃杯。方桌周围有六个红绸子面的棉垫子,估计是怕客人硌屁股。
  炕梢摆着炕勤被阁,被阁上象征性的叠着一套被褥。老炕勤在农村都见不到了,不知在哪陶登来的,很有代入感。

  屋地中间摆着十人台的圆桌,靠北墙是茶几,茶几上摆着个旱烟篓,里面装着搓好的烟叶和卷烟纸,旁边放着老式火柴。
  墙上订着木头衣挂,还有几串辣椒和玉米棒子、辣椒鑹子、一把过去的老虎钳子。
  茶几旁摆着老式箱子,箱子上面是一台现代化家用电器——收音机。收音机旁边立着个手电筒。窗户上挂着碎花窗帘,
  整个包房给人的感觉就是回到了农村老家,乡土气息非常浓郁。
  “包房利用率挺高吧?”老谭问。
  “嗯,挺高,每天都得提前预定”张丽说。

  “这样的包房几个?”
  “八个。”
  参观完二楼来到三楼。
  三楼的格局和以前一样,没咋变。
  吸引人的是整个走廊上的老照片,全是二、三十年代的。有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有北市庙会上刷杂耍的,有站街的**,有闹市口背包扛活的,有拉人力车的------

  这些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很珍贵,向人们讲述着老省城的历史。
  四楼现在一分为二,北面是宴会大厅,能够举办婚礼和各种大型宴会。南面是办公区。
  张丽领着老谭来到董事长办公室,给徐总介绍完之后出去忙了。
  徐总看上去比很年轻,不像四十,文质彬彬的,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他让老谭坐下,倒了杯水递过去,然后坐回到办公桌后面的椅子里,微笑着问:“谭师傅以前在哪干了?”
  “在临江轩干过,最近几年一直在外地了,年前从滨海回来的。”老谭说。
  徐总说:“临江轩是咱们省城老饺子馆,做得非常好,你在那的时候是厨师长?”
  老谭点点头,实话实说:“刚开始是厨师,后期做的厨师长。”
  徐总接着问:“在滨海哪家做了?”
  “青花阁。”
  “青花阁?”徐总想了一下说:“青花阁做得挺好,我记得去年东方美食专门对青花阁做了报道。”
  说完打量着老谭,他觉着能上东方美食的饭店都是全国餐饮业的佼佼者,里面的厨师长不可能轻易下岗,老板也不可能放。
  他也想把关东人家做成能够登上东方美食的饭店,叫全国同行来参观学习。

  老谭笑了笑说:“嗯,报道一回。”
  “怎么不在青花阁做了?”徐总问。
  “换掌舵人了,下岗了。”
  “哦,谭师傅家是省城的?”
  “不是,外地的,现在在松山路住。”
  “那离这挺近。”
  徐总又问了几个问题,老谭一一作了回答。初步了解之后觉着老谭挺实惠、稳重、严谨,还在青花阁干过,有管理经验,当厨师长应该没问题。

  现在的厨师长王刚跟着他干了十年,人实惠能干,工作尽心尽力。但能力有限,以前开的饭店小,厨房十多个人,他管理起来没毛病,嚎嚎两嗓子全都听。现在店大了,厨房六十多人,他管理起来有点费劲。
  主要是以前没管过大厨房,没经验,从开业到现在厨房一直没理顺,因为菜品质量和上菜慢总被投诉,伤了不少客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