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那些陪伴名将的红颜们》
第9节

作者: 与君相逢武陵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样分开领兵的日子过了六年,夫妻俩遥相呼应,用战功来相互问候,各自成就了各自的威名与功业。
  也许是因为女子的身体终究柔弱一些,不宜于长期征战,也许是因为难产,也许是因为战斗中身有旧伤,引发宿疾,反正,堪称女中豪杰的平阳公主,终究是在30+的年纪,就忽然间香消玉殒了。
  或许是强刚易折吧,我还这样年轻,就支撑不住了。怕是要和你天人永隔了。孩子们尚小,你这个父亲,要辛苦了。
  柴绍此时在她身边么?若是眼睁睁的看着可指挥千军万马的爱妻扛不过死神的争夺,柴绍该怎样无助?
  或许,柴绍此时还在外征战,听闻噩耗,他又怎样震惊悲痛?他智勇不输于男儿的爱妻,竟然这么早,就离开了他?
  唯一值得骄傲的是,平阳公主凭借战功,得以军礼下葬,葬时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才略无双的公主,总算是生也英武,死也豪情。
  百战开国,聚少离多,终也只是,盼望有一日天下平定,你我得以恩爱相守,再不别离。怎奈何,命不由人。
  平阳公主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崛起,匆匆忙忙的谢幕,英勇的柴绍唯有追忆往事,泪盈衣襟……
  日期:2012-02-18 15:46:06

  第十二篇:过客还是归宿——夏王窦建德+曹氏(萧皇后)
  曾经看过一个类似笑谈的帖子,说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曾经被六个皇帝疯抢过。这种说法不无夸张,但是多少还是有点根据的。我们今日说的夏王,正是这六个男人之一。
  与李唐君臣们大都出身世族不同,窦建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这就注定了他成就功业的道路,没有外力相助,全凭他自身的奋斗,十分的艰险曲折。
  从里长到到司马再到长乐王,再到最后称夏王,这位草莽英雄一路走来,身边总有一个有德音才识的女子不避艰险,不辞辛苦的跟随,这就是他的发妻曹氏。
  窦建德以身作则,保持着布衣蔬食的简朴生活,曹氏就和他一起,不着绫罗,不爱珠玉。窦建德领兵百战,曹氏就为他安抚将校家眷,劳军助饷。夫妻俩算是真正的患难与共,男主外女主内,携手创大业。日子纵然艰难危险,却依然有滋有味。
  称夏王以后,窦建德在山东聊城与当时弑杀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传言中的萧后六个男人之一)大战一场,获得全胜。杀宇文化及为先帝报仇,然后,窦建德得知炀帝的皇后萧氏也在城中,就以君臣之礼去拜会皇后。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窦建德不算是好色的人,称帝了,他们夫妻的侍婢也就10+,并且,破宇文化及后,俘获的数千美貌宫人,他也全没上心,尽数放走。
  所以,他为隋炀帝着孝衣,恭恭敬敬的拜见萧皇后时,我想在乱中如浮萍飘零,身不由己的萧后定是十分感激。终于有人依然把她当作皇后,以礼相待,而不是视为战利品,任意轻辱了。
  四目相对间,萧皇后看到了尊崇,窦建德看到了谢意。
  是萧后不算是十分讲究贞烈(当然也和时代风气有关),清高倔强的女子,窦建德么,虽不好色,但萧后毕竟高贵殊丽,有些倾慕之心也不奇怪。也难怪后人猜测他们之间有过一段风月情事。
  但事实上,两人纵然发乎情(有没有情还不一定),也只能止于礼。因为窦建德杀宇文化及的口号是为先帝报仇,他自己依然是隋朝忠臣,若是对一国之母,先帝遗孀有丝毫不敬,都有损他的声望。

  过了不久,嫁与突厥的隋朝义成公主听闻消息,遣使要把萧皇后和同在窦建德帐下的南阳公主迎到她的地盘。
  窦建德一来是要结交突厥,二来是尊重萧皇后的意思,显示自己的忠诚,就很痛快的答应下来,并且派千余骑将校,同时带上宇文化及的首级,赶往突厥。
  送萧皇后上车,大礼拜别时,窦建德心底或许多少有些不舍?但是,我看不到他对萧后有什么深情,“疯抢”就更是无稽之谈。真喜欢她,一代枭雄就这么听一个过气公主的话,把萧后当成与突厥交好的厚礼,乖乖的送上?萧皇后,充其量也就是他生命中略微显眼一点的过客,与恩爱多年的发妻相比,份量自然轻微许多。
  萧皇后,才实在是薄命之人,如提线木偶,从一个称雄者的手里转到另一个手里。但是,我想至少在窦建德这里,她还是得到了些尊敬的。坐在车上,回望聊城,她是否也有些眷恋?
  难得的,在乱世里,有这样无关风月的陌生男女之间的温暖了。

  送走了萧皇后,窦建德算是联合了突厥,兵威日盛。可谓横扫河北。
  战事顺利时,妻子曹氏也终于身怀有孕了。夫妻俩成婚多年不见子嗣,此时他们一定欣喜至极。
  不仅如此,这个孩子降生的也很是时候。当时属于李唐一派,被窦建德俘虏,留在麾下的李世绩,怀有典型的“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思,他极力怂恿窦建德渡黄河争更多州县,而他出其不意的来个击其半渡。本来渡河之事也得到了窦建德的同意,可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将要执行时,曹氏要生产了。
  窦建德真是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怎么也不愿在此时离开待产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他要陪着爱妻共度难关。
  曹氏此时一定极为幸福和欣慰。如此英雄的男人,面对她和孩子却是温情如春,得人如此,夫复何求!
  这恰恰在无意间粉碎了李世绩的阴谋。谁说儿女情长,一定会英雄气短呢!
  但是,孩子带给他们的幸运也就到这里了。
  李唐朝廷已经建立,并且后来居上,势不可挡,很快把兵锋指向了洛阳的另一豪强王世充。王世充慌忙派人求救。窦建德原和他交好,当然也是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毅然决定,领兵去相助王世充对抗李唐大军。

  谋士凌敬献围魏救赵之策,劝他去进攻李唐兵力薄弱的汾州,晋州,再袭击他们的老巢长安,迫使他们回援,从而解洛阳之围。但前来求救的人却哭着闹着要窦建德赶紧去救岌岌可危的洛阳。
  曹皇后认为围魏救赵的计策甚好,劝说丈夫听从:“祭酒(官名)之言可从,大王何不纳也?请自滏口之道,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关中,唐必还师以自救,此则郑(王世充国号)围解矣。今顿兵武牢之下,日月淹久,徒为自苦,事恐无功。”
  这段话多么有见识!后来事情的发展几乎与这话分毫不爽!曹氏女中奇士也!
  但是,一向疼爱妻子的窦建德却没有听从,我想,倒不是真的轻视妻子的意见,只是觉得万一没到长安,洛阳先沦陷了,他无言面对王世充,于是就轻声责备:“此非女子所知也。且郑国悬命朝暮,以待吾来,既许救之,岂可见难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
  曹氏大约也就没再苦劝,也许他有把握吧。面对称雄争霸,豪情万丈的夫君,曹氏多少还是有些小女人的意味,不想太过固执。
  在这场决定天下命运的虎牢关大战里,窦建德决策失误,最终迎来了起兵以来最大的失败。
  而王世充最后开城投降,窦建德却没有归降之意,被俘,带回长安。
  留守后方的曹氏听闻消息,真如晴天霹雳。一语成谶啊!早知如此,当初一定豁出去,不让丈夫带兵赶往洛阳!

  兵败如山倒,曹氏及夏国左仆射齐善行率领数百骑兵逃回洺州(今河北邯郸,也就是夏国的国都)。
  国君被俘,夏国上下一片凄惶。本来,大臣们商议立窦建德的养子(看来那一胎曹氏生的是个女儿),但齐行善认为李唐已经灭了郑国,俘虏了夏王,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了,再困兽犹斗,不过连累得生灵涂炭,不如投降称臣。
  曹氏最终也同意了,先不管什么天下大势,至少投降后,她能见一见丈夫!是生是死,也总有个交代!
  于是,曹氏带着群臣,奉上国玺降唐。
  这个故事有如下两个结局:其一,投降后不久,窦建德在长安被杀,原本的夏国旧部得知消息,愤而接着反唐,两年后被击溃,天下一统,而曹氏得知丈夫死讯,削发为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