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宋》
第58节

作者: 二大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方敬似笑非笑。
  “这几年主簿空缺,堆积的文书,该有不少了吧。”
  此言一出,高廉立即神色尴尬。
  虽然兼任主簿一职,可高廉并没有真正的履行职责。
  老朱这根上梁就没个正形,下面自然也指望不上,平日里大家一起开心摸鱼,堆积的公务已经是如山。
  更何况,是空缺的职位。
  方敬丝毫没有顾忌高县尉的神色,继续说道。
  “你既然兼任主薄,他又是文书,这些堆积的公务,交给他便顺理成章!”
  被方敬一语点醒,高廉顿时眼前一亮,瞬间明白其中的意思。
  宁晏既然是县衙的文书,那他的职责,自然就是处理公务,堆积的公务,也是公务。
  那些堆积如山的陈年公务,即便是经年的老吏,乍看也是头皮发麻。而宁晏从来没有接触过县衙公务的人,短时间,连头绪都找不到。
  到最后,他就有足够的理由,抓住宁晏的痛处,借机把宁晏赶出县衙。
  甚至很可能,宁晏根本坚持不到最后,自己就灰溜溜的离开县衙。
  “不愧是我余杭县方县丞,好一招妙棋!”
  高廉嘴角冷笑。
  他似乎看到宁晏被堆积的公务压得踹不过气的画面。
  可很快,他的神色就凝固起来。
  “怎么,有何不妥。”
  方敬察觉到他的异样,问道。
  “确实不妥。”

  “这些事情,原本应该是周鸣处理,宁晏初来乍到,我们就让他处理堆积的文书,周鸣恐怕会插手。”
  谁都知道,宁晏是老朱的人,而周鸣作为一直跟在朱知县身边的人,当然会帮着宁晏。
  这样一来,宁晏就能撇掉一半的干系。
  “你说的不无道理。”
  方敬点点头。

  “不过这好办,我自有安排,让周鸣没机会插手……”
  出了班房的宁晏,继续跟着周鸣转悠,熟悉县衙。
  粗放是真粗放,不过宁晏好歹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不管是一县还是一州一府,最重要的是赋税之事,尤其江南繁华之地,粮税商税,都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作为吏部考评主官政绩的大头。
  大宋的税率不高,但是各种赋税名目却是五花八门。

  真要说起来,一不完。
  其次,民生、治安、诉讼、祭祀、教育,这些都需要进行管理。
  一些特殊的州府县城,主官还要兼任一些特殊的官职。
  比如东西边境的军镇,知县还要挂指挥使的头衔,指挥军队进行边防,战时还要接受调度,率军出战。
  另外,一些资源丰富的州县,还设有转运使,观察使,河运使这样的官职。
  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一大堆。
  脑子不好使的,连官名都不一定弄得明白,更别说去做官了。
  余杭县地处江南,没有边防战事,自然没有驻军。
  所以,赋税和治安就成了重中之重。
  毕竟,大宋一朝,大部分的赋税,都是出自江南的繁华州县。
  你指望西北那些穷的在地里刨食的州县,喝西北风都不够。
  由于西边战事不断,每年朝廷还要往里面搭一大笔的军费。
  至于东北……
  抱歉,东北没大宋什么事,燕云十六州现在还在大辽手上。

  “这是专门存放文书和案卷的卷宗室,县尊批阅好的文书,一般都在这里进行封存,部分还要发往州府批阅的,另有地方放置。”
  周鸣指着堆满了文书的屋子,对宁晏说道。
  宁晏顿时一阵头大,看来,老朱这八贯钱,还真他娘的不好挣呀。
  “那边也是吗?”
  抬起头,宁晏指着另一间更大,堆得更满的屋子,小心翼翼的问道。

  “那些不是!”
  还好,还好!
  “那些是还未处理过的文书和案卷……”
  宁晏心中刚刚准备庆幸。
  周鸣说道。

  “……”
  “咳咳……余杭县主簿一职,已经空缺了三年之久,一直无人接任,县尊又一直公务繁忙,堆积了一点陈年的公务而已,也是人之常情。”
  察觉到宁晏脸色不对,周鸣讪讪的解释。
  大佬们,这种情况,你得自己学会理解。
  宁晏很能理解。
  问题是,你管这一大间屋子,叫他么一点点。
  嘴角狠狠的抽了抽,宁晏心中哀嚎。
  老朱,你还能再不靠谱一点吗。

  现在宁晏充分相信,老朱上面有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
  不然,还真的顶不住老朱这么坑的马仔。
  面对宁晏的担心,周鸣却毫不在意的继续道。
  “但你不用担心,都是些陈年旧账,无关紧要。你只要协助我,整理好今年的赋税名目,这才是重中之重。”
  虽然老朱很惰政,可重点还是会抓的。
  “周先生多指教。”

  宁晏很有觉悟,自己刚来吗,先从小弟做起。
  这样多好,钱没少拿,还不用担干系,有事周鸣在前面顶着。
  “惭愧惭愧!”
  周鸣打了个哈哈,笑道。
  “我一辈子只能做个笔吏了,哪像宁公子,才华横溢,名满州府。日后登科及第,想来也不是难事。届时为官家治理一方州县,哪里还轮得到我来指点。”
  漂亮话说完,周鸣给宁晏扔下一些文书和案卷让宁晏熟悉,自己就去忙了。
  案卷记录的一桩邻里间爬墙私通这种狗屁倒灶的破事,被老朱稀里糊涂的就断了案,宁晏看了半天,整个人都不好了。

  人证物证都没有,就凭借着一些旁观者的供词,就定了罪!
  这年头,还真他娘的别摊上什么事。
  不然,冤死都没地方说理。
  至于文书,就更加简单了,记录的是县衙之中,一些物资的进账和出入。

  不看不知道,宁晏整个人都要裂开。
  哪个混账,居然记得是流水账。
  要是想在这种账本里做手脚,宁晏有不下几十种方法,而且保证对方根本察觉不出来。
  三两下看完案卷和文书,宁晏就扔到一边,然后,很自觉的开始摸鱼。
  摸鱼这种事情,非常奇怪,一旦你决定摸鱼的时候,很快就能找到同类。
  比如,宁晏很快就发现了不少跟自己一样的人。
  尤其是,发现在蹲在角落里的一个大爷。

  大爷看上去一把年纪了,一个人窝在角落里,捧着一份文书,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叹上一口气思索片刻再继续,演的还挺认真!
  另外,大爷很会蹲,宁晏发现,这个角落简直就是绝了,角度清奇,很少有人能发现,而且角落里通风透气,清凉的很,实在是摸鱼划水的最佳场所。
  看来大爷挺会吗,老渔夫了。
  大宋读书人讲究衣冠整齐,长袍长袖长靴是标配,而且一年四季不带换样。春冬还好,秋夏这种天气,就要了老命。
  尤其是班房里,前后几十个人,一股子汗臭味由内而外,那酸爽,差点没把宁晏给一口气憋过去。
  眼见老头守着这块风水宝地,宁晏决定过去蹭一蹭,顺便透口气。
  “大爷!我看您也在这好一会了,要不您歇会,喝上一口。”
  宁晏凑上去,顺手把自己身上的水壶掏出来,放在大爷面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