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36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乞丐倒是大胆,抢了油条也不走,根本不怕你追,看着姜斌瞧他,以为还要抢回去,狠狠的朝油条上吐了口唾沫。
  “顶你个肺啊”,姜斌一阵倒胃口,再没有食欲。

  夜里,候车厅里待了六个小时,倒是感觉很快。天还没亮,从南方来的火车就已经准时进了站,姜斌轻车熟路的上了车。
  他的位置是三人座的过道边,倒是姜斌喜欢的座位,叫起了占座的一位中年大叔,舒服坐下了。被他叫起的大叔估摸是个老乘客,有些乘车的经验,又厚着脸一个一个旅客问将过去,找座去了。
  休息了一夜,姜斌的精力倒是旺盛,这会儿有些睡不着。
  胡乱瞅了瞅四周,斜对面靠窗坐着的一位男子吸引了他的注意,满脸的胡子,瞧不出年纪,就着花生米,一言不发的喝着低档白酒,眼睛满是红红的血丝。

  这趟车是从杭州开往京城的,不少人已经在颠簸的火车里熬了数十小时,空气浑浊的车厢里,大多数旅客昏昏欲睡。
  这个男子的状态明显的与众不同的,因此姜斌稍稍的留意了一下。
  下午的时候,火车到了济南,不明原因的多停了几个小时。本来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估摸得上三十了。姜斌心中一阵哀叹,只能艰难得熬着。
  凌晨,列车行驶到河北的时候,半梦半醒的姜斌,突然间,被一股强烈的凉风吹醒。原来斜对面靠窗的男子拉开窗户,正要往外跳……
  这可是行驶的列车,茫茫黑夜中,跳下去岂能有命。姜斌立马蹦了起来,死死的抱住那人,身边被吵醒的旅客,也赶忙上来帮忙。
  汉子力气倒是很大,狂躁不安,姜斌狠狠的被锤了好几下,疼的脑袋都是嗡嗡的。
  不大一会儿,列车员和乘警过来了,好容易几个人协力帮忙把汉子弄到了餐车。

  惊魂之余,大家都在询问列车员突然跳车的缘由。列车员倒也见多识广,解释道此类事件在长途列车上偶有发生,车厢严重超载,拥挤不堪,空气混浊,旅客睡眠严重不足,极其疲惫,加上饮酒过量,情绪不佳,此时容易产生间隙性的精神错乱,乃至出现幻觉,失去自控能力。
  姜斌恍然大悟,怪不得一上车,就瞧着那人有些不对劲。
  稍后,汉子被绑了手脚,抬到了通风的卧铺车厢,好好休息了一下。列车员生怕再有意外,几个救人的旅客,也被安排进了卧铺,帮忙照应着。
  姜斌倒是高兴,终于可以摆脱那罐头一样的车厢了,要是坐久了,估摸他也得跳窗。
  天亮的时候,那汉子终于清醒了过来,一个劲儿的道谢,还非得要了各个救人旅客的信息。姜斌是不想给的,举手之劳,又不图人报答,可架不住央求,还是说了他是清大学生的信息,倒是惹得身边一群人羡慕。

  这年头大学生可是精贵,身边这位还是个活的大学生!
  “咣当,咣当……”,溜溜响了一天一夜,列车终于驶进了车站。
  出了站口,姜斌终于感觉解脱了,狠狠的吸了两口气,找了个空旷的角落,伸了伸四肢。
  下车的地方是北京站,就在二环里的位置,隔着不远就是长安街,往西再走一点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府井,这是他上辈子出差经常路过的地方,可现在瞧着可是相当的陌生,公共设施非常的落后。
  放眼望去,北京站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建筑低矮,破旧不堪,连简单的窗明几净都达不到,门前的广场坑坑洼洼,连候车厅看上去都像个简易的大棚。

  广场东边还有个特别有年代感的布告墙,残存着不少运动时期的宣传标语,很难想象这里是离天安门只有三四公里的地方。
  不过,1978年的京城虽说有些破旧,但也不是淮阳那个犄角旮旯能比的。要知道淮阳地区一个县也就7辆汽车,而当下京城就有7.7万辆汽车,妥妥的大都市标准。
  看着来来往往的旅客,在消灭最后的十个鸡蛋之后,姜斌也提起他的两件行李,朝着公交站台走去,准备出发。
  公交车站在广场的北侧,这年头公共汽车路线并不多,拢共也没有几站牌子。姜斌挑了个最近去往西直门的路线上了车,京城的公交大姐一如既往的热情,车票也是良心,一趟五分,2000年后都不到一块钱,真真的为人民服务!
  车窗外的风景好像是一幅幅的老照片,令人很是着迷,道路两旁没有什么高楼,满大街都是自行车来来往往,真是无愧于“自行车王国”的称号。

  小汽车还是比较少见的,基本都是苏联产的伏尔加,还有就是刷着绿漆的军用吉普车,国产车是几乎见不到的。
  现状就是这样的一穷二白,可谁能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了束缚的枷锁,这个民族将迸发多大的力量。
  开放的时代将呼啸而来,为无数的弄潮儿提供改变命运的平台。
  与此同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在即,知识分子也将迎来春天,社会上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风气越来越浓,
  因此,第一批通过高考选拨的学生,自然受到学校非常高的重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沉寂了十年的清华园迎来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学员,没有家长的相送,没有迎新,更多的是像姜斌这样,提个行李,简简单单的一个人就来报道了。
  上辈子姜斌是来过清大的,作为五道口的中心,边上就是各大网络巨头,it产品综合卖场,绵延分布在四周的各个角角落落。海龙、鼎好等大厦远近闻名,不过更多是“臭名”,坑了不少电子小,高价买过低配货,也算常规操作,多亏了同是老乡的东哥一举扫除这些害虫。而今,清大周边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农田,根本看不出后世的繁华。
  校园内也与想象的不同,还有运动期间的疮痍未复,大草坪上依然种着庄稼,大字报、大幅标语随处可见,甚至一些学校里的老师都尚未恢复名誉,来安排入学的都是些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
  计算机系现在还叫电子工程系,还没有2000年左右的辉煌,更多的是服务于国防航天等尖端科技,民用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有人可能疑惑,70年代清大怎么有这个专业,计算机不是90年代才发展起来吗?
  实际上,1958年,国内的不少前辈就高瞻远瞩,在清大设置了计算机专业,奠定了非常好的专业基础。去年,也就是1977年,计算机系还研制出了djs-050科研样机,是中国自制的第一台微机,也算是国内的翘楚。
  只是90年代以后,计算机以家用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熟知了而已。
  上辈子从事计算机相关方面工作的原因,这一辈子姜斌倒也没有什么纠结,直接从事老本行。再说这么有“钱”途的专业怎么能够放弃,要是这辈子混的再不如意,投身网络大潮,割人韭菜,也好过被割韭菜的强。

  电子工程系也算是清大的重点系了,一共录取了四个专业188名新生,分成四个班:计算机班、自动控制班、无线电技术班、电子工程班。
  在报到处,拿着通知书的姜斌轻松的在花名册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一切顺利的办完各种手续,至于图书证和饭票等东西,都得自己去各部门申办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