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3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时间一晃,就这样30年过去了。前世回乡的时候,路过渡口的时候,还经常见到大勇。虽然那时已经有了过河大桥。姜斌还是愿意绕远路,去看一下大勇。
  那是被耽搁一辈子的人生啊!
  不知道这一辈子,大勇会不会依然在渡口孤独终老。

  就在姜斌胡思乱想的时候,已经悄然到了渡口。
  两间破落的土房,茅草混泥的屋顶,日头的照晒下,有些干裂。
  不过,大勇依然是那么的热情。刚在河对岸看到姜斌,就已经开始打起了招呼。
  渡船轻轻的靠岸,大勇用槁子用力的支撑着船身,保持着船的稳定。三五位乘客利索的上了船。再轻轻一推,小小的渡船驶离了岸边。
  大勇看到姜斌有些兴奋,趁着撑船的功夫,与姜斌不停的说话。

  等到下船的时候,还死活要拉着姜斌说有事儿。
  “上次见到你爹,听说你去了小学当了老师,这是喜事,可得沾沾喜气。”话还没说完,随即钻进屋子,在柜子里翻找出红纸,要包红包。
  姜斌赶忙拒绝:“不能,不能,心意领了。改天请你吃饭。”
  在拉拉扯扯中,姜斌坚持拒绝了大勇的红包。趁着渡口没有行人过河,大勇拉着姜斌热络的聊着。

  “你要好好去练本领,将来建设国家要靠你们。”大勇语重心长,不时重复地念叨,“唉,你赶上好机会啦!”
  每次见到姜斌,大勇总是说不完的话,估计在大勇的心中,特殊的年代,能够稳稳当当的,还有个体面的工作,总是让人羡慕的。
  经历了渡口的插曲,姜斌花了半个把小时,才赶到镇上。
  小浦镇,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毒辣的日头照射着大地,路上偶尔有稀稀拉拉的行人。在这样热的正午,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儿,人们都躲在背阴的地方乘凉。
  只有一条街道的小浦,虽然无往日的混乱,却依然冷清的可怕,好像是久病的病人还未恢复精力。

  听老一辈人说,小浦以前是交通要道,盐道衙门的驻地,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还特意绕道经过,尝一尝当地土产,观一观人文荟萃。
  民国以后,县政府衙门、盐业公司、商旅客栈、文人名园等等也是错落其间。也正因为小有名气,37年rb侵华,重点关照之下,于是一场轰炸全部淹没在战火中。这也是爱看书的姜斌,从县志的角落里看到的。
  建国后,县政府搬离了小浦。后来,连公社机关都没有设在镇上,小浦的重要性直线下降。不过,再怎么说也是个千年古镇,辐射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还是更愿意来这里逛逛,而不是去县城。
  但街道虽小,五脏俱全,百来米的地方坐落着政府、邮局、供销社、电影院、新华书店等等,该有的都有。
  要说这些地方哪个最受欢迎,那别无第二个选择,供销社绝对拔得头筹。
  供销社,也叫供销合作社,是社员群众自我服务的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就相当于现在的商店。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供销社包揽了人们大部分的日常所需。去供销社采买,是让社员们最高兴的一件事。
  大到农机电器,小到针线钮扣,供销社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自行车,缝纫机,当年结婚必备的大件,供销社中也有,不过需要凭票购买。
  小浦的供销社就在街道中心的位置,原来是座闲置的老房子。听说是哪个被枪毙地主留下的产业,现在已经成立集体产业,为人民群众发挥着余热。
  姜斌的第一站就是这儿,老娘吩咐买点油和糖,最好能再来点猪板油,既能炸油,还能剩点猪油滋。农忙季节马上就来了,总得添点油水,要不然人是熬不住的。
  进了供销社,姜斌还是有些新鲜感的,几十年没见这场景了。地方倒是挺大,高高的柜台,把营业员和顾客隔开,一瞬间就有了天然的分水岭。
  几个年轻的营业员,精神的站在柜台后面,没有欢迎光临,也没有后世的热情的招呼。

  70年代,如果能当上站在柜台后面的营业员,彷佛就是拥有了百宝箱的钥匙,找对象时自带的光芒都能让人排上长队。
  当姜斌跨进门的那一刻,就迎上了几双注意的目光。这时的营业员可没有服务上帝的意识,哪怕你是要把东西全买了,也不会让人更热情。
  姜斌可是有自知之明,不会幻想收到热情的招待。几十年,没逛过供销社,好奇心占据了他大半的心思。从柜台一头开始,他仔仔细细的审视着柜台后商品,里面藏了童年的很多梦,花花绿绿的糖、五颜六色的玻璃弹珠,还有过年前才可能挑选的布匹。瓶瓶罐罐的,都像宝贝似的,小时候就记得买不起,看看也好。
  不过,现在17岁的他,似乎是长大了,但依然买不起。
  ”同志,你看了这么久,需要买什么?“,瞧着姜斌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柜台,依然没有买东西的意思,柜台后的一位营业员有些按耐不住,不耐烦地问道。
  ”不好意思,同志,我想买豆油和糖,各一斤。如果猪板油有的话,也给我来二斤。“姜斌有些不好意思,几十年没逛过供销社,一时看的入迷。
  ”油票、糖票,还有生活本子给我。猪板油是紧俏货,刚上架就没了。不过,算你走运,上好的肥肉倒是有一些,5毛钱一斤,需要肉票。要不要来点?“漫不经心的瞅了一眼,营业员不紧不慢的答道。
  ”行,那就来二斤肥肉。“姜斌赶忙把票和本子递过去,他运气确实不错,这个点还能买到肥肉。这可不是后世,大家肚子里都没有油水,肥肉比瘦肉精贵,可是不折不扣的抢手货,能买到,可不是运气好。
  顺利的完成老娘交代的任务,姜斌还花了两毛钱,给弟弟妹妹们买了几块糖果。
  除此之外,姜斌还仔细的逛了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初中、高中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提前把高考的材料准备好了。还有一些数学、英语相关的书,姜斌本来也想买一套,奈何经济条件不允许,只好作罢。
  生活不易,这个年代更不易,买这几本书的钱,还是这么多年攒下的零花,想要多买一套的富余都没有。
  姜斌拿着到手的书本,感到一阵幸福。要知道,他读书的时候,根本没有课本,都是地区发的油印教材,政文课主要是念报纸上的社论。
  高中的时候,就没正经的上过什么课,全班天天在教室里学习讨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要不是姜斌是个爱钻研的性子,自己想办法学习,整个高中根本学不到东西。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他竟然就在新华书店门口的树荫下,看起了书本。等翻完一本书,才想起来看看日头,大概已经下午四点左右了。
  大街上也没啥人,姜斌简单的收拾一下,也没了闲逛的意思,决定原路返回。跟来时相比,他的心里少了些许对这个时代的好奇,却多了对未来的憧憬。

  买东西总是让人快乐的,以前不能理解女性的这种快乐。这一次短暂的购物之行,好像让姜斌理解了这种快乐的真谛,背着的几样东西也不觉着沉,脚步也变得欢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