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官二代》
第3节

作者: 曾小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义从亲处断,
  贫向富边休,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
  众人听完整首诗后,顿时微微错愕。
  这还真是一首彻头彻尾的功利诗词,不过还别说,倒是挺符合当下。
  这是在温饱阶层挣扎的大唐百姓心中最美好的期望。
  李世民沉吟片刻,问道:
  “你家阿郎何许人也?我等能否有缘一见?”

  这下轮到云叔发呆了:
  “你们不是见过了么?”
  李世民一愣,见过了?在哪里?
  大唐君臣顺着云叔的手指,将目光停留在门口…
  什么?
  这暴脾气的黑脸小乞丐就是你家阿郎?
  众人眼中透露着难以置信,李世民搓了搓自己发僵的脸颊,尴尬的问道:
  “就是他?”
  皇帝的面子不能不要,想到刚才的敬玄对陛下没有一点礼数,宇文士及非常有眼色的站起来朝敬玄喊道:
  “那位小郎君,可否过来一叙?”
  敬玄正睡眼惺忪的打着盹蓦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连忙站了起来:
  “云叔开饭了?”

  少年滑稽的模样逗的众人莞尔一笑,说到底只是个少年郎啊,竟连睡梦中都还想着吃食。
  “小郎君,来,老朽有几句话想问问你。”
  宇文士及和颜悦色的冲敬玄招着手。
  干嘛?
  敬玄伸着懒腰,无精打采的走了过去。
  哐当一声!
  一屁股就坐在了长瞪上,把旁边的魏征吓了一大跳!
  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镜十分不满的开口斥责:
  “少年人就该有少年人的朝气,竟像个无骨虫似的,你也是个读书人,怎无半点读书人的礼仪风貌?”
  你谁呀?我认识你么?一上来就开始说教,实在让人讨厌!
  敬玄懒得搭理魏征,只是看向让自己过来的宇文士及:
  “老人家唤我何事?先说好,小本生意概不赊账。”
  一直在默默观察敬玄的李世民听见这句话后,不禁哑然失笑:
  “小郎君放心,我等可不会行那卑劣之举,叫小郎君来,就是想问问小郎君你对这世道有何看法?”
  敬玄疑惑不解,我能有什么看法?
  若无意外,自己这时候本该已经躺在家里吹空调了,然后再喝着冰啤酒看看球赛,多悠闲的日子啊…
  这贼老天,为何行事如此不讲究,莫名其妙的就被提溜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代!
  “没啥看法。”

  敬玄耸耸肩,摊手表示自己小日子过得美得很,就是白天有点犯困,不过那也是晚上出去找东西的缘故。
  李世民眉头轻皱:
  “小郎酒是否有什么顾虑?小郎君尽管直言不讳,我等必不会让官府知晓……”
  敬玄一听,有些意外的看了看李世民,这些人是什么来头?
  想造反的贼子?
  还是什么恶趣味的官僚下乡?
  不过跟自己有啥关系?
  旋即自嘲一笑:

  “树挪死,人挪活,能有什么顾虑?既来之则安之罢了。”
  敬玄说的是真心话。
  反正来都来了。
  而且看样子也回不去了。
  只要自己能想办法找到遗落在某个地方的车子。
  即便是在大唐,自己一样能混得风生水起!
  树挪死,人挪活?
  李世民低头细品着敬玄刚才说的话。
  乡野间的百姓往往都会说出些貌似粗鄙,却又十分蕴涵哲计的至理。
  过了半晌才抬起头,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敬玄:
  “何解?”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在这乡野间偶遇的少年郎似乎能解开连日萦绕在自己心头的困惑。
  是以语气中难得带着一丝兴奋:

  “树挪死乃是常理,人挪活又该作何解释?”
  敬玄并不知道李世民的身份。
  不过从他,以及其余几名老头的反应来看,眼前这名英武的中年人应该不是什么反贼。
  其真实身份至少应该是一方大员。
  亦或者是某个官员的幕僚也说不定。
  “意思就是人不能被眼前的局限性所束缚住手脚,需知道除了周遭的一方天地,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敬玄的解释很直白。
  李世民稍微一琢磨就听明白了,回头看了看其余几位重臣,见他们也纷纷颔首点头表示赞同。
  心中稍定,遂又问道:
  “可有先例遵循?”

  什么先例不先例的?
  在后世老家待不下去了,外出沿海打工不是很正常么,这有什么好遵循的?
  即便古代没有改革开放,那也不可能不让老百姓们背井离乡吧?
  这就是敬玄想错了。
  大唐自立国以来,不但周边外敌环伺,其内部更时常有人造反。
  不少州县的百姓经常会因为战乱外出避祸。
  甚至有的还逃到了敌对势力的地盘,导致了许多州县人口空虚。
  这种情况直到武德七年才稍加缓解。
  时任大唐皇帝的李渊下召让各州县重新校对户籍。

  并严禁再出现举家迁移等乱像,要求一籍一地。
  除非有路引为证,否则违此令者徒三千里。
  在敬玄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李世民却有着难言之隐。
  登基还没几年呢,就接二连三的推翻父皇所立下的国策,且不说那帮武德老臣会如何反应,就是自己心里这一关,都有些难以迈过去。
  “比如他!”
  敬玄指向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宇文士及说道:
  “这老头一看就手无缚鸡之力,你让他去种地,保管两三天就能给累死,可不种怎么办呢?难道等着饿死不成?”
  宇文士及听见敬玄拿自己作比喻,而且还张口不离一个死字,气得吹胡子瞪眼!

  不知好歹是小东西,哪有这么当人面咒人家死的?
  而李世民则随着敬玄的话陷入沉思,种地会累死,不种会饿死,那该怎么选?
  见宇文士及愤恨的瞪着自己,敬玄毫无诚意的拱拱手致歉道:
  “在下就是举个例而已,老人家勿怪……”

  然后转头又继续说道:
  “这就是樊笼,为何一定要在种地上面做选择呢?这老人家看上去慈眉善目的模样,想必儿女也十分孝顺,为何不去投奔他们呢?只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时日,想必生计也不成问题……”
  敬玄的话让宇文士及又有些飘飘然,很自然的点头附和道:
  “不错,老夫的几个儿女的确十分孝顺,若无活路,老夫大可去投奔他们,这都是老夫平时以身作则种下的善果……”

  说完还非常得意的笑了两声,就好像他堂堂郢国公真的成了活不下的老农,下一刻就打算去投奔儿女了。
  魏征不满的冷哼两声,提醒老头子别忘了自己的身份,得意忘形的宇文士及这才反应过来,面色异常尴尬。
  没想到敬玄这次又指向了戴胄:
  “这位老伯伯一看便是精于算计之辈,即便不种地,去给有钱的亲戚当账房先生也能过活……”
  正在计算袖笼子里剩下的铜子儿够不够付清这一顿茶资的戴胄,闻言顿时一脸茫然的抬起头。
  李世民忍俊不禁,这少年郎眼光还挺毒,民部尚书可不就是整个大唐的账房先生么?
  “投奔亲戚?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若照此张榜施行,关中之民或得喘息之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