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程序员——我的IT之路》
第37节

作者: Hello202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每天要输入的数值,就是各车间报上来的,每个车间,不同款式服装的产量,这个输入他倒不怕,以前在家里的小霸王学习机上,打字练的还是很快的。
  基本数据输入后,各种计算就简单了,根据日期可以随心所欲的计算想要的结果出来。
  然后打印功能,指定要关联的表的数据就行了,主要就是服装款式,车间名,日期,产量的日计和累计这几个数据,然后调用以前的打印模块来处理。
  如果这个打印模块要是自己从头做的话,那可就是噩梦了,做程序的时候,可不能什么都自己现做,要合理的借鉴成功的模块,加以合理组合。
  用手动填报表填了三天,都快填恶心了,终于这部分功能处理的软件可以用了,先用手工填了一下,再用软件打印出来,一看结果一样,当时就放心了。当然格式有一处和原来的不同,就是没有那种斜线部分,只能把日计和累计上下放着。但看的话,也是很清楚能看明白的。

  把用A4纸打印的报表交给了郑总,心中以为他会为又一个任务电子化而高兴,但听到得是绝对没想到的另一句话:
  “你这么打印好是好啊,但以前印了那么多空报表不就都废了吗?”
  叶奕凡不由的心沉了一下,感觉这么想问题的话,老总的理念就和自己不一样了,自己确实有推进公司各种工作电子化的想法。出来后,专门到仓库去了一趟,一看那个产量表,放了足有七大箱子,按每个箱子近六百张估计,足可用十三四年。
  十三四年,大多数企业,能坚持十年以上就很不容易了,这简直就意味着永远用不完了。
  这个事很愁人,让叶奕凡每天去手写这个报表,他是绝对不愿干的。用电脑算好再抄一份?这个稍微可行一些,但也有些让人不爽。最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就是用那个报表的背面,空白处来打印,这样至少不浪费A4纸,也不浪费原来的报表。

  对这种方案,郑总没好意思再提出什么了,但从他那撇着的嘴看,他其实是心情不爽的。看了这种情况,叶奕凡第一次感到,理念不同,难以共事,这还真不是二斗米能解决的。
  这段时间,也慢慢听到一下泰星的消息,原来的孙经理,离开了集团,自己开了一个公司,在农村乡里,因为开发区成本太高了。
  随后经理夫人一起过去了,泰星里的,经理夫人的姐妹过段时间也都过去了,她们是不去不行的,集团要求让她们走人。再以后,听说柳霜也过去了,但不知是自己要走还是也属于被迫。然后做辅料工艺的小林,经理特别喜欢她,特意把她给叫过去了。
  快年末了有一天,去了一趟劳动服务公司办事,路上正好遇到了盛玉杰的二姐,她在华榆的一家小公司也是做劳资的。两人以前也经常碰面,打了个招呼,就一起往劳服走。
  习惯性的问来办什么的。结果她回了一句:
  “给自己办离职的。”
  叶奕凡还没反应过来,想了一会儿,抬头看着她,“给谁办?”
  “给我自己啊,”
  盛二姐没好气的说,
  “集团一通知我,我马上就给老孙打电话,说你这是犯了灭九族的罪啊,他笑哈哈的说,那你就过来吧。”
  老孙就是泰星的原经理,她叫妹夫。

  叶奕凡听了,也是很感慨,这还真是株连九族的玩法啊。
  后来知道,泰星经过这一番强行整理后,开始走下坡路了,从集团第一逐渐向中游靠拢。
  这一年的春节,一家人在开发区过的,大姐初二带着孩子回来。由于大姐的麻烦事成功摆平,一家人也是非常高兴。
  假期期间,叶奕凡晚上经常就沉迷于聊天室聊天,由于拨号上网的网速较慢,所以上网的其他功能几乎没怎么试过。
  春节回来后,就慢慢听说公司的订单一直下滑,和生产,技术科的同事聊天的时候,有人认为,这和郑总的管理有关。
  郑总是小队会计出身的,特别能找到问题关键并加以管理。自从他去年从华榆过来之后,为了提高企业利润,马上就抓住了他认为是关键的地方,产量。
  所有的车间的产品最终都会流入到包装车间,所以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包装车间,去关注各车间昨天的产量。用他的话说就是,下了多少活儿,活儿就是指产品,下了多少活儿就是指生产出多少件服装。
  后来他让叶奕凡收集整理的报表,就是为这个目的来的,可以更精确的掌握各车间的产量。在知道了产量后,对于产量高于自己预期的车间主任,就给予笑脸,对于产量低的,就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要有一番训斥。
  但据叶奕凡观察和一部分亲身体会,郑总有一个极为高明的地方,就是在训斥别人的时候,并不总是一直冰脸对待对方。
  而是在训斥的时候,偶尔也脸往侧面一转,笑一下,说两句体己话,让对方缓缓,然后马上脸再转过来,重新恢复冰脸,让对方开始紧张,两种脸色的切换极为纯熟自然,在训斥的过程中可以重复多次,又让对方有了心理压力,又不至于让对方急眼,产生抵触情绪。
  人的心理都有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本能,产量少了,车间主任挨训,是摆在面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痛苦,为了解决这种痛苦,就唯有把压力传导下去,用各种方法使车间的工人提高效率。
  而这个效率的提高也不可能凭空做到,被逼强行提高的话,很自然的行为,就是产品质量就下降了。而这个质量的下降,不是马上,而是渐落式。郑总不能马上看出来质量有问题,他马上看出来的只有产量。
  所以在他的管理下,在去年一年,由于产量也大幅度提高,公司的利润也大大增加,比他没过来,由儿子主政的时候高了很多,年终家庭分红据说是最多的一次。

  但随着产量的提高,整个产品质量慢慢下降了。年末的时候开始,这种质量问题就开始明显化了。衣服的返修率明显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下降了。
  然后公司也就这个问题开始想办法了,要求各车间提高质量。但是一个大家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产量通过玩命可以提高,但质量问题,工人们为提高产量养成了一些粗枝大叶的工作习惯,竟然改不回来了。
  同时郑总对产量的要求也没有放松,所以不管怎么强调,质量也没有明显的改变,从今年开始,更大的危机来了,很多客户,对景安公司质量不满,开始把订单转移了。包括以前关系最好的客户,即使不好意思马上全转移,也先把手中相对重要的单子,转到其他公司去做。
  所以公司今年开始时而出现车间的工作接不上,工人闲置的情形。这就是生产和技术科的一些同事分析的情况,叶奕凡对服装不太懂,但听了觉的这种说法确实挺有道理。
  过了一段时间,郑总开始对公司进行体制调整,原先的生产科和技术科合并成生产技术部,部门经理由他的外甥,原来的技术科长担任。财务科与办公室,变为财务办公部,部门经理由他的儿媳,出纳担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