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程序员——我的IT之路》
第22节

作者: Hello2020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天下午就在那坐着指导徒弟,一车间收发员小徐带着一个没见过的美女过来开票,看到叶奕凡就介绍说这是她老婆,产假刚回来,叶奕凡一看她老婆实在太好看了,真心觉的小徐配不上,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这是你老婆啊,真是一朵鲜花!”

  顾军听了马上接道:
  “你又想说插在牛粪上是不是?”
  大家都爆笑了,小徐也跟着笑。
  “后半句可是你说的啊,我可没说!”
  叶奕凡连忙辩解,不过好象没啥用,大家认定了他后半句的潜台词一定是这个。
  顾军又冲美女说:“不过他对你评价挺高的,说你一朵鲜花。”
  二楼的气氛和三楼完全不一样。
  不过也不总这样,尤其是穆部长上来脾气的时候。
  有一次叶奕凡在那坐着,看到穆部长一路咆哮着走进来,后面跟着二车间主任郎玉梅,还有一个工人,好象工人犯了什么错误,要如何惩罚。看外屋人多,几个人就走到了有隔断的里屋,但声音还是能听到。
  穆部长表面发了一通火后,话撂的挺狠,其实最后结论是说下不为例就行了。但穆部长是外地人,话说快了时口音辨识度本来就不是很高,加之他还说话吐字还不是很清楚,所以那两人没理解他的意思。

  估计只从他怒气冲冲的态度上去判断,会对工人严重处理,结果工人不服,大声抗争,眼泪都快下来了,郎玉梅是车间主任,得保护自己的兵,也顶了几句,生气的站在那儿,眼都红了。
  这一下把穆部长气坏了,怒道你们连话都听不明白,还跟你们说什么,气乎乎的回座位上坐着去了。那两人就泪眼婆娑的在里屋过道处站着不动,而且这时外屋里坐着的,站着的,有不少人在,也没人出声,整个气氛就僵住了。
  叶奕凡本来在那坐着挺悠闲的,但一看这个气氛,周围不管是生产科的,还是车间的人,大都是穆部长的直接下属,谁也不方便说话,也不敢说话。只有他在这里算是个外人,反倒稍微方便点,又等了会儿看气氛还那么尬,责任心上来了,不得不采取行动了。
  其实他并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有时事情就是到了面前,顺手能帮忙解决的,也不至于就是置之不理。
  没奈何走到了里间,冲着两人就骂道:“你俩彪啊,穆领导告诉你们下回注意听不懂啊,还不回去干活。”
  怕她们不明白,又暗自捏了几下郎玉梅的手,再往外推了一下,郎玉梅虽然三十多了,但细皮嫩肉的,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郎玉梅到底是车间主任,马上就明白了,就算穆部长不是这个意思,但叶奕凡当众这么一说,不是也是了,于是拽着工人就赶紧走了,看问题解决了穆部长也明显松了口气。
  叶奕凡早就发现公司里有一种长久的陋习,一方面,一出问题领导愿意批评下属,另一方面,是下属对这种批评也特别敏感。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就是一出事,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说当下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和以后如何避免问题再发生。而马上反应的点是,这个问题不是我的责任。
  也就是,不关我事,用土话讲是“不该俺事!”
  只要出问题,从一楼到六楼,任何一个有关人员都会异口同声说出这四个字,“不该俺事!”。
  有一天,辅料库出了点问题,出库的物品有误,造成了生产时间上的延误,当时出库的是辅料库副主管盛大姐,被穆部长叫下来,说了几句,本来就完事了,他也不能真去处理盛大姐。
  但叶奕凡亲眼看见盛大姐出来后,被盛玉杰拉到一边说了半天,然后就直接回去找穆部长,这回态度和气势完全变了,非常理直气壮的说:
  “那个事不该俺事!”
  “那该谁事?”

  “俺也不知道,反正不该俺事!”她不象盛玉杰那样长袖善舞,能说会道,估计刚才教都没学明白,只能硬转折,说不出理由来,就直接说结论。
  穆部长也无可奈何了。
  这种上上下下总是推诿责任的思维的根源,还应该从上层找,在工资评定等事情上,工作出过多少次错误,多大影响的错误,都会对工资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连带着,上上下下都很避讳责任落到自己头上。
  对这种问题的处理,顾军的方式让叶奕凡受教颇深。
  有一次到二楼,正好顾军从经理室回来,讲了他的遭遇,说刚才被经理叫过去了,因为有个客户投拆他,所以一进门开始,就被经理一顿臭骂。他一声也不吭,就这么听着,等经理骂累了,要歇会儿的时候,轻轻插了一句话:
  “经理你今天叫我来是就想训我一顿,还是想听我解释,要是想训我,那我就老老实实听着,要想听我解释那我就解释一下。”

  经理再蛮横也不可能说我就想训你啊,那样的话,训本身不就没理了吗。加上训了一通后气也消了大半,也确实累了,就说那你解释吧。
  顾军就心平气和的把和客户之间发生的事描述了一遍,听完之后也确实主要问题不在顾军身上,虽然客户是上帝,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委屈自己的员工,也就没再说什么了,让他想法让把客户安慰好就行了。
  他这个处理方法让叶奕凡很受启发,跟上司沟通是有策略的,需要的时候,要以退为进,如果上来勃然大怒,或者痛哭流涕的去诉说,去解释,不是那样的,这事不怪我,那你解释的再好领导可能也听不进去,会认为你只是在推卸责任,如果让对方先发泄一下再解释,解释出一分对方就会接受一分。
  但从领导角度看,这是以后在大公司才体会到的事,就是要倾听,把事情前后弄明白了之后,需要批评再批评,当然最好不要批评,而是只需要想办法怎样避免以后再出同样问题。更别说如果批评完再发现自己误会了,那就太被动了。
  只要注意思考,细微之处皆学问。
  由于华榆集团是从农村发起的,当年开始在开发区建厂时,第一批员工都是直接从农村的工厂中直接转过来的,大部分人虽然在开发区住着,但是户口仍然是农村户口。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止泰星自己了,开发区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员工。他们这群人在孩子上学等问题上,有诸多不便之处。
  开发区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出了一台政策,在开发区的公司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且呆满五年的农村户口职工,只要交少量的城市增容费,就可以把户口转到开发区来,但转来之后,也还是农村户口,但称之为开发区农户,级别看起来高了一些,日常生活应该有不少便利之处。

  叶奕凡查了一下,泰星有正好80人左右符合条件,这可是个大活,把80人的劳动手续,当时叫两个手册,分别是劳动手册和保险手册,专门收拾出来,装一个大箱子里,送到公丨安丨局,公丨安丨局专门收拾出一个大屋子装这些手册。
  等送过去后,过段时间听说事情发展不是很顺利了,开发区说要等市里的相关政策出台,才能真正办理这些户口,所以这个事暂时就拖了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