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近十年磨砺》
第36节

作者: mr6369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时看到王明月已经在B房间的一张单人床上开始打扫、归置卧具,一问才知道周伟与他同在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大小,除了两张单人床和两个木凳,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家具了,只是墙角摆放了不少中国的纸质货物包装箱,由于大小、新旧不一,因此显得比较凌乱。向南通体的玻璃窗是窗帘半掩,因此室内光线很强,无怪门厅里白天不开灯都不显黑。

  周伟因为我们新来,又把我们从与A房间的门相对着的门领到C房间里看了看,C房间的间量可真够大,南北距离足有8米多长,东西宽有4米多,南面是通体玻璃窗和阳台,窗帘拉掩着,光线同样很柔和,再看方胜利正歪躺在靠西墙的中间摆放的大人造革面沙发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电视呢。
  重发第 1493 楼,有部分更改
  我进门后正有些不知应该如何是从的时候,听到周伟他们三个也已经上到了楼层了,待他们开门,周伟先走进来,看我还呆站着,就先把我领进正对着单元大门的那个房门里,左拐然后进到另一个面积有10平米左右的小屋(附图中的A房间),这是个典型的寝室尺寸和布局,向南的一面是通体窗户,(三个房间均有向阳的窗户,)淡雅的米黄色窗帘拉掩着,室内光线使人感觉很柔和、舒适。室内陈设很简单,仅有一张双人床、一个小三屉桌,一个木凳,一个双开门的大衣柜。,周伟说,现在咱们一共是6个人在这儿住(当时没算梁秋生),我们睡的都比较晚,这个屋相对独立、僻静,您和一个天津人叫房宝昆的就和着在这个屋住,这样您还得以每天早点休息……,我听了连忙表示挺满意的,并谢了谢他。

  然后周伟又赶忙到外面房间去安顿王明月的铺位,我把东西放下,打开大衣柜门一看,大衣柜里面基本是空着的,于是就把自己行包连同东西、货物全放到柜子里面,随后也走出来,又来到B房间。
  这时看到王明月已经在B房间的一张单人床上开始打扫、归置卧具,一问才知道周伟与他同在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大小,除了两张单人床和两个木凳,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家具了,只是墙角摆放了不少中国的纸质货物包装箱,由于大小、新旧不一,因此显得比较凌乱。向南通体的玻璃窗是窗帘半掩,因此室内光线很强,无怪门厅里白天不开灯都不显黑。

  周伟因为我们新来,又把我们从与A房间的门相对着的门领到C房间里看了看,C房间的间量可真够大,南北距离足有8米多长,东西宽有4米多,应该是这套房子中:客厅的“角色”吧!
  南面是通体玻璃窗和阳台,窗帘拉掩着,光线同样很柔和,再看方胜利正歪躺在靠西墙的中间摆放的大人造革面沙发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看电视呢。
  续第 1494楼:(更新)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房间里的陈设,在西墙靠阳台门和窗户的地方南北向放着一张单人床;在它南边就是方胜利正歪躺着的大沙发,在它前面摆放着一个木质茶几;在它们北侧东西向是一张大长方桌子,周围几个木凳;对着桌子的东面有一扇门直通门厅,(换言之,遇有客人来访,在门厅脱掉大衣,打开此扇门就可以把客人让进客厅了。)

  在沙发和茶几对面靠东墙是一组组合柜,上面摆放着一台电子管的彩色电视机,客厅东墙最北面靠近窗户的位置放着一个五斗橱柜。客厅房顶的中央吊着一个有七盏灯的吊灯。
  (我在那边多年,还发现了一个与国内不同的现象:即他们的室内照明95%以上都用白炽灯泡,而不用日光灯,不知是因为那里电费便宜,不差(电)钱,还是认为怕日光气管在灯房间里用有光污染,可能有碍健康而不用?)整个房间的布局和摆设基本就是这样了。
  方胜利看到我们进去,礼貌性的欠身要起身坐起来,我连忙劝阻:都是自己人,别客气了。随即我在大桌子旁边的一个木凳上坐了下来,问他道:看什么电视节目呢?方胜利随口答道:没事干,瞎看,也看不懂。
  当时匈牙利和苏联的居民区已经采用采用共用电视天线,像匈牙利国因为国土面积小,西方化又比较早,在布达佩斯可以看到紧邻的奥地利电视台节目,我笑着问:有黄色东西吗?方胜利说:没有,只是不定期的在深夜里偶尔看到有故事情节的A片。
  

  续第 14945楼:(更新)
  我看到当时电视机里播放的是歌舞节目,应该国内电视台都可以播放的健康节目。后来我又曾不定时的凑过去看了几回,也大体是与此类似的节目,由于语言不通,加之当时因为生活(挣钱)的压力很大,每天要在自由市场和路途消耗十几个小时,回到住处吃完饭已经是筋疲力尽只想睡觉了,因此在匈牙利期间统共没有看过几次电视。

  大(周)伟乘我们坐在那里闲聊的时候,到厨房给我们热了一些昨天剩的饭菜,叫我们过去吃饭,并说是中午凑合吃点,晚上再给我们“接风”。
  我吃饭时,感到饭菜没滋没味的,就到自己住的A房间拿出随带的固体酱油膏和味精、花椒、大料等调料交给大伟,大伟见了很高兴,连声说:太好了,这些东西我们已经断档半个多月了。
  我们很快吃完饭,大伟问我们累不累,说:如果不累他准备带我们下去到住处附近转转,一是熟悉一下周边的情况,另是做些准备工作,例如每人得买张布达佩斯的公共电汽车月票,以便明天开始出摊就能用了。
  我们三人都表示不累,于是我们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和周伟一起下得楼来,到了楼外街面上。
  我们一边观赏街景,熟悉环境,一边听周伟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有关情况。

  周伟说:在我和王明月没来前,这套房子里共住了四个人,除了周伟、方胜利,还有一位是在北京某大公园里面工作的丰东生,因为他来布达佩斯比较早,岁数比较大(三十多了),所以我们都叫他老大,他(和方胜利比较喜欢看电视,因此他俩)睡C房间;(和我同)睡A房间的天津人叫房宝昆,是天津的一位中学老师,大家在国内期间本都不认识,但因为共同的目的在这儿聚齐了。(那会儿,在匈牙利混的中国人相对还比较团结,相互间还多少能有些照应。)

  周伟因为英语比较过硬,所以到了匈牙利后,基本没有到自由市场摆摊卖货,很快就与当地的中介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他目前一直在从事帮助来到匈牙利闯世界的中国人租住房子,办理居住身份等工作,事后得知,他来匈牙利后也干起来贩人(卖邀请信)的买卖来,与我相处的不少人就是他给“办”来的。这是后话了。
  丰东生和房宝昆每天都出摊卖货,方胜利是奔着来匈牙利做大厨打工的,这会儿除了偶尔出去找工作外,大部分时间是闲暇的,因此他每天在“家”给大家当“后勤”,负责买菜、做饭,使大伙白天在外面忙碌一天,回来就能吃到热饭菜。
  当然他也不是来国外做国际雷锋,白给我们做饭的,他不用掏饭、菜钱,这是个互利的方式。
  续第 1496楼:(更新)
  我顺口问了句:怎么不见李金建?难道他已经回国了?周伟说:他是8月下旬到布达佩斯的,也是他去布达佩斯中央火车站(东站)接的站,李金建在国际列车上结识了三个同行的北京兄弟,也一起来到了这里居住,但这里床铺和卧具不够,没办法就有人打地铺睡在地板上,天热时还能凑合,但气温逐渐降低,有些盯不住了,前些天他们另找地方搬出去住了。

  说着,周伟把我们带到离住处有差不多有一站地远近的一个有轨电车总站,告诉我们(因为这里地处布达佩斯边缘)每天都要在这里乘车到市里其他地方去(或换乘),因为布达佩斯消费水平比较高,每次乘坐公共电汽车(大概?)费用是20福林(通过美圆换算,折合1.30元人民币,)因此买月票比较合算,那天是10月6日还基本算是月初,买月票也赔不了本,因此我和王明月、梁秋生三人在这个有轨电车总站的专设售票亭每人花675福林,买了一张布达佩斯公共电汽车月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