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王爷的巅峰人生》
第43节

作者: 我不懂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什么试用装,正式装的?”
  忽然之间,有人在旁边插嘴。
  转头一瞧却是裕王已经醒了过来。

  他伸了伸懒腰,一脸舒坦的道:“铭淇,你这个东西真好,好久我没有睡得如此好了!连带着之前的烦恼忧愁,好像也一扫而空呢!”
  “那以后隔三岔五爹你也做一下这种按摩吧!”柳铭淇点点头,然后就问:“你有什么忧愁烦恼,说出来听听?”
  裕王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萧大家准备封嗓退隐了!”
  萧大家?
  柳铭淇还没有反应过来,旁边已经躺下去准备继续的裕王妃就又坐了起来,惊呼道:“传言是真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啊!!”
  裕王愁眉苦脸的道:“她已经在准备了,估计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情。”
  “那岂不是听一场少一场?不行!”裕王妃赶紧道,“王爷,你下次帮我也订一张票,我也去。”
  看着他们的样子,柳铭淇明白了过来,“爹,这位萧大家很出名?”
  “哦,我忘记了你对听戏不感兴趣。”裕王笑了笑,道:“萧大家是戏坛九仙之一的名角儿,工青衣和花旦。别看她年龄大了,可是在柔美一派之中,仍旧是独占鳌头,特别是那幽咽委婉的情韵腔调,还有喉音、舌音和唇音,更是一绝……听起来,魂儿都进了戏里面,许久都拔不出来啊!”

  见到裕王一副痴迷的样子,柳铭淇只觉得浑身都肉麻。
  要不是裕王只有裕王妃一个女人,而且从来都没有夜不归宿过,他怀疑老爹已经让老妈变绿了好多次了。
  相比之下,裕王妃还好一点,不过也是一脸的回味。
  看过电视、电影、3D电影的现代人,对于戏曲这种形式,是绝对不会感兴趣的,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戏曲几乎都消亡殆尽的缘故。
  这种节奏慢、模式化、脸谱化、场地嘈杂纷乱的表演,是很不适合现代人的节奏的。
  但是柳铭淇却晓得,在古代戏曲是非常非常受欢迎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著名的唐明皇,戏曲的徒子徒孙们一般被称为“梨园子弟”,这里的梨园,便是李隆基组织人唱戏听戏的地方。
  甚至于李隆基经常还亲自下场表演,博得满堂喝彩。
  然后老佛爷也是著名的票友,正是在她的喜爱推动之下,京剧这个源自于徽派的戏曲形式,才正式的成为了中国第一。
  数下来,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们、富豪商贾们,有多少都是直接在家里就养个戏班子的?
  有了他们的喜爱,你说戏曲怎么可能不名扬天下?

  想通了这一点,柳铭淇慢慢的颌首,“爹,萧大家多大了?为什么要退隐呢?”
  “她十二岁开始登台唱戏,现在已经唱了十一年时间。”裕王道,“这十一年里面,她唱了大大小小七八百场戏,几乎所有适合她的戏目都唱了不下三五遍。
  前段时间我们在一起喝茶闲聊的时候,萧大家就曾经提及过,在戏曲这个行当里面,她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热情,所以想要停下来歇一歇,找个人嫁了,从此相夫教子,后半辈子老有所依,也就足够了。”
  “才十一年,今年二十三岁就想退了?”
  柳铭淇有点不可思议。
  在另一个世界,柳铭淇长大的时候,京剧早已经没落了,不过逢年过节仍旧会出来亮亮相,以表达这是我们国粹的存在。
  因此柳铭淇肯定晓得一些京剧名家。
  譬如说京剧泰斗谭鑫培老先生,十一岁起学戏、十六岁始登场,直到七十岁仙逝,老先生唱了五十四年戏,死前几天还在唱戏,几乎就是死在了戏台上。
  还有最熟悉的“伶王”梅先生,仙逝的时间比较早,仅仅六十七岁便走了,但人家去世之前三个月还演出了。
  他也是十岁登台,六十七岁去世才停下来,足足唱了五十七年。
  除开了这两位,许多京剧、昆剧、川剧等等名家,唱个五六十年也随随便便。
  哪怕是命运坎坷的东皇,在那个乱世里面,她也是足足唱了二十多年,才最终归隐。
  现在这个所谓的萧大家,二十三岁便看破了这个行当,想要归隐,实在是有些任性吧?
  裕王是一个资格的戏剧迷,见状就解说道:“萧大家天资聪慧,虽然外表柔弱,可是对于戏曲是一点就通,只要是她能演的戏剧,绝对是能演绎出自己的风味,这一点深为大家所喜欢。
  但是萧大家却又对自己太苛刻,如果不是太好的剧本,她一般也就唱个一两次,最多三五次便会放弃,因为这对她没有任何的挑战了,无法超越自己。

  现在她要退出,就是因为戏曲这个行当太过老旧,这些年根本没有创作出很好的剧目,不能让萧大家施展才华,所以她才要隐退。”
  本来说好好发奋图强多写存稿的,结果小公主放假了,说想吃饺子,便兴冲冲的一大早去买材料自己弄,到下午做完,刚才上锅蒸,坐下来才发现居然连今天发的两章字数都没写够!
  现在就开始消耗存稿了!?心慌啊~~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
  柳铭淇微微点头。
  这么说起来,这位萧大家还挺孤傲的嘛!
  不过人家也有骄傲的本钱。
  这就跟另一个时代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演员们一样,你钱多都算不得什么,必须要有能打动他们的剧本,这才会让他们同意出演。
  如若没有好的剧本,他们宁愿歇着,也不会为了钱来践踏自己的演技。
  像是这样的演员,柳铭淇就很喜欢。
  所以他同样就对这个萧大家有了好感。

  一个人知道坚持一些底线,那么这个人就很有意思,值得交往一番。
  裕王妃此时也接话道:“萧大家算一个,秋仙不也是一样的么?这两年她唱戏的场数急剧减少,一个月才能听到两三场。我看啊,如果没有好的本子出来,恐怕她要不了多久也要退了。”
  “谁说不是呢?”
  身为资深票友的裕王爷忍不住就唉声叹气,“可那群人也真是蠢货,老是靠着几十年、几百年以前的剧目混日子,哪里有什么新的创意?别说是九仙们演得烦了,就是我看也看得有些腻了!”
  九仙这个词柳铭淇倒是听过,传说中戏曲行当的九位超一流人物,五男四女,一起就被称为戏曲九仙,在戏曲行当乃至民间,都拥有很崇高的地位。
  大康朝的治理比较宽松,也鼓励大家有更好的休闲生活,所以戏曲这个行当非常的发达,据说京里就有不下一百个戏班子,大部分都是人满为患,每天都爆满。
  没办法,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少,总不能什么人都去花楼,都去赌坊吧?
  正常的娱乐才是最大的消费主力,那些小众的永远也成不了主流。
  另外在富裕的江南地区也是如此,江南三省浙江、江苏和安徽,一共有大大小小数千个戏班子,出了太多的人才。
  九仙之中的好几个,其实都是在江南的,并不全在京城,他们的主要地盘也就是在江南,而不是放在了京城。
  但这些人如果来到了京城唱戏,每一场都能爆满,连开几个月都不用担心客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