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汉唐人》
第1节

作者: 月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曾对汴梁城做过规划扩大,此时已初具规模。
  受大军出征的影响,街市上并没有什么人。
  从韩通派出的侍卫来看,果然史载无误,他和赵匡胤很不对付。
  几个侍卫时时刻刻盯着赵匡胤,甚至赵匡胤说什么都不太买账。
  这样才好,柴宗训在心中冷笑。
  出了城,柴宗训蓦地想起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从汴梁城去幽云,不管走东路还是西路,都要经过陈桥驿。
  此刻,赵匡胤的大军正驻扎在那里等他们的主帅。
  就这样前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柴宗训想了想,直接问到:“赵掌柜,此去幽云,有没有小路捷径?”
  因为充作商旅,所以赵匡胤是掌柜的,柴宗训是公子,侍卫是小厮。
  赵匡胤面无表情:“回公子,过了陈桥驿,有一条小路直通易州。”
  “我不想去陈桥驿,”柴宗训说到:“如今大军正在陈桥驿等待,如被人认出,露了行迹,反倒不美。”
  “但自汴梁城北上,陈桥驿是必经之路。”赵匡胤淡淡到。

  “你没听到公子说不想去陈桥驿吗?”侍卫董如诲说到。
  董如诲身形高大,一身腱子肉,一眼看上去武力值不下于赵匡胤。
  赵匡胤仍是淡淡的:“这是小厮和掌柜的说话的语气吗?”
  董如诲回怼到:“我只听公子和韩掌柜的,你这个掌柜,管不着我。”
  “公子,”赵匡胤没有继续搭理董如诲,只说到:“此去幽云,我只知道过了陈桥驿之后的小路。”
  柴宗训说到:“难道我们就不能绕开?”
  “回公子,此去陈桥四十里,”赵匡胤说到:“如果绕路,至少得多走两百里,所谓兵贵神速...”
  “公子说怎么走,就怎么走。”董如诲出言打断赵匡胤:“绕,从陈桥驿旁的朱仙镇绕道北上。”
  朱仙镇。
  柴宗训一阵神往,一百八十年后,岳飞曾在此地大破金军。
  不过既然重生回来,柴宗训肯定不会让南渡的事情再次发生。

  赵匡胤鼻翼动了几下,没有怪罪董如诲的意思:“行吧,那就走朱仙镇。”
  原本午饭前就能到达陈桥驿,但因为绕路,傍晚时分一行人才穿过朱仙镇。
  陈桥驿的事情,想必早就策划好,赵匡胤却一直都像没事人一样。
  柴宗训一路都在分析赵匡胤的心理。
  他不认为赵匡胤会就此收手,只是造反代价实在太大了。
  当年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烂命一条,身无牵挂,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搏一搏说不定单车就变了摩托。
  但赵匡胤不同。

  目前整个大周几乎没有几个人敢找他的麻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相当悠闲。
  如果实在无聊,还可以递个申请带几万兄弟出去转转,活动活动筋骨。
  这所有美好的东西,如果造反一旦失败,便将灰飞烟灭。
  所以,没有十足把握,赵匡胤不会轻易露行迹。

  这些,都是柴宗训可以利用的。
  天色渐晚,日影微昏。
  前军主帅慕容延钊令各军于陈桥驿就驿下营,寓宿一宵,明晨再进。
  火头军埋锅造饭,兵士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谈。

  惟有散指挥使苗训,独自站在营外,仰望云气。
  旁边走过一人,问讯到:“苗先生,你在看什么?”
  这苗训乃赵普亲信,且是当时著名天师陈传老祖的弟子,军中传言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
  苗训转过头来,见问话的是颇受赵匡胤重用的校尉楚昭辅,便指着夕阳说到:“你看看太阳下面,是不是还有个太阳?”
  楚昭辅仔细看了看,不就一个夕阳吗,哪有两个太阳?

  苗训继续说到:“双日同天,五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你看那里,两个太阳互相摩荡,熔成了一片黑光。”
  “哎呀呀,旧太阳沉没了,新太阳独现光芒,旁有紫气环绕,祥光绚彩,格外灿烂。”
  “楚校尉,此奇景当属有慧根之人才能看到,似那等愚夫蠢汉,是看不到的。”
  “楚校尉,你有如此机缘和慧根,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楚昭辅看了半天,实在不知道哪里有两个太阳,只知道天上现在一个太阳也没了。
  但他又不想承认自己是愚夫蠢汉,只得装作看到的样子,上下探头。
  所以说义务教育就是好,楚昭辅但凡受过义务教育的洗礼,都该知道《皇帝的新衣》。
  苗训在一旁神道道的掐着手指,楚昭辅惊异的问到:“苗先生,这主何吉凶?”
  苗训神道道的左右看了看,小声到:“你是太尉倚重的人,不妨与你直说,这便是天命。”
  “先落的太阳,应验在周,后现的日光,当是应验在太尉身上。”
  楚昭辅心下了然,原来他真的不是愚夫蠢汉,左右看了看:“何日方见端的?”
  苗训说到:“天象已现,就在眼前。”
  身在朱仙镇的柴宗训虽然没有亲见,但此时陈桥驿的情况,各类史书记录得很详尽。
  每次看到这一段,柴宗训都想笑,仿佛想做点什么,不把老天拉上都不行。
  就像赵匡胤出生的时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把一个黄疸高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佩服这些史学家。
  楚昭辅走后,苗训急忙走进中军大帐向赵普汇报:“赵书记,我已安排妥当。”
  赵普此时的职务是幕府掌书记,第一幕僚,军中多称呼他为赵大人。
  虽然忙碌,但赵普心中却非常畅快,今日一过,从龙首功,不说裂土封王,位列三公开府治事是十拿九稳的。
  不过赵匡胤辞行一直未归,赵普吊三角眼里闪过一丝焦急的神色,随即恢复如常:“很好,从龙之功,担保你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

  “谢赵大人提携。”
  苗训出帐后,赵匡义窜了进来:“赵大人,大哥怎么还没回来?”
  赵普说到:“听回来的亲兵说,小皇帝正与他探讨平辽之策,怕是要迁延一会。”
  “探讨平辽之策?”赵匡义嗤之以鼻:“七岁小儿,知道什么平辽?”

  当着赵匡义,赵普可以说出他的担忧:“我等行事太过于随意,据报汴梁城里已经传遍此次当册立点检做天子之事,如若传至大内,怕是对太尉不利。”
  “那又有何妨,”赵匡义说到:“大不了我们打回去。”
  “报。”帐外有探子大呼。
  赵普坐了下来:“进。”
  探子急匆匆跪下说到:“禀大人,二帅,韩通已接掌汴梁城内外防务,凡有城外军士敢入城者,一律斩其足。韩通趁此机会,解除多位统领兵权,汴梁城各门,已经换上了他的亲信。”
  “不好,”赵普大惊失色:“太尉尚在京中,怕是有危险。”

  探子说到:“禀大人,二帅,太尉已经便服出城。”
  “哦,”赵普急忙问到:“太尉到了哪里?”
  探子回到:“禀大人,小人是从守城军士那里得来的消息,里头有小人熟识的兄弟,太尉便装出城后不知去向。”
  赵普挥挥手:“再探,再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