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河传奇》
第28节

作者: 祁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仙伶最近春风得意,扬眉吐气。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找她看相,摸骨,掐算的人非常多,坊间都传说这黄大仙灵验得很,有效得很。
  一些外村人听说了,不怕山高路远,不惧风风雨雨,千辛万苦赶来找她占卜算卦。他们来时都带了礼品,走时还会按心意留下银钱。

  黄大仙算命不报价,全凭来人自己掂量着给,这是规矩。算的准,得到的钱就丰厚,反之亦然。
  王仙伶足不出户就有人送钱,让村人艳羡不已。
  日期:2021-03-20 19:53:53
  有些大富大贵之人,自己不愿辛苦,就派了人马来接王仙伶过去,算四柱命相,看六柱风水。
  自然,大户人家给的钱会让王仙伶十分满意。
  王仙伶一趟趟的鲜车怒马接走,再一趟趟的鲜车怒马送回来。村人见了,慢慢习以为常,大家都暗叹王仙伶好本事,钱来得容易。
  王仙伶此时气势极盛,八面威风。在村中行走时,每一个村民看到她都会生出种接近畏惧的尊敬。

  王仙伶心里再怎样得意,倒也知道盛极而衰,人狂招祸,所以总是客客气气地与村民招呼。
  可若遇辛宝宝夫妻,王仙伶则立时嘛答(翻白眼),抿了薄唇掠过,全没一点好气,甚至还留下个忿恨冷哼让两人回味。
  夫妻俩知道,心胸狭隘的王仙伶还记着幸雪打她两次的仇。
  幸雪并不在意,她本就看不上王仙伶的为人,不交往正合心意。可辛宝宝却心惊肉跳、诚惶诚恐,王仙伶如今是黄大仙,得罪了她,日后恐要生出事端来。
  辛宝宝有心想与王仙伶修好,却也没什么好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日期:2021-03-20 20:03:37
  幸雪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山里日月短,春去秋来似乎是转眼的事情。在辛宝宝悉心照料下,金秋到时,幸雪终于生了。
  生孩子的前一晚,幸雪做了个梦,再次梦到那黄毛狗。黄毛狗围着幸雪转,眼中充满了孺慕之情,转了一会,它竟突然扑向了幸雪。
  幸雪一惊,醒了。次日一早,辛宝宝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
  那时候的东北,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下”人。

  “呜哇,呜哇!”房内传出小儿的啼声。孩子一下来,虚弱的幸雪吃力地说:“快!帮俺看看,长豁唇没?”这是她最担心的,担心孩子遗传父亲的残疾。
  “没啊,下(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光不出溜,怪沉地呢。”老娘(接生婆)回应道,她是辛宝宝请来的。
  这个老娘原来是山东平度县的,在当地远近闻名,不知接生了多少富家贵子与穷种贱根。迁移到滴答河屯后,家门口请秀才写的是“轻车快马,吉祥姥姥”对联。
  幸雪听了吉祥姥姥的话,终于放下心,笑靥如花。
  日期:2021-03-20 20:11:29
  在门外等待的辛宝宝不停地踱着步子,他看到家里一对公鸡打架,互相扭断了脖子,却顾不上去管。
  他焦躁不安,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家孩子马上要出世了,怕的是孩子生来不周全,跟自己一样有些什么残疾,再加上幸雪时不时梦到那黄毛狗,他心里的不安越发重了。
  听见孩子第一声哭泣,辛宝宝焦急地伸长脖子往屋里窥探,却一个踉跄,差点没站住。
  不一会,吉祥姥姥出来,美滋滋的道:“恭喜恭喜,宝宝要请客!下(生)了个大胖小子,贼沉!”
  辛宝宝喜得要蹦高,猛然想起什么,不确定的问道:“没……没啥别的毛病吧?”
  “没有,一切都挺好。”
  喜悦这时彻底弥漫过辛宝宝的全身,他兴奋地在门前转起了圈:“这敢情好,这敢情好,俺有儿子啦,俺有儿子啦……”

  喜上眉梢的辛宝宝一个劲感谢吉祥姥姥,并拿出赏金奖励,客客气气送其出门。
  回屋后,辛宝宝小心翼翼地抱起了仍自哇哇啼哭的宝贝儿子,温柔地道:“媳……媳妇,辛苦你了。”
  虽然脸色苍白、但仍不掩美丽的幸雪微微笑了笑,道:“俺看看儿子。
  辛宝宝依言将儿子轻轻放到了妻子的炕边。
  幸雪心中高燃爱火,仔细打量这孩子,发觉没任何残疾,一切正常。抬头和辛宝宝对视一笑,开心得不得了,心中充满小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日期:2021-03-20 20:21:12
  孩子出生后,辛宝宝做了个长约一米左右,宽约三四十公分左右,下有一个木制底,四周由薄木片围成高约三十公分左右护栏的椭圆形的“悠车”。
  辛宝宝在房梁上用四根麻绳拴好把“悠车”吊在离炕不高的上方,在绳子上拴个孩子喜欢的玩具,在里面铺好被褥和枕头,让孩子躺在其中来回摆动,逗其玩乐或哄其睡觉。
  这种“悠车”是东北传统育儿工具,既可以代替母亲看护,也能使婴幼儿自娱自乐。
  婴幼儿身在其中又舒服又安全,或酣然入睡,或悠哉游哉,夏天可以起到扇风纳凉驱赶蚊蝇的作用,冬天在里面铺上鸭毛或鹅毛做成的褥子,保持一种恒温,还可以让婴幼儿因炕热而发生的疾病。

  日期:2021-03-20 20:42:16
  秋风吹起,落叶飞舞。家家忙着秋收,打各种山货。幸雪想上山,可刚生过孩子,身体虚弱,只能可望不可及。
  辛宝宝眼看妻子脸色苍白,神色萎靡,显是给养不够,身体亏乏了,便想讨个法子给补补。
  村中有热心的娘们指引辛宝宝,产妇这时候吃山蛤蟆最好了,补身。他谢过了,这才想起山蛤蟆的诸般好处来,抓蛤蟆这事他在行,自小就会。
  当夜,辛宝宝便拿了袋子和马灯,随身带上柴刀防身用,在微弱的星光下,直奔蛤蟆道而去。
  只听得野狼夜嚎,松涛过耳,秋虫如私语,泉水若叮咚,处处秋声,汇成天籁。
  山蛤蟆在当地并不少见,尤其是秋日。明月清风,高山流水。正是蛤蟆油多籽多的时候,这玩意烹制好了味道极美,又能大补,当地人都爱捉来吃.
  山蛤蟆学名林蛙, 也叫蛤士蟆,属东北特产,药用价值很高。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属于极为珍贵的滋补圣品,由于这玩意冬天时要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冬眠三个月,极是耐寒,所以又有南方人称它为雪蛤。
  滴答河屯所在位置,山高林密,水源蜿蜒,一直盛产林蛙。辛宝宝想要捉些并不难。
  山里人都知道,凡是有林有水的地方,必会有此物出现,如林、水相接处,是一条走道,这便会成为有名的蛤蟆道,道上定会见蛤蟆在跳跃。
  尤其是半夜下完雨时,无数蛤蟆会在这里举行震耳欲聋的大合唱。
  辛宝宝打小上山,自是知道这玩意的习性。他在幽谷里踽踽独行,寻了一处所在,离村不算太远,但夜路难行,深一脚浅一脚的,倒也费了些工夫。
  蛤蟆沟靠西是一片又黑又高的松林,虫鸣阵阵,靠东是一条山涧,水流淙淙,中间是一条泥道,这正是林蛙最常出现的地方,辛宝宝站在蛤蟆道上,将马灯挑亮。
  立时,近处的几只身体肥硕的林蛙便不再跳跃了。辛宝宝上前用手捉住,扔进袋子,继续向前寻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