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宋》
第7节

作者: 海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句广告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郭无为也能明白这句话的精髓,那么相信他当时应该不会干这种傻事。如果他能把这四十多个北汉高官全部策反了,策反一半也行,如此一来北汉还能挺得下去吗?他刘继元再残暴能把这么多高官都杀了吗?他真的傻到会去当孤家寡人光杆司令吗?更何况,一边是杀掉所有主降的大臣当个孤家寡人,最后城破之后成为孤魂野鬼,一边是在群臣的压力之下老老实实打开城门,然后去当个令人眼红的平卢节度使,两种选择他刘继元会选哪一个不言自明了吧?可是,郭无为偏偏没这样做,赵匡胤想以北汉群臣之力让刘继元屈服,可如果他郭无为能以一己之力招降了刘继元,那他的功劳得多大啊?如此一来,他这个未来的安国节度使是不是又要再加点别的头衔呢?比如,同平章事?想到这些,郭无为定然是心潮起伏不可抑制。

  当然,郭无为这样做可能也有另一个考虑,如果这些大臣多数都是死硬派,必须得暴打一顿才肯屈服,那么他现在把这些诏书摆出来会不会被群起而攻之继而身首异处呢?不过,这只是另一种可能性的分析,至于郭无为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就这样,郭无为带着赵匡胤给刘继元的封官诏书去见刘继元了。史书记载:无为得诏色动,但出继元一诏,馀皆匿之,自是始有贰志,劝继元纳款,继元不从。
  这俩人当时到底具体都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古人记史讲究的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微言大义”,只有结果,细节只能想象和揣摩。多说一句,另一个记史的原则就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皇帝、名臣、大儒以及自己的祖宗干了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是不能说的,如果非要说也得尽可能地隐晦和精简。事实上,何止是古人如此,如今亦是如此,万世皆如此。
  回到正题。
  郭无为认为自己只要把赵匡胤的诏书拿出来,那刘继元也会像他那样怦然心动继而心花怒放地就此降了大宋。这样想没错啊,我郭无为都心动了,他刘继元难道不会心动吗?对抗是死路一条,投降就是荣华富贵,刘继元又不傻,他肯定会投降。
  事实证明郭无为实在是太小看刘继元了,他再次在识人这方面被刘继元绊了跟头。他以为刘继元这个暴力青年会在更为暴力的宋军面前低头,可一个残酷地把自己的宗室杀得血流成河的人怎么可能会在自己的筋骨都完好的情况下向自己的敌人投降呢?
  暴力只会让没有见识过暴力的软骨头屈服,但对于刘继元这个从小就活在阴影里人来说,黑暗和死亡不是他的敌人,他不恐惧这些,他早就已经与黑暗和死亡和谐共处了,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刮起过血雨腥风且大权在握的皇帝了。谁的年少不轻狂?有了这份轻狂再加上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再加上一颗本就暴力刚烈的灵魂,刘继元在面对城外大宋的暴力团伙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屈服。

  能够让暴力屈服的只能是更强的暴力,刘继元不是软骨头,他吃硬不吃软,唯有被征服才能让他屈服。可是,现在他所遭受到的暴力对他来说只是挠痒痒,顶多是被划破了一个口子而已。因而,面对郭无为的劝降,刘继元拒绝了。他拒绝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辽国已经答应派兵支援我们了,只要我们在太原顶一阵子,到时候内外夹击宋军必败。

  诡异的是,刘继元这时候依然没有猜忌郭无为,反倒是觉得郭无为是在为他着想并无背叛他的意思。可是,刘继元身边的宦官卫德贵却不会这样想,前有惠璘事件,这时候郭无为又劝降,他就此认定郭无为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可他还是没有跟郭无为翻脸,原因就在于此时的刘继元依然无比信任郭无为。
  除了自身的性格因素以及辽国愿意为其撑腰以外,刘继元不愿意就此轻易投降的另一个原因很有可能是孟昶。
  后蜀的这位末代皇帝在成都城下向宋朝投降以后被带到了开封,赵匡胤不但早就在开封城里给他造了一片超豪华的别墅群,还给了他一大堆耀眼的官职和头衔: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令人不解的是,孟昶七天之后突然就死了,没多久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成了赵匡胤的后宫新欢。
  有种说法是赵匡胤搞死了孟昶,原因就在于他看上了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这位迷倒了赵匡胤的蜀川妹子有多迷人不得而知,但看这个名字就知道非比寻常,别的漂亮女人都用花来形容,可她是花蕊!
  不管怎样,花蕊夫人最后确实被赵匡胤收入了后宫,但我在这里只想说一下孟昶的母亲——那位出生于太原的后蜀李氏太后。得知孟昶死亡的消息,这个被赵匡胤以 呼之的老太太表现得很坚强,她没有流泪,而是以酒洒地祭奠自己的这位命运多舛的儿子,而她接下来的话则让人瞬间泪崩:吾儿国亡却不能死于社稷,懦弱贪生以至于在开封受辱,我之所以忍辱偷生只是因为你还活着,如今你已亡故,那我活着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李太后绝食三日而亡。
  悲哉,李氏!
  同样是皇帝,对比一下赵匡胤给刘继元和孟昶的官爵,一个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再封秦国公,另一个却只是节度使,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刘继元肯定觉得自己被深深地鄙视了,而且孟昶投降后几天就死了,连自己的老婆都被赵匡胤给收编了,赵匡胤不但要了他的国,要了他举国的金银财宝,还要了他的老命和女人,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刘继元会重走孟昶的老路吗?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刘继元为何会拒绝投降了。

  接下来的局势就陷入了僵局之中。赵匡胤本以为城外有大军兵临城下,城内有四十多份官爵委任书,如此北汉就可以落入他的手中,可他没有料到刘继元这个年轻的暴力狂会拒绝投降。
  赵匡胤的头就此变大了,郭无为的头也大了,但头最大的是李继勋。赵匡胤是叫他来接收太原甚至是整个北汉的,可现在这情形哪里像是来捡便宜的?刘继元不投降,辽国人又在赶来的路上,他现在该干嘛?攻城还是傻等?攻城这个事难度实在是太大,历史可以证明,从古至今太原城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无论是英明神武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也无论是强悍的完颜宗翰还是凶悍的板垣征四郎抑或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徐向前,太原城都让他们啃得满嘴是血。这些强极一时的人物尚且如此,他李继勋能例外吗?傻等吗?等着刘继元开门投降抑或等着辽国人杀过来以后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史书上并没有强而有力的资料证明李继勋曾经下令对太原城展开过声势浩大的攻城行动,也就是说李继勋很有可能选择了按兵不动。终于,在等待中他等来了辽国人即将迫近的消息,宋军的士气这时候已经被漫长的等待所耗尽,而辽国人气势正盛,北汉人得知援兵将至更是士气大振,如此下去李继勋的这支大军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